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問鼎福布斯Midas榜單技術領域最佳投資者的,依然是全球頂級風險投資公司之一——Accel合夥公司(以下簡稱Accel)的董事長吉姆 佈雷耶(Jim Breyer)。 佈雷耶成功衛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給臉譜(Facebook)公司的1270萬美元投資,而事實證明這次賭注是本世紀最有價值的投資之一。如今Accel擁有臉譜11%的股份,僅次於其創始人扎克伯格;而佈雷耶本人也身為臉譜事會成員,持有1%的股份。一旦臉譜上市,Accel和佈雷耶本人所持的臉譜股權價值,都將數以億計。
東山再起
回到1997年,佈雷耶還只是Accel的普通合夥人,會議佔據了他大量的時間,但是當高收益和有保障的投資出現時,他一定會回到辦公桌前。現在,佈雷耶已經是Accel的董事長,他的公司對臉譜的1270萬美元早期投資目前估值已達50億美元,而且還在劇增。這11%的股份使Accel成為僅次於扎克伯格的臉譜第二大股東。 除了臉譜之外,佈雷耶還在戴爾、沃爾瑪及規模較小的一系列初創公司,如Etsy公司(手工藝品網上集市)、Brightcove公司(在線視頻&&)、ModelN公司(收入管理網站)以及現在的傳奇影業公司擔任董事。而這些公司,都被資本市場視為明日之星。 在投資臉譜之前,佈雷耶和Accel經歷了大起大落。上世紀90年代,Accel成績顯著,在1996年,公司的基金回報率高達20倍,公司在1998年募集的Accel VI基金在網絡泡沫時期每年帶來的收益都超過了100%。1999年,Accel募集了金額高達4.8億美元的Accel VII基金,並將利潤分享的比例從25%提高到30%。30%的利潤分成使阿克塞爾公司也像KPCB和貝恩資本公司一樣,成為為數不多的幾家收費高昂的投資公司之一。 在2000年,Accel募集了旗下最大規模的Accel VIII基金,總規模12億美元,同樣收取高額的管理費。但隨着經濟泡沫破裂後,該基金也遭受同樣的命運。2001年,公司的投資商——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以及斯坦福等大學都對一邊支付鉅額管理費、一邊又屢屢賠錢感到厭倦。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投資者認為佈雷耶已成為讓公司失控的代表人物,決定和他分道揚鑣。 先後被3家聲名顯赫的教育機構捐助基金拋棄,對風投公司來説,近乎宣判死刑。儘管如此,斯坦福沒有放棄他。佈雷耶回憶説,“我非常感激斯坦福大學。他們留了下來,而當時許多投資都退出了。你被哈佛和普林斯頓大學拒絕的時候,就會産生一種潮汐效應。” 最終,佈雷耶湊到一筆總額4.4億美元、名為Accel IX的投資基金,並且很幸運地遇到了臉譜。Accel IX中的1270萬美元給了馬克 扎克伯格,這個哈佛輟學生創立的社交網站當時估值約9800萬美元,佈雷耶還以私人名義,向臉譜注資100萬美元。 佈雷耶曾説:“我們業內的很多人都受形勢所左右,這樣只會被淘汰。”“如果對投資機會沒有良好的判斷,你最好別輕舉妄動。” 説起對臉譜的投資,不能不提凱文 埃弗魯希(Kevin Efrusy),在2012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單中,他名列第九。正是他的穿針引線,促成了Accel與臉譜的聯姻。埃弗魯希曾花三個月的時間埋頭研究資料,並積極爭取與該公司高層扎克伯格、肖恩 帕克(Sean Parker)和馬特 庫勒(Matt Cohler)會面。據説當時臉譜對此並不感興趣,扎克伯格當時正與華盛頓郵報公司就一項交易做最後的協商,帕克雖然對風險投資公司剛剛産生興趣,但他也聽説Accel早就風光不再。 經過一番抉擇,扎克伯格認為Accel比華盛頓郵報公司的資金更有戰略意義,他選擇與佈雷耶握手達成協定。 佈雷耶&&:“臉譜是我們所做過的最受爭議的項目之一。”當時這家公司只有10名員工,700萬註冊用戶(還全是大學生),沒有商業模式,但卻估價近1億美元。而當時的社交網絡公司Friendster的估價還不到它的一半,並且也在擺脫危機。當時該行業的領頭羊Myspace公司則變得一團糟。佈雷耶&&,“投資者都認為我們出價太高了”。但正是這項當初飽受爭議的投資,使Accel重回硅谷頂級風投公司的行列,也使得佈雷耶成為業內最具慧眼的投資者之一。
