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火中鍛造的鐵血青年

    消防戰士何俊凱的夢想很英勇——火場上的生死營救、保家衛國。

    125

    Story

  • 八旬“故事大王”:用故事向孩子傳遞真善美

    “故事大王”肖定有,在20年的時間裏,用不重復的故事,向孩子們傳遞真善美。

    124

    Story

  • 張石能:草根創客的創業夢

    已經有著7年創業史的雲南草根創客張石能如今把目光投向了社區創業。

    123

    Story

  • 蒙古族服飾設計師關鑫:匠心築夢

    她挖掘傳統的精髓,在傳承中創新民族服飾設計,希望推動現代蒙古族服飾發展。

    122

    Story

  • 何旭的返鄉創業路

    何旭,廣西桂林臨桂區黃沙瑤鄉的“80後”。他的創業之路從起步到成功,恰逢“十二五”的啟動和收官。

    121

    Story

  • 慕林杉:用小帳篷實踐大夢想

    從央視新聞主播轉型帳篷學校的發起人,慕林杉用了兩年時間。她説:“我想專心為孩子們做點事。”

    120

    Story

  • “95後”文藝女青年:愛咖啡更愛傳統藝術

    孫雨馨是大一新生,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漢子”,也是兩家公司的創始人。

    119

    Story

  • “寶貝兒”守護者

    他的手術已經排滿三個月,門診日忙得沒時間上廁所。他的夢想就是讓孩子尿尿順暢。

    118

    Story

  • 彝族小夥李寧:刑警隊的“技術王子”

    雲南彝族小夥李寧在江蘇實現了他的刑警夢。9年來,李寧參與勘查案件4000余起,成功提取痕跡物證4100余份,通過比對直接抓獲犯罪嫌疑人422名,破案1780余起。

    117

    Story

  • “他們的未來 我的夢”—— 一名青年京劇演員的“傳承夢”

    2013年以來,青年京劇演員吳迪利用業余時間開辦了公益京劇課堂,為喜歡京劇的孩子們義務授課傳承國粹。

    116

    Story

  • 在“馬欄山”放飛夢想的青春芒果人

    湖南,長沙,馬欄山。一群年輕人用電視的魔力放飛屬于他們的快樂中國夢。

    115

    Story

  • 綻放在機庫的師徒“姐妹花”

    她們是師徒,也是飛機維修工程師。兩人生于不同年代,卻堅守著同樣的事業。

    114

    Story

  • 馬耀鋒和他的工作團隊:用青春點亮科技創新夢想

    在武漢鐵路局武漢動車段馬耀峰技能大師工作室,一群平均年齡27歲的小夥子,點亮了科技創新的夢想。

    113

    Story

  • 柴澤俊:我就想把文物保下來

    山西古建文物專家柴澤俊為自己設的人生信條是“守得清貧,耐得寂寞,勤奮耕耘,默默奉獻”。

    112

    Story

  • 158雷鋒服務站:48年雷鋒精神的心傳

    南京火車站158雷鋒服務站,將小小的候車室打造成“愛的驛站”,將雷鋒精神傳遞了48年。

    111

    Story

  • 老應的夢想與熱淚

    老應今年才55歲,但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蒼老。為了夢想他一路摸爬滾打,十年磨得一劍……

    110

    Story

  • 大湖衛士,駐守孤島30年

    30年來,孫成斌參與救助遇險船民近8萬人次,搶救貨物400萬噸,挽回經濟損失近億元。

    109

    Story

  • 耿家盛:在堅守中錘鍊“匠心”

    耿家盛,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深刻詮釋了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108

    Story

  • 草根救援隊隊長陳斌的無災夢

    陳斌已經在民間救援的道路上走了十幾年。這十幾年,對于中國民間救援發展也是關鍵的十幾年。

    107

    Story

  • 養路工人扎西林具:守護天路暢通

    作為第二代公路人,守護在西藏公路上是他的使命。

    106

    Story

  • “老克勒”沈經華的樂享晚年夢

    家住上海市靜安寺街道的沈經華老人沒有老伴、沒有子女、腿有殘疾,卻生活得“有滋有味”。

    105

    Story

  • “板凳哥”趙強的勵志人生

    身體有缺陷,但夢想不能殘缺,穿著“板凳鞋”的遼寧省瀋陽小夥趙強,一樣要把生活過得精彩。

    104

    Story

  •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建設者們的“質”造強國夢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被業界稱為當今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直面這個工程的,是一支中國的交通建設隊伍。

