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造:從“黑領”到 “白領”的嬗變

文/陜西頻道:梁寶玉 劉娜 范方棟

“十二五”規劃提出,支持企業提高裝備水平、優化生産流程,加快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近年來,煤炭行業千萬噸高效自動化礦井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也見證着礦工從“黑領”到“白領”的嬗變。

史三民,神東煤炭集團大柳塔煤礦的一名礦工。他所在的大柳塔煤礦位於陜西省神木縣,是全球最大的井工煤礦,年産原煤3000萬噸,世界首套全斷面高效快速掘進系統就在這裡使用。

由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世界首套全斷面高效快速掘進系統,堪稱中國煤炭工業的第一台煤海“蛟龍號”。 2013年2月,世界首套快速掘進系統在大柳塔煤礦投入使用,創下了日最高掘進尺158米、月最高掘進尺3088米的大斷面單巷掘進速度世界紀錄。

班前會是礦工入井前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會上隊幹部佈置當班安全生産工作任務。開完班前會,史三民到更衣室穿戴入井裝備。“過去在人們的印象中,煤礦工人都是滿臉煤塵,渾身烏黑、工作環境極其艱苦。隨着現代化採煤技術的不斷提高,對礦工的知識儲備也有了更嚴要求,我們礦的礦工中碩士、博士全都有。”史三民驕傲地説。

史三民在煤礦一線工作了27年。他説:“從最早的炮掘,到綜採、連採,再到現在的高效快速掘進,這四代採煤掘進技術,我都是見證人。我們國家採煤技術的發展,真是突飛猛進,讓人驚嘆。”世界首套全斷面高效快速掘進系統的應用,讓採煤掘進效率提高了10倍,這是史三民這一代煤礦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提起塵肺病,幹煤礦的人都怕。史三民説,以前,升井上來除了眼睛牙齒是白的,其它都黢黑,那時總夢想著幹一輩子下來不得塵肺病,落一副好身板。現在好了,我們井下使用了濕式除塵系統,讓大夥在新鮮的風流下作業,環境好得很,工作時就是不戴防塵口罩也沒問題,我和兄弟們都也放心。

查看通風系統後,史三民在牌板上填寫安全記錄,並簽字確認。他説,工作面使用的濕式除塵系統通風效果好,作業時粉塵濃度大大降低,員工職業健康得到了充分保障。這是“十二五”以來國家大力倡導科技創新給煤礦員工帶來的福祉。

巡檢是保證每班生産任務圓滿完成的必要工作,巡檢過程中,史三民發現電纜掉落,趕緊將電纜放置到電纜鉤上,保證工作面質量標準化水平,是現代化高效礦井的基礎活。

結束了一個班的工作,大夥坐車升井,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到疲憊,而是滿滿的期待。工作環境改善了,採煤效率提高了,然而,史三民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那就是,希望有一天煤礦工人能坐在辦公室裏,穿着乾淨的衣服動動鼠標、敲敲鍵盤,就能將煤炭源源不斷地挖掘出來。

國家的好政策讓史三民這一代的煤礦人成了科技創新的受益者,如今,錢包鼓了,日子美了,大夥都開上了小轎車。下班的史三民開着自己的小轎車馳騁在回家的路上,此刻,他一臉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