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要聚焦   政府動態   政策法規   黨政機構   人事任免   河北概況
 

蔚縣剪紙
滄州金絲小棗
鴨梨、雪花梨和蜜梨
祁州藥材
珍珠紅小豆和綠豆
武安山羊
曲陽石雕
承德木雕
保定健身球
雜技之鄉——吳橋
望都“羊角辣”
宣化葡萄
河北血杞
棗強“營皮”
涉縣花椒、柿子、核桃
地方名酒
瓷器精品
易水古硯
河北吹歌
深州蜜桃
京東板栗
滄州冬菜
興隆紅果
遷安桑皮紙
口蘑和蕨菜
張北馬
金絲挂毯
內畫鼻煙壺
民間歌舞
武強年畫




 


河北吹歌
        吹歌,是一種以吹管樂器為主的器樂演奏形式,吹奏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戲段、套曲等。它的特點是演奏形式生動活潑,音調清新剛健,富有地方色彩。河北吹歌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吹歌常用的樂器有嗩吶(suǒ n岬喇叭)、笛、笙(shēng),也配以二胡、板胡、三弦、鼓、鑼、鈸(b帙)等樂器。河北省吹歌遍佈全省各地,比較出名的有唐山吹歌、滄州吹歌、保定吹歌等。 唐山吹歌也叫冀東吹歌,吹奏時一般由兩支嗩吶交替配合,再加鼓、鈸組成。演奏時有時兩支喇叭同時吹奏,有時上、下句交替吹奏,還有對奏學舌、模擬人聲等。還有一種吹奏形式叫“花吹”,就是把喇叭依次拔成3節,還要做摘腕、反手、倒手等動作,聲音始終不斷,樂曲完整。經常吹奏的樂曲有《滿堂紅》、《句句雙》、《上天梯》等上百個曲目。
  滄州吹歌 主要盛行於南皮、東光、交河、河間、獻縣一帶。滄州吹歌除用嗩吶外,還有無孔的咔(kǎ)奏和口內發音的吹唱結合。藝人巧妙地運用各種吹奏藝術,表現戲曲人物中不同角色的音調和聲音。已故的吹奏藝人王金山,1960年9月毛澤東同志觀看了他的吹奏演出,並為他的精彩演奏熱烈鼓掌。他的嗩吶獨奏《打棗》,採用多種演奏形式,再現了人們提籃持竿,收打紅棗的動人場景。他演奏的河北梆子選段,惟妙惟肖地模仿出各種角色的唱腔。有的吹歌藝人還被選拔到中央歌舞團,為全國及世界人民獻藝。他們經常演奏的有《小放牛》、《金枝草》、《扯不斷》、《豆葉黃》及戲曲唱腔選段等。
  保定吹歌有一定影響的一是定縣子位吹歌會,二是徐水吹歌。子位吹歌以齊奏、合奏較多,紅火熱烈,喜慶歡快。演奏的樂曲有《八仙慶壽》、《送情郎》、《萬年歡》、《打棗》等七八十首。子位現有老年吹歌班、婦女吹歌班、少年兒童吹歌班,是名符其實的“吹歌之鄉”。徐水吹歌主要是指遷門莊的“躍進吹歌會”,他們以演奏革命歌曲出名。1958年,他們被邀請參加了首都國慶游行,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還被文化部命名為“躍進吹歌會”。他們演奏的《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騎兵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被中國唱片社錄製成唱片,在全國播放。 河北吹歌,像一支絢麗多彩的藝術之花,在河北大地爭春吐艷,為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斷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