【返回】

一鍵分享

我要評論

主打稿

2018年1月15日

新華社北京1月15日電 題:流感肆虐兒童頻“中招” 求解兒科醫生緊缺需綜合施策

新華社記者毛振華、王賓、董小紅

流感洶洶來襲,抵抗力較弱的兒童頻頻“中招”。打響流感“阻擊戰”,一度停擺的天津海河醫院兒科近日迎來馳援專家,重新復診,全國各地也紛紛採取應急舉措,解決患兒看病之憂。

患者著急、醫院喊苦、醫生也累,這波流感讓兒科醫生緊缺的“尷尬”再次凸顯。對症下藥,化解兒科看病難的“痛點”,各地求解兒科醫生緊缺努力開出“綜合藥方”,向病有所醫、病有良醫的健康中國邁出堅實步伐。

診室外家長心急如焚 診室內醫生連軸作戰

“因我院兒科醫生超負荷工作,目前均已病倒,自今日起兒科不得不停診。”月初,在天津海河醫院大廳,帶孩子前來看病的天津市民丁潔一邊盯著通知,一邊用手背輕撫著懷中孩子發燙的額頭,沒有過多抱怨和嗔怪。她説,醫生也不容易。

這個冬天,天津海河醫院大廳墻上的這則通知,流露出多般無奈、窘迫,也讓患者對醫生多了份理解。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當前北半球進入流感高發階段,我國也是冬季流感“重災區”之一。中國疾控中心表示,2018年第1周,我國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為41%,高于2015—2017年同期水準。北京市此次流感樣病例數較前3年同期平均水準上升71%。

“看病幾分鐘,排隊數小時。”流感籠罩下,兒童免疫力低更容易“中招”,不少醫院兒科人滿為患,兒科醫生人手愈顯緊缺。

從北到南,孩子、家長、醫生……一場流感“阻擊戰”全面打響。

北京兒童醫院在流感病毒爆發高峰期,日門診量一度破萬。70多歲的老專家緊急馳援兒科診療,一個輸液掛鉤挂三四個點滴袋再正常不過,沒有排上的家長甚至解開鞋帶當起了掛鉤;在廣州市婦兒中心,看兒科急診要等幾個小時,家長們只能先坐在過道用退熱貼給孩子降溫……

診室內,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在持續。

晚上,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門前走廊,等待看病的患兒及其家長依然很多。“能晚上11點到家就不錯了。”兒科醫生朱華苦笑道,最近幾周,到了晚上10點多,兒科往往還排了七八十個號等待就診。

一位位普通兒科醫生的堅守令人動容:為了多看一個患兒,還在哺乳期的天津海河醫院兒科醫生劉鑫主動放棄哺乳時間留在診室,卻患上了乳腺炎高燒不退,下了夜班還不忘反覆叮囑讓孩子復診;十幾個小時的患兒加家長的“連番轟炸”,讓朱華的嗓子啞了,她用手比劃著站在樓梯口告訴家長們哪裏輸液、哪裏繳費。

救援刻不容緩!好消息是,在天津市衛計委協調下,來自天津市兒童醫院的兩位大夫火速支援,海河醫院兒科已重新復診。“希望海河醫院兒科的醫務人員能夠盡早康復,重返工作崗位,為兒科的患者提供更多的診療服務。”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説。

看不完的“小病號” 超負荷作戰背後藏無奈

多年未成為優勢毒株的一種乙型病毒來襲、氣候變化以及人員流動增加……去年入冬以來,多重因素疊加讓供需矛盾本就突出的兒科診療服務“雪上加霜”。兒科醫生緊缺症結究竟何在?

——兒科絕非“小兒科”,相比成人診療更需“藥到病除”。小患者表達能力差、病情變化快,而陪同患兒的三四位家長因為擔心孩子,希望治療“立竿見影”。“經常是小孩子一哭,一家人就圍過來拉著醫生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內科主任醫師錢繼紅説,兒科工作尤其需要醫生有精準的判斷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和過硬的心理素質。

一邊是哇哇大哭的孩子,一邊是心急如焚的爸媽。雖然不少時候孩子只是頭疼發燒咳嗽拉肚子的常見急症,但兒科醫生不能掉以輕心,更不能“火上澆油”。“工作的辛苦和委屈只有兒科醫生自己最清楚。”浙江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內呼吸科主任醫師蔡曉紅説。

——超負荷、透支運轉,兒科醫生短缺成常態。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等去年聯合發布的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顯示,按照我國規劃的2020年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要達到0.69名的目標計算,我國兒科醫生數量目前缺口超8萬名。

北京海淀醫院兒科夜間停診、南京一家醫院因唯一兒科醫生生病停診數月……這些年,由兒童醫生短缺導致的停診其實並不鮮見。個中緣由,除了“二孩”政策下新生兒大量增長,兒科資源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更加凸顯。