    103

    Story

  • 電焊女技師用“焊花”點燃創新之光

    王中美,作為中鐵科工集團“首席焊工”,在工作實踐中致力于創新焊接技術、展現焊接之美。

    102

    Story

  • 懷冰抱雪 仰望星空——礦坑遺址裏的造夢者

    一群“造夢者”致力于在深達100米的廢棄礦之上建造出一座“懸浮”的冰雪樂園。

    101

    Story

  • 法醫湯曉蕙:屍檢臺上的青春歲月

    一部《鑒證實錄》,讓“80後”美女湯曉蕙迷上了法醫這個令人感到神秘又生威的職業,如今她已從業10年。

    100

    Story

  • 盲人按摩師張博:心中有夢,路就在腳下

    眼前黑暗不意味著人生只能黑暗,張博帶領周圍盲人一路前行,活出了絢爛的色彩。

    99

    Story

  • “垃分哥”張峰屹的綠色環保夢

    10多年間,他一直專注于一件事——垃圾分類。

    98

    Story

  • 老藥工的“健康中國”之夢

    “老了,記憶力差了,今天説的話,明天就可能忘,但醫者仁心的古訓我永遠忘不了。”李恩波説。

    97

    Story

  • 郭佩倫:執著于手工釀醋的山西“老醯兒”

    六十多歲的“老醯兒”,大半時間泡在醋園子裏,醉心古法釀醋的口感提升,致力手工醋技藝的傳承。

    96

    Story

  • 鐵路人李靜:小舞臺也能演繹大精彩

    鐵路人李靜入行已24個念頭。從售票到導購,從窗內到窗外,她突破的是陌生人之間的心墻。

    95

    Story

  • 一個“85後”裝修工的互聯網“創業夢”

    “85後”常凱,在迎來自己而立之年的時候,也讓現實照進了期盼已久的創業夢。

    94

    Story

  • “80後”獨臂鬥士圓了“創業夢”

    遭遇不幸失去右臂後,他選擇了樂觀,重新點燃了創業的夢想。

    93

    Story

  • 復活老式農具模型 六旬老人的農耕文明傳承夢

    在甘肅農村,有一位老人多年來始終懷揣著傳承“農耕文明”的夢想。

    92

    Story

  • 周教授的“農業情懷”

    周寧琳在農業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她説:“幫助農民增産增收,是科技工作者的職責和榮耀。”

    91

    Story

  • 他給盲童別樣的天空:用我的眼打開你的世界

    王長海是江蘇南京盲人學校的數學老師,他在三尺講壇上默默耕耘35年,用慈父心打開了盲童的新世界。

    90

    Story

  • 陶瓷修復師惠學軍的“仙兒味”生活

    樂觀的惠學軍是遼寧省博物館一位陶瓷修復師,25年,她將看似枯燥的工作演繹得“仙味十足”。

    89

    Story

  • 扎西的時裝夢:將藏元素時尚帶上國際展臺

    藏族年輕人扎西首次將藏式元素與時裝相結合,創立藏元素時裝品牌。

    88

    Story

  • 浙江外桐塢:小村莊變身國家級景區

    在外桐塢藝術村中,藝術與自然不期而遇。藝術家們找到創作的港灣,村民也在與藝術的碰撞中得到了發展的實利。

    87

    Story

  • 鋼筋“一哥”的大數據夢

    31歲的肖海兵,是中建三局華東分公司旗下一名懂得軟件、業務精湛的年輕“老師傅”。

    86

    Story

  • 劉貴芳:一名鄉村醫生的“養老夢”