從硅谷起步
佈雷耶從不避諱自己的偶像是史蒂夫 喬布斯(Steve Jobs),他在接受採訪時曾&&,喬布斯是他最支持的創業者。 1981年,在斯坦福大學學習計算機和經濟學的佈雷耶在《時代》雜誌封面上看到了喬布斯,他意識到蘋果公司將給整個互聯網帶來變革。佈雷耶給喬布斯寫了一封求職信,收到求職信的喬布斯給了佈雷耶一次機會,1982年夏天,他進入蘋果PC事業部工作,同時,蘋果股價從11美元暴漲到60美元,佈雷耶在蘋果第一次體驗到“硅谷狂歡節”的酣暢。 佈雷耶加入Accel僅僅一個月,華爾街即遭崩盤,投資業隨之消沉,創投企業失敗率達到年均20%。但在佈雷耶看來,這同樣意味着競爭度降低、擁有更多時間考察的機會。他説,在華爾街崩盤的三四年內,Accel在3至4個月的詳細核查前,決不輕易進行任何投資。佈雷耶從這次風投衰落期中學到了最重要的游戲規則:做一個知己知彼、時刻準備的投資者,用充分時間關注幾個主要行業,當時機出現時,毫不猶豫地出手。正是這種投資策略讓Accel在20世紀90年代所向披靡。 通過投資臉譜,再度上位的Accel已經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性投資公司:加州總部7位合夥人,中國7位,印度和英國分別有4位和5位,他們共同為公司經營着全球約60億美元資産。2011年,Accel結束了歐洲一筆5.3億美元的基金募集,並在中國和美國分別完成兩隻新基金的募集工作,這些基金使得公司能夠動用的新資金規模達到20億美元。 自從投資臉譜以來,Accel成功投資案例還包括,團購網站Groupon、2009年以7.5億美元被谷歌收購的移動電話廣告網站Admob,以及隨後以4億美元被EA收購的社交游戲網站Playfish等。另外,Accel通過投資去年上市的瑞典QlikTech公司,賺到了4.4億美元,創下公司在歐洲地區最大投資收益。 佈雷耶在Accel的一連串投資和盈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整個風投行業處在蕭條期時,他的舉動更加顯眼。風投界到處可見因無法完成華麗轉身而倒閉的公司。Sigma Partners曾是一個品牌,最近卻宣布了分家的消息。Mayfield和Mohr Davidow兩家頂級的風投公司也受到資金緊張的困擾。但在佈雷耶的小心經營下,Accel在近年來卻從未出現過資金緊張的問題。 風投行業大致的運行模式是8年的興旺發達加上6年的鞏固重組,這種模式被稱為“帕特森周期”,是以佈雷耶的導師帕特森(Patterson)來命名,他也是Accel的共同創始人之一。佈雷耶對這個周期的兩個階段都非常了解,在過山車一樣忐忑的投資環境中,為多個和多種投資基金找到適宜的發展策略,就是佈雷耶能夠超越眾人的地方。 當然,在瞬息萬變的風投行業中,佈雷耶也犯過錯誤。2000年,佈雷耶和Accel錯過了一宗特大交易——投資谷歌,這項投資最終花落Accel的競爭對手KPCB和紅杉資本兩家公司手中。除此之外,佈雷耶至今仍後悔的是錯過了對Intuit財務軟體公司的投資,早在1990年,佈雷耶的密友斯科特 庫克(Scott Cook)就在為Intuit募集資金,當時給該公司的估價為6000萬美元。佈雷耶始終沒有找到參與投資的方法,以至於庫克最終選擇了他人。
瞄準中國
當下,佈雷耶和Accel將目標瞄準了中國。在Accel的全球合夥人中,中國有7位,公司與在華頂級風投企業國際數據集團(IDG)合作建立的Accel-IDG基金,已經佔據了美國在華投資基金的半壁江山。 在2011年11月與舊金山舉行的Schwab Impact投資顧問大會上,佈雷耶&&2012年Accel的對華投資將超過美國,他説:“我們非常看好(中國)。” 佈雷耶在談到中國時説,在今後10年,“最頂尖的10家或20家互聯網公司中將有至少一半將來自中國。中國仍將是龐大的移動互聯網消費市場”。他還説,中國的創業者比美國的創業者“更加渴望財富”,他們在推銷其企業時會談到他們希望為自己掙多少錢。但佈雷耶解釋説,這種文化不同於硅谷。在硅谷,技術上的成功是首要目標,其次才是金錢上的成功。 “美國市場為主,中國市場為輔的觀念已經不再適用,現在的情形或許恰恰相反,”佈雷耶説,Accel在中國將會以一種不同的標準挑選投資對象,“如果在一分鐘內,一個中國創業者沒有承認他想發財的動機,我們不會同他合作。相反,如果在硅谷,即使是扎克伯格,如果他在一分鐘內表達出自己是為了發財,我們也不會同他合作。” 與IDG的合作被視為是優勢互補。佈雷耶的父親曾在此工作,而該集團擁有像熊曉鴿和周全這樣的頂級經理人,還曾用1999年融資的1億美元基金,支持過中國許多家成功的網絡公司,包括騰訊和百度。IDG目前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拿下更多的項目,而Accel則具備資本優勢。 從硅谷到歐洲,從好萊塢到中國,佈雷耶深信自己掌握了不同文化下的投資之道,並且能夠適時選擇不同的投資方式。2006年,佈雷耶受湖南大學邀請,前往岳麓書院發表了題為“中美商業文化區別”的演講,他現在是岳麓書院和湖南大學名譽教授。
