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鍵分享

主打稿

2020年9月25日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新華社武漢9月25日電 題: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新華社記者吳植、李偉、田中全

  戰疫,舉國同心、舍生忘死;疫後,遭遇大汛,再經大考。戰疫、戰汛、戰貧,三戰並舉,湖北書寫了一份不平凡的決勝全面小康答卷。

  克服疫情、汛情影響,湖北實現了現行標準下湖北農村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581萬人減少到5.8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4.4%下降到0.14%;全省482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全省37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記者深入荊楚大地採訪發現,回望這段“太難了”的時光,湖北人民以不勝不休的決心、“滾石上山”的幹勁、闖關奪隘的氣魄,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不放松、脫貧攻堅不耽擱、小康道路上“決不拖後腿”。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3)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龍泉社區香菇産業基地,易地扶貧搬遷戶在大棚中忙碌(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戰疫、戰汛、戰貧,三戰並舉

  秋高氣爽,正是一年農忙時。“現在到了新一季香菇點菌、養菌的時候,我計劃種植3.6萬棒香菇。”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龍泉社區香菇産業基地,易地扶貧搬遷戶朱有福正忙著整理大棚,為即將上架的香菇做準備。

  朱有福去年秋季種植了三個大棚的香菇,截至今年夏初採摘結束,共收入約10萬元。雖然疫情導致價格下滑,朱有福卻心中有譜:種香菇,虧不了。他提前兩個月就繳納了秋季菌棒款和三個大棚的租金。

  然而,朱有福年初時的心情,跟現在迥然不同,“疫情發生後,我們擔心壞了,會不會砸手裏,賣不掉。”他為香菇銷售幹著急,出不了門,吃不好、睡不著。

  受疫情影響,湖北農副産品遭受省內流通停滯和省外訂單削減“雙重擠壓”,一度積壓滯銷。據有關部門統計,第一季度全省認定的498個扶貧産品滯銷達6.6億元。

  “鄂貨”難賣,怎麼辦?為打通農副産品銷售渠道,湖北各地探索“雲帶貨”電商扶貧新模式。在朱有福所在的鄖陽,當地借力互聯網行銷渠道,直接帶動香菇等農産品線上銷售3.5萬余單,間接帶動銷售3400余萬元。朱有福最初的擔心終被打消。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4)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這是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龍泉社區香菇産業基地拍攝的食用菌(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疫情未了汛情又到,梅雨季節,湖北迎來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大降雨量。

  7月8日,一場大雨之後,陽新縣三溪鎮田西安置點72戶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戶家中進水,228個屋門被浸泡變形,配套的蔬菜種植等脫貧産業遭災。三溪鎮負責扶貧工作的幹部袁訓行説,口罩、草帽、雨靴、雨傘,成為幹部群眾的標配,大家忙了一周,抽水排漬、消殺自救。

  據有關部門統計,汛情造成湖北2236萬畝農作物受災,災情波及37個貧困縣和2616個貧困村、83.7萬貧困人口。

  戰疫、戰汛,是躲不開、輸不起的對決。戰貧,更是鄭重的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脫貧攻堅收官大考之時,疫情、汛情帶來“加試題”。

  疫情期間,家中的羊生病後因無法及時救治損失幾只,孝昌縣鄒崗鎮校堂村大學生“羊倌”唐根根還是主動捐款1500元。後來,汛情又造成他家的花生減産一半。“疫情汛情疊加起來,家裏損失有1萬元左右。面對疫情,我也想盡一份綿薄之力。”他説。

  唐根根先天殘疾,28歲的他身高不到1.5米。在面對困難“不信命”的精神支撐下,他自學養殖知識,還在當地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成立合作社,成功帶動了周圍貧困戶通過肉羊養殖脫貧致富。

  脫貧致富,産業是關鍵。記者從湖北省扶貧辦了解到,全省317家扶貧龍頭企業、1315家扶貧車間已于7月全部復工達産,持續帶動貧困勞動力發展産業和就業。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6)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湖北省保康縣馬良鎮趙家山村文體廣場(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克服影響、不降標準、一鼓作氣

  “村莊建設一天一個樣,現在全村房屋已完成外觀改造,民宿年底就能正式運營。”武當山龍王溝村村民林濤言語之間,難掩興奮。記者看到,村裏正在完善旅遊標識標牌、旅遊廁所等配套設施。

  龍王溝村建設提速,得益于政府部門對項目開工復工的“點對點”跟蹤服務,讓各類要素加快流動。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共安排扶貧項目38438個,已開工36198個,開工率94.17%。

  面對疫情汛情影響,湖北提出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走進保康縣馬良鎮趙家山村村民張繼濤的家,寬敞整潔的房屋內,一箱箱火紅的線椒格外醒目。在合作社的帶動下,今年4月張繼濤主動調減玉米面積,增補25畝紅線椒特色經濟農作物。“如今線椒賣到了上海,一減一加,收入增加了近5萬元。”張繼濤笑著説。