    她把病人當作親人,把村裏的孤寡老人當作爹媽一樣看待,為他們帶去兒女般的關心和溫情。從醫30多年來,她用自己的行動闡釋了一名鄉村女醫生的大愛無言,被當地人稱為“行走在鄉村路上的最美女村醫”。

    85

    Story

  • 徐衛星:為奔小康時代創新社區管理新樣本

    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新北分局三井派出所社區民警徐衛星,10年來對現代化社區警務管理不倦探索。

    84

    Story

  • 趙靜:在“數字王國”中奮勇前行

    數據分析、統計、處理……外人看來枯燥無味的事情,趙靜17年來樂在其中。

    83

    Story

  • 陶溪川:夢開始的地方

    陶溪川,是景德鎮工業夢開始的地方,如今,煤燒隧道窯、圓窯被修復成為了博物館,老瓷工可以“憶夢”;高聳的煙囪佇立在藍天之下,探索奧秘的學者可以來“析夢”;老舊的廠房里長出全新的內核,來自全球的年輕人都可以來“造夢”;開元曼居酒店、韓國漫咖啡、貓的天空之城茶吧書吧等入駐,遊客可以來“追夢”……

    82

    Story

  • 奔跑不息的“圍巾女王”

    羚羊早安的創始人張琳琳被很多女性視為勵志榜樣。正如一只奔跑的羚羊,她從未停止追求的腳步。

    81

    Story

  • 趙帥:殘奧會冠軍書寫精彩“乒乓人生”

    4歲那年,河北的趙帥遭遇車禍失去左臂。他沒有向命運屈服,因為他堅信,只要有夢想,折翼一樣能夠飛翔。18歲那年,他在倫敦勇奪殘奧會冠軍。今年,他劍指裏約,為雙冠夢再出發。

    80

    Story

  • 昆明季官社區:“破爛村”的華麗轉身

    經過艱苦創業,大膽探索,雲南昆明季官社區走出了一條服務型、發展型、多元型社區的路子,昔日的“破爛村”一舉成為遠近聞名的“幸福村”。

    79

    Story

  • 機器人托起“中國智造”

    工業機器人、生活服務機器人、排爆機器人……近年來,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城市——安徽蕪湖,聚集了一批國內知名的智能機器人生産、研發機構,外形各異的機器人不僅讓人大呼過癮,也承載著中國邁向制造業強國的夢想。

    78

    Story

  • 交警李白楊:讓人們暢通出行、安全回家

    年平均糾違2500余起,文明執法實現“零投訴”;創新推出“高峰站點、低峰巡線”工作模式確保道路暢通,在全國交警係統被推廣。20年來,湖北荊門交警李白楊努力追求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夠暢通出行,安全回家。

    77

    Story

  • 中國農業全程機械化的逐夢者

    他們致力于全面助推農業現代化發展,他們始終堅持農機科技創新,他們在全國率先提出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的課題,他們正探索智慧農業裝備産業發展新模式,他們已躋身農業裝備制造行業企業前列。他們就是位于安徽省蕪湖市三山經濟開發區的中聯重科人,他們是中國農業全程機械化的逐夢人。

    76

    Story

  • 農民畫家繪出幸福“農家夢”

    江西萬安縣擁有悠久的農民畫創作歷史。萬安田北畫村有一群農民畫家,忙時握鋤頭,閒時拿畫筆,也就是這群普通又平凡的人,繪出了精彩的“大夢想”。

    75

    Story

  • “腫瘤戰士”勇攀醫學“最高峰”

    武漢同濟醫院婦産科主任馬丁,從醫從教30余年來,帶領一群“腫瘤戰士”勇攀醫學高峰。

    74

    Story

  • 余樂恩:讓所有人在藝術面前變得平等

    從兒時的“玩泥巴”到如今位于景德鎮的泥藝工作室——“有件無件工作室”,余樂恩選擇“泥土”這一常見的材料,不斷探索發掘,進行創造性重塑,打破藝術“專業性”的壁壘,讓普通人也能創作藝術。

