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鱔躍人歡,豐歌如潮。9月23日上午,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場·仙桃黃鱔消費季活動在仙桃市排湖密塘漁村隆重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農民代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市民游客及全國採購商齊聚仙桃,與當地鄉親共慶豐收成果、共享豐收喜悅。
圖為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場·仙桃黃鱔消費季活動現場。新華網發 袁立斌攝
本次活動以“慶農業豐收享美好生活”為主題,以“仙滋鮮味·禮遇豐年”為宣傳口號,聚焦“魚米香、産業強、鄉村美、文化興”四大主線,創新推出十大主題活動,以貼近鄉土、貼近農民、貼近時代的表現形式,展現湖北農業農村現代化新面貌。
圖為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場·仙桃黃鱔消費季活動現場。新華網發 袁立斌攝
慶祝活動在激昂歡快的開場舞《又是荊楚豐收年》中拉開帷幕。監利水稻、赤壁茶葉、棗陽禽蛋、漢川水産、枝江水果、襄州小麥、黃陂蔬菜、鐘祥生豬、沙洋油菜等9個農業生産大縣的特色品牌,以及“8+1”省級區域公用品牌和仙桃特色農業産業的農民報喜隊依次登&,喜報豐收。
荊楚糧倉,成果豐盈。湖北糧食産量有望連續13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湖北淡水産品産量546.43萬噸、連續29年穩居全國第1;夏收油菜籽産量突破300萬噸、連續15年位居全國第2;茶葉、生豬、蔬菜、水果、禽蛋等産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品牌方面,“仙桃黃鱔”品牌價值306.51億元,綜合産值突破百億元;“潛江龍蝦”産業鏈産值近千億元;“江漢大米”品牌價值持續提升,穩居南方中高端市場前列;“楚天好茶”綜合産值超千億元,面積、産量、産值均居全國前列。
圖為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場·仙桃黃鱔消費季活動現場。新華網發 袁立斌攝
豐收的背後,是無數新農人的智慧與汗水。活動現場隆重表彰了“2025年湖北省十佳農民”,蔡甸黃利軍、竹溪龔燕、荊州唐兵、宜都陳世貴、襄州杭世偉、鐘祥朱小林、孝南葉小春、通城鄭普雄、利川謝文英、潛江潘巧雲等十人獲此殊榮。他們中有的智慧養魚、有的電商助農、有的科技種糧、有的茶香富民,成為引領湖北鄉村振興的標杆力量。
活動現場特別設置了仙桃黃鱔、江漢大米·仙桃香米産業訪談環節。在仙桃黃鱔産業鏈訪談中,産業代表與科研專家共話“一條黃鱔游出百億産業”的創新發展之路,從如何通過科技突破解決種源“卡脖子”難題,到黃鱔深加工産品的多元開發與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生動展現出一條魚如何串聯起科研、養殖、加工、品牌的全産業鏈現代化圖景,展現了“中國黃鱔之都”的硬核實力。
圖為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場·仙桃黃鱔消費季活動現場。新華網發 袁立斌攝
活動現場同步舉行了湖北十大重點農業産業鏈成果展、“向新求質”現代農機裝備展、“尋味仙鄉”美食市集等系列慶祝活動。在十大重點農業産業鏈及美食展區,潛江龍蝦、仙桃黃鱔、江漢大米、楚天好茶、隨州香菇、秭歸臍橙、洪湖蓮藕、蘄春蘄艾、武昌魚等8+1省級公用品牌,沔陽三蒸、毛嘴滷雞、鄭場豆豉、沙湖皮鹹蛋等地標齊聚一堂,吸引眾多游客駐足品嘗。
圖為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場·仙桃黃鱔消費季活動現場。新華網發 袁立斌攝
在智能農機展區,鱔鰍秒剖機、農用無人機、無人智能電動拖拉機、測土機器人、植保無人車等農業科技新成果一字排開。鱔鰍秒剖機徹底解決了“鱔鰍好吃但難處理”的困局,是仙桃黃鱔加工裝備的重大突破。現場工作人員嫻熟操作演示,引來不少農民朋友和客商駐足諮詢。
圖為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主場·仙桃黃鱔消費季活動現場。新華網發 袁立斌攝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後一年。此次豐收節活動的成功舉辦,全面展示了湖北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成就與新風貌,彰顯了“三農”壓艙石作用,為新中國成立76周年獻上了一份來自魚米之鄉的厚禮。
仙桃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中國黃鱔之都”。近年來,仙桃堅持以科技賦能農業、以品牌引領産業,大力發展黃鱔、香米、水産等特色産業,推動農文旅融合,繪就出“水清岸綠産業興、村美民富鄉風淳”的和美鄉村新畫卷。當前,仙桃正圍繞建設農業強市目標,着力建設優質農産品生産區、農業産業化發展示範區、農業科技創新引領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樣板區,加快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牽引帶動現代農業産業衝刺千億。(秦雨萱、胡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