  喜悅背後,寫滿來之不易,更離不開全國上下的支援。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7)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在湖北省保康縣馬良鎮趙家山村,村民展示即將出售的線椒(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湖北最艱難的時候,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出臺了支援湖北所有政策,國家部委、兄弟省市積極響應號召,紛紛“拉一把”:湖北37個貧困縣全部被納入貧困地區農副産品網絡銷售平臺,銷售扶貧産品3.66億元;東部7省市與湖北開展勞務協作,為湖北貧困勞動力預留、定向投放崗位,今年截至8月,全省已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達203.2萬人,達到去年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總數的107%。

  外有“搭把手”幫忙,內有托底加保障。湖北今年累計開發設置扶貧崗位31.29萬個,安置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業。

  鄖西縣香口鄉下香口村噸袋車間內,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合雲正在縫紉機前忙碌,她丈夫和兒子也在車間進料和打包。“一家三口都在車間上班,每人每月能掙3000元左右。”她説。

  去年,她在噸袋車間上班,丈夫和兒子在外地務工,一家人順利脫貧。疫情發生後,丈夫和兒子無法外出,待在家中“啃老本”,王合雲焦急萬分。當地政府為了解決“出不去”勞動力就業問題,幫扶噸袋車間增加了一個車間,王合雲一家如願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面對疫情汛情影響,湖北提出堅決做到標準不降,聚焦全省未脫貧的5.8萬貧困人口、監測邊緣脫貧人口,強化支援幫扶,力爭將影響降到最低,一鼓作氣打贏硬仗。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9)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村民在湖北省蘄春縣赤東鎮蘄艾種植基地除草(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小康路上,堅決不拖全國後腿

  9月22日,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會場活動在宜都國家柑橘農業公園舉行。現場21家柑橘生産企業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農産品批發市場、商超企業、電商平臺等簽訂購銷協議,簽約數量30萬噸,銷售金額15億元。

  艾草隨風搖曳,艾香四處彌漫。在蘄春縣赤東鎮蘄艾種植基地,十幾名村民保持著間距除草。61歲的宋菊花遠遠跟記者打招呼,“這味道,既驅蚊又殺菌,聞了還想聞。”

  “化危為機,也能逆風向上。”蘄春縣中醫藥發展中心主任高志清説,抗疫過程中,中草藥的作用彰顯,蘄春迎來發展機遇期,今年元月至7月,蘄春全縣新登記涉艾企業218家。

  面對疫情汛情的疊加衝擊,盡管“太難了”,但是生活總要繼續。如今的荊楚大地上,湖北人民已適應“晴天帶傘”“撐傘避雨”“打傘幹活”的生産生活狀態。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10)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村民在湖北省蘄春縣一家公司整理艾葉(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抗疫期間,全省17658個駐村扶貧工作隊就地轉為防疫工作隊,在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後,迅速實現角色轉換,戰“疫”戰“汛”又戰“貧”。

  “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女書記,太不容易了,多虧了她的幫助。”丹江口市涼水河鎮檀山村貧困戶王天林説,疫情期間,駐村扶貧第一書記王慧幫村民“跑腿”送生活用品,疫後又在忙碌著督促發展産業。

  荊山腹地,群山奔涌。作為深度貧困縣,七成以上地區屬喀斯特地貌的保康縣上半年脫貧“摘帽”。該縣馬良鎮趙家山村老支書王述順經歷過山村從沒水吃,到吃遠水、臟水、雨雪水,再到自來水入戶,他對奔小康信心滿滿。“我們能破解喀斯特地貌吃水難的世界難題,啃下‘硬骨頭’,小康路上,我們也堅決不拖後腿。”王述順説。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1)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湖北省蘄春縣赤東鎮(無人機照片,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2)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龍泉社區香菇産業基地(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5)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湖北省孝昌縣鄒崗鎮校堂村大學生“羊倌”唐根根抱起一只小羊(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新華全媒頭條·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圖文互動)(8)特殊之年,荊楚大地書寫不平凡的答卷

  在湖北省保康縣馬良鎮趙家山村,村民在家中用自來水洗菜(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全文 ————

———— 收起 ————

高清圖集

  • 湖北省蘄春縣赤東鎮(無人機照片,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龍泉社區香菇産業基地(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龍泉社區香菇産業基地,易地扶貧搬遷戶在大棚中忙碌(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這是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龍泉社區香菇産業基地拍攝的食用菌(8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湖北省孝昌縣鄒崗鎮校堂村大學生“羊倌”唐根根抱起一只小羊(8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湖北省保康縣馬良鎮趙家山村文體廣場(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在湖北省保康縣馬良鎮趙家山村,村民展示即將出售的線椒(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在湖北省保康縣馬良鎮趙家山村,村民在家中用自來水洗菜(8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村民在湖北省蘄春縣赤東鎮蘄艾種植基地除草(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 村民在湖北省蘄春縣一家公司整理艾葉(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