    73

    Story

  • 炭素戰線“花木蘭”的技術夢

    張平香,人如其名,她正如一抹淡淡的茶花香,多年來鐘情于碳素行業的她,在電氣設備維護這個本該屬于男人們的陣營裏,實現了“花木蘭”的技術夢。

    72

    Story

  • 程漢龍:出城回鄉,只為“十裏瑤灣”的田園夢

    程漢龍從16歲起開始外出打拼,而立之年積累了2000余萬元資本。但他沒有“小富即安”,而是回到家鄉,轉行弄潮旅遊,想把故鄉打造成一個高品質旅遊景區。對他而言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心中的歸園田居夢,更為帶動家鄉父老一起走向富裕。

    71

    Story

  • 陳泳:白衣天使中的“愛迪生”

    陳泳,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血管內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士。這位從南京溧水區關家村走出來的淳樸姑娘,在30年的護士生涯中,結合日常護理工作開啟她的“發明創造”夢。

    70

    Story

  • 麻花兄弟的致富夢想

    張亞博、張亞釗是河南省民權縣的一對“90”後雙胞胎兄弟,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貢麻花”制作工藝的第十代傳承人,他們利用現代知識、互聯網+,將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融合,成為遠近聞名的創業明星。

    69

    Story

  • 海南疍家人——城市的守望者

    疍家人是中國沿海地區水上居民的一個統稱,解放前他們因為常年漂泊海上,又被稱為海上的“吉卜賽”人。海南是疍家人活動的重要區域,他們是城市中的守望者。

    68

    Story

  • 鄭磊:大學生“羊倌”的創業夢想

    今年30歲的鄭磊是河南省溫縣溫泉街道辦事處前東南王村人,他2007年于河南信陽師院畢業後,先後在洛陽、上海等地打工。

    67

    Story

  • “農民教授”林佔熺:草産業裏的“中國夢”

    “農民教授”林佔熺,30余年扎根田地裏頭,將一株小小的菌草培養成一個大産業。在這株菌草裏,寄托了他宏大的綠色中國夢。

    66

    Story

  • “80後”女孩的“古籍文獻修復工匠”夢

    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滔海亦英雄。古籍文獻修復是一個冷門而枯燥的工作,但如果你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態,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份工作能化腐朽為神奇。

    65

    Story

  • 吉蕊:孩子的笑臉是我最大的夢想

    在河南省南陽市實驗幼兒園裏,有這樣一位性格開朗,很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大朋友”,她叫吉蕊,是一位“90後”幼師,她總這樣説:“孩子的笑臉是我最大的夢想。”

    64

    Story

  • “80後”盲人胡明明匠心築夢

    每個人都有夢想,“80後”盲人胡明明的夢想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創辦一家專業按摩店,實現自我價值。現在,她成功了。

    63

    Story

  • 王進:雲端舞者為“光明”護航

    帶電50萬伏,離地100多米,腳踩晃悠的電線……這工作普通人想想都害怕,他卻堅持了18年。

    62

    Story

  • 仙女山“騎士團”:守護22公里進山路

    駐守在重慶仙女山的“騎士團”,已成為這個熱門景區裏的靚麗風景線和生命守護神。

    61

    Story

  • 一個也不能少——一個鄉村教師堅守38年的夢想

    在海拔1300米的鄉村小學,文友田獨自堅守38年,為了不讓一個山裏娃輟學。

    60

    Story

  • 倔強的“曲奇”姑娘

    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卻不是“乖乖女”,選擇了一條自己的“曲奇”人生。

    59

    Story

  • 90後創客:為夢想插上翅膀

    在北京,有這樣一群“90後”創客,他們執著于自己的創業夢,他們要為夢想插上翅膀,他們要活出多姿的五彩人生。

    58

    Story

  • 譚春玲:“帶孩子”的大智慧

    譚春玲是來自江蘇邳州農村的一位育嬰師。16年前,她剛剛成為一個年輕的母親,每天因為孩子的哭鬧和挑食而犯愁;而今,她卻站在幾百人的大教室裏,帶領農村女性開創育嬰事業的半邊天。