四川大學華西婦産兒童醫院急診兒科醫生有19名,和國內其他醫院相比不算少。可這19名急診兒科醫生每年要承接31萬患兒的診治,早已處在超負荷透支運轉中。

透支背後有幾多無奈。專家透露,工作壓力大,加上讓醫生“頭疼”的醫患關係,讓一些還在見習期的兒科醫學生就開始考慮報考其他臨床科係或者轉行。

——大醫院“人滿為患”,基層衛生所力不從心。優質醫療資源“中梗阻”在原本就緊缺的兒科資源中表現更為明顯。

不少患兒得的就是普通感冒,而家長不放心家門口看病,“扎堆”大醫院。與此同時,許多鄉鎮婦幼保健院等基層機構專業兒科醫生極少。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守門人”的作用對疏導兒科“堵點”尤為關鍵。國家衛計委現正重點培訓基層醫務人員提高對流感病例的早期識別、早期抗病毒治療的意識和能力,減少重症發生。每年流感季來臨前,各級衛生計生部門也會強調加強兒科人力調配、保障門急診高效運轉和兒童用藥充足。但面對一些醫院數十名急診兒科醫生每年平均要承接數十萬患兒診治的現實“窘境”,我國亟須著眼長遠,從全鏈條發力聯動改革。

別再讓兒科“喊渴” “沉下去”“融進去”是關鍵

解決燃眉之急,各地衛生計生部門和醫療機構紛紛出招化解兒科看病難。在北京,147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都提供兒科診療服務,每日可接待2萬名患兒,基本能滿足當前需要。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破解兒科醫生緊缺難題需走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窠臼,邁出聯動改革、盤活全局的關鍵一步。

充實兒科醫療力量是守好兒童健康的“第一衛士”。2016年,全國8所院校恢復兒科學本科專業招生,將兒科專業化培養前移。“到2020年,每省(區、市)至少有1所高校舉辦兒科學本科層次專業教育。”焦雅輝説。

病有所醫,更要病有良醫。蔡曉紅最為關心的,是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品質和培養模式。“培養年輕醫師獨立應對和處理各種病情的能力,加快人才全面成長。”

化“堵”為疏,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是牽動醫療資源合理配置的“牛鼻子”,是長遠破解兒科困境的“良方”。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提議,要引導形成以功能定位為核心、相互配合的一體化服務體係。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要把“倒三角”變為“正三角”,科學合理引導就醫需求。

在上海,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等5家醫院正分別牽頭,組建五大區域兒科聯合體,分片與222家醫療機構簽約。主動敞開懷抱,優質兒科醫療資源得以“沉下去”“融進去”。

全鏈條發力遠景可期。“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優化優質兒童醫療資源區域布局,分區域設置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促進區域間兒科醫療服務同質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兒童將成為現實。

“還要盡快增加兒科醫療資源,讓兒科的病床數量與兒童的人口數量相匹配。”四川雅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德明説。

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我國印發《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我國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將增加到2.2張,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將達到0.69名,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范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

留住兒科醫生,就要讓“白衣天使”勞有所值。業內專家呼吁,今後要注重通過薪酬制度及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充分調動兒科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用待遇留人,讓他們安心、穩定。”

地方探索照亮改革前路——成都市明確,兒科醫務人員薪酬要高于本單位同級別醫務人員平均薪酬水準;廣東省規定,對于兒童臨床診斷中有創活檢和探查、臨床手術治療等體現兒科醫務人員技術勞務特點和價值的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要高于成人醫療服務收費標準。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苛責。在對抗疾病、呵護生命面前,醫患不應是針鋒相對的冤家,而是同舟共濟的夥伴。

對于兒科和其他各領域的醫護人員而言,大醫精誠、護佑生命的職業精神需要法制保障。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韓曉武表示,要推動構建和諧醫患關係,使醫療糾紛處理能夠規范化、程式化、合理化。

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共建共用的健康中國始于足下。打出疾病預防的“先手棋”,讓科普跑贏謠言,把好防控“源頭關”,避免疫情來臨時的“尷尬”。

———— 全文 ————

———— 收起 ————

高清圖集

  • 在天津市海河醫院,天津市兒童醫院專家為患兒診療(1月12日攝)。

  • 在天津市海河醫院,患兒在兒童專用窗口取血化驗(1月12日攝)。

  •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輸液區一角(1月10日攝)。

  • 一名家長在北京兒童醫院陪同患兒輸液(1月10日攝)。

  • 工作人員在首都兒科研究所的病毒研究室進行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檢測(1月11日攝)。

  • 在鄭州市兒童醫院輸液大廳,醫務人員在為患兒輸液(1月3日攝)。

  • 患兒和家長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候診(1月10日攝)。

  •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門診大樓內,家長們陪伴孩子輸液(1月15日攝)。

  • 1月15日,患者在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輸液。

  • 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輸液區,家長陪同患兒輸液(1月10日攝)。

  • 一名小男孩在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輸液(1月15日攝)。

流感來襲,我們該如何抵禦病毒侵擾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