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課堂,走進車間!看河南工程學院如何培養“硬核”人才-新華網河南頻道
2025 06/12 17:01:10
來源:大河網

走出課堂,走進車間!看河南工程學院如何培養“硬核”人才

字體:

  “井下機器人”在搖桿操縱下慢慢前進,自動裁床在“咔嚓一聲”後完成布料切割,AGV小車來回穿梭搬運物料……這不是工廠,而是河南工程學院的實訓現場。

  6月10日,2025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河南教育行”融媒體采風活動採訪團來到河南工程學院,深入了解該校産學研融合的創新實踐。

  從課本到礦井,礦井實訓中心實景創新演練

  剛一進入礦井實訓中心,一條藍色長廊便映入眼簾,長廊欄杆上,“平安來自長期警惕,事故源於瞬間麻痹”的標語格外醒目,如同一記警鐘,時刻提醒着人們安全的重要性。

  “礦井實訓中心由我校牽頭,與企業共建,佔地近萬平方米。實訓中心有井工煤礦地下開採系統,包含有斜井、巷道佈置等,堪稱高校內首屈一指的大型實景創新系統。”河南工程學院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院長郭軍傑介紹,有了這個實訓中心,學生們無需深入危險的井下就能身臨其境感受礦井的真實氛圍。這裡的操作原理與實際井下環境一致,既能讓學生們學到實用的技能,又能充分保障他們的安全。

  目光投向遠處,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坪上,十幾個學生正簇擁在老師身旁,學習掘進機的操作。只見老師輕輕推動搖桿,掘進機便如同被喚醒的鋼鐵巨獸,緩緩啟動,履帶平穩地向前滾動。

  “當下,行業內智能化人才極度短缺,市場迫切需要既精通專業知識,又熟悉裝備操作的人才。”郭軍傑説,“學校建設這個實訓中心,正是為了將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們學到的知識能夠真正派上用場。”郭軍傑説,學校與鄭煤機下屬鄭州恒達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有聯合實習基地,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善學科專業設置調整機制,強化行業企業實踐培養,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

  從一塊布到一件成衣,時尚智慧工廠實現全産業鏈生産和教學

  “在我們這個基地,從面料的處理,到服裝設計,再到打版縫製,最後成品發布,可以一站式完成。”河南工程學院服裝學院實驗中心主任付新芳介紹,時尚智慧工場包含商品企劃中心、中央版房中心、智能生産實訓室、服裝多功能表演廳、服裝智能製造中試基地等,能夠提供全産業鏈的生産和教學。

  在商品企劃中心的大屏幕上,數字人正穿着學校自主設計的服飾進行T&展示。大屏幕旁便是該數字人展示的成品服裝。付新芳説,這件衣服的設計、打版、縫製,包括最後的T&展示,都是AI輔助操作的,是當之無愧的“智能化”服飾。

  踏入河南工程學院服裝智能製造中試基地,一幅高效智能的生産畫卷徐徐展開。智能吊挂系統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魔法裁縫”,僅需短短3分鐘,就能讓一塊塊布料神奇地幻化成一件件成衣;MES系統猶如一位嚴謹細緻的“數據管家”,對産線數據進行實時、精準的監控,確保生産流程的每一個環節都盡在掌握;RFID技術則像一位忠誠可靠的“質量衛士”,讓産品質量全程可追溯,為每一件服裝的品質保駕護航。

  “河南工程學院服裝學院致力於培養應用型人才,積極投身於校企協同的教育探索實踐。”付新芳説,學院精心構建了一套全方位、多層次的遞進式教學模式,助力學生逐步成長。在教學路徑上,學院實行“産教—科教”雙軌並行的創新策略,將産業需求與教育培養緊密結合,將科研成果與教學實踐深度融合,為學生打造了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習環境。同時,學院構建了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的專業教學體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直面行業挑戰,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從寫代碼到下車間,先進製造中心全面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在先進製造中心,一堂關於機器人編程的課程正在進行。“我們編的程序,就是控制機器人進行操作的。看這個地方就是轉換半徑,轉換半徑大,出來就是圓弧,轉換半徑小,出來就接近於直角。”河南工程學院工程訓練中心主任李坤全説。

  “我們的學生不僅要懂編程,還要到車間裏了解自己寫的代碼是如何運作的。”李坤全説,先進製造中心是工程訓練中心的實訓&&,承載着培養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使命,遵循産、學、研、用為一體的現代理念,以數字化設計、智能製造和質量控制為核心,全面提升工程訓練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中心既服務於實訓教學和科學研究,又能滿足於學科競賽、創新創業教育和服務社會,每年承擔全校16個學院的45個本專科專業近5000名學生的工程實訓任務。”李坤全説,下一步中心會根據“河南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強化實踐教學特色,讓學生更紮實地掌握實踐技能,培養更多適應社會多元化、多樣性要求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助力河南省産業提質升級。

  從製造到智造,智能製造工程實踐創新中心用心培育融合型人才

  新型工業化、企業智能化不斷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産業不斷升級,這就需要既懂工業生産,又懂IT、AI技術的跨學科、跨專業複合型人才。如何與時代接軌,培養複合型人才?

  河南工程學院智能製造工程實踐創新中心應運而生。在這裡,從上下物料,到加工質檢等生産過程均可以通過工業軟體和機器人實現全要素、全流程數智化。

  河南工程學院工業軟體學院副院長李博説:“車間兩旁,一條是智能化生産線,一條是人工生産線,學生可以通過對比更加直觀地認識人工智能替代了哪些人類勞動,未來的工作內容和現場是什麼樣的,深化學生對人工智能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認知,從實踐中學、帶着問題學,進而激發學習興趣、激活創造力,促進科學素養與工程素養的融合,培養學生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學校以工業軟體‘頭雁計劃’為引領,深化産教融合、科教融匯,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清華大學大數據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共建專業、課程、教材和實踐&&。”李博介紹,下一步將持續推進工業軟體特色的數智化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瞄準國家和區域製造業現代産業體系升級重大需求,新增工業軟體場景類專業,建設“工業設計中心”等高水平、高能級科研&&,打造“工業軟體大講堂”、“工業軟體創新大賽”等産教融合育人品牌。(楊露露 李思豫)

【糾錯】 【責任編輯:谷婷婷 王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