    57

    Story

  • 邵子劍:支教邊疆,是生命中最受用的大學

    臨近畢業,24歲的北大研究生邵子劍卻決定:休學一年,去西藏支教。

    56

    Story

  • 路曉華:菜田裏的實踐者

    路曉華,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經家莊村人。“農業需要新鮮血液”是他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中國農業後繼有人”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55

    Story

  • 劉菊紅:一個農家女的“雲錦夢”

    一名普通的農家女,通過28年的刻苦鑽研和堅持,織就了自己的雲錦夢,實現了自己和一個村莊的華麗轉身。

    54

    Story

  • 漢族護士、土家歌王張秀梅的醫者夢

    作為護士,張秀梅希望自己用自己的醫學專業減輕病患的病痛。作為“土家歌王”,她希望用自己的嗓音慰藉大家的心靈。

    53

    Story

  • 蔡榮根:焊接工作者的“蛻變”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蔡榮根,扎根鋼結構行業30年,從一線電焊工,到擁有多項專利,發表學術論文,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成功實現了從普通工人向知識型、創新型員工的蛻變,逐漸成長為焊接高級技師和現代企業大型項目管理的棟梁之才。他的經歷就是一部國家人才培養戰略下時代藍領的紀錄片。

    52

    Story

  • 重慶“農民管樂隊”讓交響樂奏響在希望的田野上

    世人眼中,交響樂是高雅的藝術,難以企及、難以理解,而農民是田間裏的勞作者,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鄉間田野的農民卻與它發生了一場“奇妙邂逅”。

    51

    Story

  • 臺商“創二代”心中的“兩岸搭橋夢”

    26歲的孟憲霆是臺商創二代,大學畢業後,他接手了父母創辦的就業培訓機構。隨著兩岸利好政策的陸續出臺,孟憲霆找到了創業支點,為願意到大陸“闖一把”的臺灣年輕人搭建“登陸”的橋梁。

    50

    Story

  • 鐵警楊鐵明的“天下無賊”夢

    楊鐵明是一名鐵路警察,15年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追尋“天下無賊”夢想。

    49

    Story

  • 急診科護士:在生與死的較量場上

    如果説醫院是一個生與死較量的戰場,那麼急診科就是這個戰場最激烈的前線,“急診人”就是“特種兵”。

    48

    Story

  • “白衣天使”的平凡夢想:讓患者懂你

    白衣天使的夢想你可曾知道?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的女護士臧哲説,“醫護工作者和患者能夠並肩作戰對抗病魔,是幸福的事情。希望我們都能讀懂彼此!”

    47

    Story

  • 點亮長江黃金水道的航道工

    長江水道流金淌銀的背後,有這麼一群人,每天輾轉懸崖峭壁、在滔滔江水中為過往船只保駕護航。

    46

    Story

  • 朱小芹:追夢舞娘為“辣舞”正名

    朱小芹,一群妙齡舞者的“護花使者”,對于她而言,比起“偏見”,舞者滿身淤痕也許根本算不上傷痛。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鋼管舞能撕下“低俗”的標簽,走上健康發展的康莊大道。

    45

    Story

  • 農民工張祚艮的城市安家夢

    今年45歲的張祚艮是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張家灣村人。常年在武漢市建築工地打工的他一直有一個在城市買房安家的夢想。

    44

    Story

  • 浙江慶元:小村莊“擁抱”大旅遊

    “半月煙居半月山,松篁蔭翳抱東環”,説的就是浙江慶元月山村,這裏雖地理位置偏遠,但近年來小村莊卻繁華熱鬧。其原因主要得益于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要營造環境,推動服務業大發展”。據統計,2015年月山村的民間投資額達1200萬元,其中村民自發開辦的民宿及農家樂從2012年開始的5家增加到現在的20多家。

    43

    Story

  • 光影記憶:聽放映員講小城電影院的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湖南湘鄉市唯一一家國營老電影院倒閉之後,小城人十余年間都沒有“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體驗,直到2010年在老電影院原址上建起了第一家現代化電影院,老人小孩才又重拾觀影記憶,看電影重新成為大家喜愛的娛樂休閒活動。