本年度福布斯技術領域最佳投資者
除了佈雷耶,一同入選2012福布斯最佳全球創投人榜單前三甲的還有馬克 安德森(Marc Andreessen)、雷德 霍夫曼(Reid Hoffman)。其中,馬克 安德森來自安德森 霍羅維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雷德 霍夫曼來自Greylock Partners公司。這兩位同樣還是投資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馬克 安德森 安德森 霍羅維茨基金成立於2009年,創始人是馬克 安德森和本 霍羅維茨(Ben Horowitz)。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已經募集了大量資金,總額高達12億美元。他們不僅會參與大規模的交易,同時也會投資一些小企業。前者包括對Skype總額5000萬美元的投資,後者則包括移動游戲開發商TinyCo等公司。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入股了多家大型社交網絡公司,包括Twitter、臉譜和Foursquare。在此過程中,它還吸引了一些聲名顯赫的支持者。美國前財長拉裏 薩默斯(Larry Summers)是該公司的特別顧問,而好萊塢“超級經紀人”邁克爾 奧維茨(Michael Ovitz)也已經成為它的投資者。 説起安德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網景(Netscape)公司,這位網景的聯合創始人催生了互聯網繁榮。他的瀏覽器使得普通大眾得以訪問互聯網。而網景公司1995年令人震驚的IPO也打破了科技企業必須要連續多年盈利才能上市的規矩,讓普通投資者也借助互聯網的增長獲益。 如今,已經39歲的安德森成了硅谷的元老級人物,他在eBay、臉譜、惠普和Skype的董事會都有一席之地,這四家企業在歷代創新之間建立起了一個橋梁。其中尤以Skype為安德森贏得了驕傲,僅僅一年半以前,eBay將Skype賣給了投資人,當時的價格是27.5億美元,如今微軟為購買Skype所付出的價格比那個時間高出了3倍,安德森相當於增加了57.5億美元的收入。 雷德 霍夫曼 雷德 霍夫曼上榜的理由是創辦了LinkedIn。創業者們可以有很多方式找到霍夫曼:寫郵件、在臉譜和Twitter上留言,當然,最好的方式是通過LinkedIn——這位硅谷“最佳創業顧問”自己的傑作。霍夫曼是這家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社交網絡公司之一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其實,在臉譜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之前,霍夫曼就已經是全球社交網絡真正的布道者。臉譜誕生於2004年,霍夫曼最早創辦的約會服務網站SocialNet於1997年就已成立。2002年他二次進軍社交網絡,創辦了LinkedIn,一家專注職業社交網絡的公司。 2011年5月LinkedIn在紐交所上市,成為繼谷歌后最大的互聯網公司IPO。按照當時發行價45美元計算估值高達42.5億美元,而目前股價已比當時的發行價翻番。 霍夫曼被稱為“硅谷英雄”,除了LinkedIn外,還因為硅谷最成功的公司背後都有着霍夫曼的身影。臉譜、Zynga和Flickr的種子資金都有他的份。2009年,霍夫曼還成為Greylock Partners的合夥人,先後投資了團購網站Groupon、熱門手機購物應用程序網站Shopkick和在線租賃網站Airbn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