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技”守護“大健康”——東莞打造“社會急救4分鐘救援圈”-新華網
新華網 > 廣東 > 正文
2025 01/20 09:11:33
來源:新華網

“小科技”守護“大健康”——東莞打造“社會急救4分鐘救援圈”

字體:

  新華網廣州1月20日電(關錦恒)心臟驟停,每延遲1分鐘,存活率下降10%;4分鐘內,生死僅一步之遙。如何在救護車到達前,打破生命救援的“空窗期”?廣東東莞給出了答案——撥打120後,求助者將收到一條“救命短信”,通過小程序視頻連接醫生遠程指導,同時精準定位救護車到達現場。

  這套“短信+定位+視頻”的急救模式,其背後是東莞聯合騰訊打造“社會急救4分鐘救援圈”的不懈努力。

  心肺復蘇32例、實施海姆立克法20例、壓迫止血957例……2024年以來,通過“企鵝急救”小程序視頻連線,東莞市救護車醫生指導第一現場實現了多次成功救援。東莞通過“小科技”守護“大健康”,跑贏“黃金4分鐘”,守護生命的每一次跳動。

  120救護車在東莞的街頭小巷穿行。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科技賦能 點亮生命之光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高達55萬人遭遇心源性猝死。而急救中的緊急情況——如心臟驟停的黃金救援時間只有4到6分鐘,城市救護車到達現場的平均時間則為8-13分鐘。在救護車到達前的寶貴“急救空窗期”,如果患者沒被及時救助,則會面臨生命危險。

  “社會急救4分鐘救援圈”致力於打造政府主導下的應急開放&&,利用互聯網的連接能力,實現急救需求與救援資源的高效匹配,變偶髮式急救為“網約式”急救——通過微信小程序“企鵝急救”,120指揮中心、醫院急診科等專業醫療力量與社會救援力量可以實現有效連接,多方、直觀地進行可視化交流。

  作為東莞市康華醫院的急診科醫生,徐利利將視頻響應比喻為“千里眼”。一個深夜,救護車裏車載視頻系統的通話界面不停閃爍,徐利利點擊後,發現一位父親在慌亂中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急救操作。他果斷制止,沉着指導該名父親實施正確的心肺復蘇。一分鐘後,孩子的氣色明顯好轉。在救護車趕到之前,徐醫生通過遠程視頻指導完成了關鍵救援,爭取了寶貴的時間,讓孩子得到及時治療。

  東莞市人民醫院急診急救區副主任李劍強&&,過去僅靠電話指導急救存在局限,患者家屬往往因緊張而無法準確描述病情或實施急救。“視頻指導解決了很多電話溝通中的問題,比如按壓心臟的位置、怎麼止血或者海姆立克法的操作,通過視頻一眼就能看清楚,節約了時間和提升了效果,也讓患者家屬在心理上更加安心。”

  目前,東莞市109輛入網救護車已安裝接通“企鵝急救”系統的平板電腦。徐利利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企鵝急救”系統,幫助他們更好地去進行現場指揮。

  騰訊數據顯示,自2024年5月1日至12月31日,東莞市醫療救護120指揮中心與呼救人、救護車醫生接通了11984例多方視頻通訊急救事件,視頻接通率達到74%。

  緊密協作 暢通急救之路

  如果説科技創新是“社會急救4分鐘救援圈”的核心引擎,而緊密協作則是確保這一系統高效運行的潤滑劑,確保急救過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讓生命在“黃金4分鐘”內得到守護。

  東莞市120指揮中心作為院前急救的前哨,每當接到緊急報警,指揮中心不僅迅速調派就近急救車輛,同時調度員發送短信鏈結給求助者,通過LBS(基於位置服務)的鏈路升級,急救醫生、120與報警者實現三方視頻通話。

  120救護車配備的屏幕裏,能顯示地圖和實時視頻通話界面。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院前急救要爭分奪秒。”東莞120主治醫師黃靜儀&&,視頻系統的引入加上急診科醫生指導,改善了急救現場的處理,比如在心肺復蘇和止血包紮方面,醫生可以通過視頻直接指導報警者正確操作,提高救援的成功率,避免二次傷害。

  2024年8月,東莞市橫瀝鎮一名48歲男子在搬貨時突然暈厥,東莞市橫瀝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方軍通過車載視頻判斷其可能心跳呼吸驟停,立即指導現場群眾對該男子進行心肺復蘇。到達現場後,方醫生和團隊接手搶救,通過電除顫使男子恢復自主心率。經過橫瀝醫院的進一步治療,該男子甦醒並脫離生命危險。這場多方協同的救援,體現了“4分鐘救援圈”體系的高效與生命力。

  “視頻系統讓我們能夠更準確地判斷患者狀況,減少盲目性。”據方軍回顧,在沒有視頻系統時,只能通過電話溝通,無法清晰了解患者情況。如今,通過視頻可以直接觀察患者,判斷病情的嚴重性和具體症狀,提高急救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全民參與 築牢平安之基

  建設“社會急救4分鐘救援圈”,不僅需要依靠專業救護力量,還要注重普及全民急救意識,尤其是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使用和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據第五屆中國急救大會公布的數據,如患者發生心臟停搏,使用AED及時施救,成功率能提升40%左右。

  輕觸屏幕,便進入急救實操的學習界面,從心肺復蘇到AED的正確使用,均有畫面和語音引導……在東莞松山湖“社會急救4分鐘救援圈”示範區,分佈着17&AI急救訓考一體機,旨在讓市民自主掌握急救技能。

  AI急救訓考一體機。新華網發(受訪者供圖)

  東莞120指揮中心副主任李德琼&&,以松山湖為試點,東莞搭建志願者培訓&&,形成“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的全民急救模式。此外,東莞運用科技創新技術,探索無人機移動AED的創新模式,精準調配急救資源。

  目前,東莞市已有100&AED接入“企鵝急救”地圖——在示範區實現10萬人100&AED的覆蓋率,已培訓14000位社會急救志願者,其中12920人成為“企鵝急救”&&志願者。急救力量與資源的高效連接,為東莞“社會急救4分鐘救援圈”提供多方面社會應急保障。

  希望“救”在身邊。從緊急時刻的遠程視頻指導,到精準定位的救護車導航,再到全民參與的急救培訓,東莞“社會急救4分鐘救援圈”以科技為翼,以協作築基,以全民之力構建起一道堅實的急救屏障,凝聚對生命的敬畏與守護。(參與:張曉琦)

【糾錯】 【責任編輯: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