    42

    Story

  • 開辟“不離鄉”的致富路

    浙江平陽,來料加工業已成為農民創業的重要平臺。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提高農業現代化水準和農民生活水準,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因此,當地許多農民才能實現不離鄉,不離土,就在家門口就業的致富夢。

    41

    Story

  • 和中國企業一起走出去的本土專業人才

    “十二五”期間,國家鼓勵企業走出去,中企海外投資也逐漸從簡單的資源購買轉變為復雜的戰略投資。這對王重娟這樣為本土企業提供會計、審計、咨詢等服務的專業人才來説,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

    40

    Story

  • 浙東鄉村旅遊“野”出致富路

    2012年開始,大堰鎮開始大力發展民宿經濟,現在的大堰鎮不僅風景迷人,體驗更是誘人,以“特色民宿”為招牌的鄉村遊遠近聞名。

    39

    Story

  • 粵北山區合作社飛出的“金雞”

    周養是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的一位普通農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借助國家農村綜合改革政策,不僅自己富了,還發起合作社帶動本地398戶貧困戶養雞,使他們每人平均年收入增加萬余元。

    38

    Story

  • 不忘初心的南麂島民

    “十二五”期間,浙江溫州南麂島打出了一組平衡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太極拳”,重點發展當地旅遊經濟,為漁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7

    Story

  • 浙能人:清潔綠色的能源夢

    “十二五”期間,浙能集團開始了煤電節能減排改造,既無先例,又面臨很大的成本壓力。但在藍天夢的召喚下,浙能人提出,要讓燒煤變得像燒天然氣那樣潔凈。經過努力,我國目前最環保的百萬千瓦級煤火電機組投産發電。

    36

    Story

  • “西北鳥巢”鑄就科技夢想

    科技改變生活,科技鑄就夢想。被譽為“西北鳥巢”的陜西西鹹空港保稅區事務服務辦理中心工程,採用智能信息化建設技術,實現了復雜構件的精準化施工。高新産業技術平臺的落地,不僅破解了技術難題,也讓“十二五”規劃落地有聲。

    35

    Story

  • 他的故事,大巴山裏的森林人家

    重慶城口縣東安鎮興田村地處大巴山腹地,海拔1200-2300米,高山深溝,九山半水半分田,世代以傳統農業為主。2010年,借301省道貫通村裏終于解決了公路交通問題,生活正在這個世代封閉的村莊露出了曙光。

    34

    Story

  • 曾厝垵:一座“小漁村”的華麗轉身

    “十二五”期間,在政府對“城中村”改造的大力推動下,廈門島東南部的小漁村曾厝垵成就了“最文藝漁村”的美名。2015年,曾厝垵“十一”黃金周旅遊接待量甚至超過了鼓浪嶼,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33

    Story

  • 老人吉德的藝術夢

    72歲的吉德住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是一位藏族藝人。老人從小就受格薩爾文化熏陶,阻止一支演出隊是老人自幼以來的夢想。各級政府對民族文化的重視,讓他的夢想插上了翅膀。

    32

    Story

  • 中國首塊頁岩氣田上的逐夢人

    焦石,一個山區小鎮,隨著中國第一口規模化、商業化生産的頁岩氣井誕生,中國頁岩氣能源大國之夢在這裏被點燃。

    31

    Story

  • “腦癱碩士”石安傑

    “苦旅人生”是“腦癱碩士”石安傑微信號的個性簽名。這個夏天,在殘疾人就業政策幫扶下,通過“互聯網+”,石安傑獲得了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繼續他得人生尋夢之路。

    30

    Story

  • “西部第一村”的致富人

    從“十年九不收”的窮山僻壤,到別墅林立的“西部第一村”,內蒙古伊金霍洛旗神東礦區烏蘭木倫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9

    Story

  • 傳承“紅色精神”的綠色電網人

    在陜西革命聖地照金,有一支將翻溝壑、爬高桿當做家常便飯的電力服務隊,他們日日穿梭在鄉間小道,保障革命老區人民的安全用電,為加強國家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默默奉獻著。

    28

    Story

  • 巧把青山變金山:一座藏寨的脫貧路徑

    從後漢時起,深藏于切割山地中的扒昔加寨,無人問津,靠傳統農業營生。最近四五年間,小寨變得人頭攢動,村民開始守著“旅遊富礦”過日子。

    27

    Story

  • 古城腳下的現代“農機大軍”

    在安徽省壽縣,鑫磊農機專業合作社遠近聞名,規模逐年壯大,並帶動更多農民致富。理事長李士友,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幸福生活的領路人”。

    26

    Story

  • 快遞配送員老趙的一天

    老趙是京東一名普通的快遞員,他配送的區域是北京東四環大郊亭附近的幾個小區和商業中心。“雙十一”期間電商促銷進入高潮,記者來到老趙工作的配送站,和他一起送了一車貨。

    25

    Story

  • 浙江蘭溪改造城中村 “雙高套”政策讓民有所居

    國家“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早在“十二五”期間,浙江蘭溪排嶺村這座“城中村”便行動起來,出臺了實實在在的惠民“雙高套”政策。截至2013年,111套排屋全部建成,高層安置房結頂,同年完成了村民的搬遷工作。

    24

    Story

  • 劉大愛:要用一輩子來種紅豆杉的育林人

    紅豆杉是我國一級珍稀保護樹種,有著“植物界大熊貓”之稱。在普通邵陽人劉大愛和團隊的悉心培育下,瀕臨滅絕的紅豆杉已遍布湖南長沙和貴州的貴陽、龍裏等地。

    23

    Story

  • 一枚秀山土雞蛋的電商路

    鄧陽村是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下轄的一個普通的自然村。這裏曾是重慶最貧困的地方之一,如今正漸漸成為遠近聞名的農村電商中心。

    22

    Story

  • 坤坤在“紅絲帶學校”的幸福生活

    2015年3月,來自四川的坤坤來到了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山西臨汾紅絲帶學校。在這裏,坤坤吃得飽穿得暖,有老師關愛,有小夥伴作伴,生活得很幸福。不出意外的話,坤坤將在這裏讀完高中,然後走向社會。

    21

    Story

  • 從“黑領”到“白領”的嬗變

    傳統煤炭行業轉型,敢問路在何方?近年來,煤炭行業千萬噸高效自動化礦井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也見證了礦工從“黑領”到“白領”的嬗變。

    20

    Story

  • 66歲村醫:從“赤腳醫生”到“家庭醫生”

    這幾年,福建三明尤溪縣梅仙鎮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納入鄉村醫生簽約服務重點內容。如今,村診所裏的設備更齊全了,培訓後醫生水準也更高了,過去的“赤腳醫生”已成為村民們家門口的“家庭醫生”。

    19

    Story

  • 幸福就在山那邊——易地搬遷搬進“新生活”

    王文平一家是最早搬到貴州丹寨縣保利生態移民社區的農戶。得益于扶貧生態移民,許多像他一樣的人跳出深山、石山及石漠化嚴重地區,找到新出路。

    18

    Story

  • 種柑得甘 桔鄉“莊園主”的鄉村夢

    重慶開縣史稱“桔鄉”,在當地種植基地長沙鎮興農村,艾興明不僅將柑桔種出了名聲,還把自家鄉村酒店經營得紅火。

    17

    Story

  • 火箭燃料“整形師”實現創新夢

    徐立平,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一名“火藥整形師”,作為有著27年工齡的“60後老工人”,他不斷用探索創新的成果詮釋對航太事業的赤誠。

    16

    Story

  • “稻夢空間”裏編織的農民致富夢

    過去,遼寧瀋陽沈北新區興隆臺村村民張連貴靠種植水稻的微薄收入養家糊口。如今,土地流轉、生態農業給他和鄉親們帶來新生活。

    15

    Story

  • 小城新事:村文化禮堂靠“眾籌”

    一個117戶、528人的村子,籌資建了個3000多平米的文化禮堂。湖南岳陽雲溪區南街居委會四屋組村這次“眾籌”,為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做出探索。

    14

    Story

  • 一個白馬藏族小夥的“活化石”傳承夢

    茨旦吉,24歲,一個正宗的白馬藏族人,他的夢想是挖掘和保護本族傳統文化。

    13

    Story

  • 輪椅上的夢想

    貴州是我國貧困問題最突出的省份之一。俗話説要想富,先修路。“十二五”期間,貴州交通事業飛速發展。88個縣實現“縣縣通高速”,農村公路總裏程達16.7萬公里,群眾生産生活更加便利。

    12

    Story

  • 蘇北農民圓夢安全飲水

    孫朝玉是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蘆浦鎮長北村人,“吃水難”在過去的數十年裏曾一直困擾著這個村裏的人們。“十二五”規劃提出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大力推進農村集中式供水。“面朝黃土背朝天”活了大半輩子的孫朝玉終于喝上了放心水,幾代人的吃水夢圓。

    11

    Story

  • “快遞小哥”的幸福生活

    雷明波是圓通快遞長春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快遞員。2011年,幹了三年報紙發行員的雷明波選擇了離開,因為一個月1000多元的薪水遠不能讓家人過上像樣點的生活。他看好了快遞業,過去送一份報紙能賺上幾毛錢,可送一件快遞能賺1元錢,同樣是上樓下樓,快遞員的“錢景”更可觀。

    10

    Story

  • 遇見“光明”後 他更加自信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好好珍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曾在雙目失明的林明峰心中縈繞多年。今天,37歲的林明峰夢想成真,右眼恢復了光明。遇見“光明”後,林明峰變得更加自信,他説,這要感謝“十二五”期間政府出臺的好政策。

    09

    Story

  • 農村姑娘卜睿的電商創業夢

    大學生卜睿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過去父輩眼中“沒前途的苦差事”,在她看來充滿商機。乘著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的“東風”,幾年間,她把自家的豆腐和農特産品賣到了全國各地。

    08

    Story

  • “水醫生”的碧水夢

    在地處三峽庫區的重慶巫山縣,一支年輕的水質監測隊伍每月往返于重慶與湖北長江流域交界處,為長江水做“體檢”,他們風雨無阻,用辛勤的勞動守護著三峽庫區的水質,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水醫生”。

    07

    Story

  • “高鐵鵲橋”縮短愛的距離

    嚴天存是甘肅省嘉峪關市一家企業的職工,在蘭新高鐵開通前,他一個多月才能回一次蘭州的家;自從高鐵開通以後,他幾乎每周都能回家與家人團聚。高鐵架起了“鵲橋”,拉近了家人的距離。

    06

    Story

  • 最美高鐵開啟“快旅慢遊”新生活

    合福高鐵——這是被稱為國內顏值最高的最美高鐵,馳騁往來的高鐵列車,串聯起武夷山、三清山、婺源、黃山等熱門旅遊景點,這些旅遊景區形成了“半小時交通圈”,一條條城市間的高鐵再次“提速”中國,也讓“快旅慢遊”新生活不再是夢。

    05

    Story

  • 最窮溝崖與35萬人的新生

    西海固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生態移民工程讓35萬人浩浩蕩蕩走下沙溝,命運流動中,“解救”了西海固人,也“解救”了西海固。

    04

    Story

  • 不是蓮都偏愛菊
    此花開在惠農心

    葉平頭自然村坐落于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東北部的群山上,多少年來,這個村子裏的農民只能利用祖輩留下的農田,以種植水稻為生。如今,一片菊花地成為村民們幸福的源泉,大家的收入渠道拓寬,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了。

    03

    Story

  • 大別山的脫貧致富人

    張繼河,安徽省金寨縣梅山鎮小南京村的一位普通農民。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且身體殘疾,但如今的他在扶貧政策的帶動下,經過自身不懈的努力,擁有100畝果園,年收入近20萬元。

    02

    Story

  • 白族女孩的追夢青春

    姜枝紅是雲南民族大學2014級國際政治專業研究生,出生于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由于父母身患疾病,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受益于國家政策,姜枝紅靠獎助學金和勤工儉學完成了本科學業,並被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01

    Story

0100200506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
01002005064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