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0年3月31日,連接中越兩國的滇越鐵路通車的日子。一輛法國蒸汽機車拖着一列火車駛進昆明,慕名而來的市民把火車站擠得水泄不通。
滇越鐵路是雲南省的第一條鐵路,也是目前全國僅有的幾條“米軌”之一。滇越鐵路全長854公里,北起雲南昆明,連接越南海防,其中越南段長389公里,雲南段長465公里,故稱滇越鐵路。
滇越鐵路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要鐫刻上中國近代史的風風雨雨。
1897年,法國人就開始對越南老街至蒙自再到昆明的線路及地質、礦産進行勘察,試圖在此修築鐵路。1898年12月25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修建滇越鐵路的法令。此舉雖然遭到雲南人民的強烈反對,但中法兩國還是在1903年10月29日簽訂了《滇越鐵路章程》。法國獲得了滇越鐵路的修築權。從此,一段悲壯而又充滿傳奇的歷史在雲嶺大地上演。
滇越鐵路開工後,由於沿線都是山,自然環境非常惡劣,施工條件相當艱苦。在滇越鐵路修建中最艱難的工程當屬滇段屏邊境內的“人字橋“。“人字橋”橋長64.15米、寬4.2米、重170噸,是由兩萬多組鉚釘構建起來的,最大的構件不超過2.5米,全部材料都是在法國做好後漂洋過海運到雲南。“人字橋”橋頭分別銜接在兩邊懸崖的隧道口,隧道又在山體中轉彎,給施工帶來很大的困難。“人字橋”由於設計新穎、雄偉壯觀而著稱於世。但在為期一年零八個月的施工中,800多中國勞工為此喪命。
滇越鐵路建成後,法國殖民者憑藉這條鐵路,控制了雲南的交通,掌握了錫商的命運,操縱了雲南的金融、郵政和電訊。法國人柏頓在考察雲南後曾説:“滇越鐵路不獨雲南全省商務為法人所掌握,而雲南政府也在巴黎政府掌握之中”。據史料記載,在滇越鐵路通車後不長的幾十年間,外國列強從滇越鐵路上掠走的個舊大錫就有23萬噸。
1920年到1930年間,滇越鐵路每年的贏利約在300萬法郎到600萬法郎之間。抗日戰爭爆發後,貨運量猛增了幾倍,贏利達到了每年1000萬法郎。滇越鐵路就這樣在中國的土地上為殖民者創造着財富。
滇越鐵路在銘記下一段段屈辱歷史的同時,也見證了中國最早一批工商業先驅自強不息的探索歷史,伴隨着滇越鐵路上的火車轟鳴,民族先驅們開始了自強不息的探索。
中國第一個水電站,即石龍壩水電站即在鐵路邊建成,於1913年正式向昆明供電,在北京城還在點油燈的時候,昆明城裏已普遍用上了電燈,城內各種洋行、商號林立。雲南頓時成為中西文化的交匯點。過去發展緩慢的個舊錫業,在滇越鐵路通車後,出口量猛增,産量居世界第二位,個舊“錫都”美名不脛而走。鐵路沿線的許多小鄉鎮,如河口、蒙自、個舊、開遠等地也因路而興,很快成為雲南經濟發達的地方。
抗日戰爭爆發後,滇越鐵路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成為內地撤往雲南的大通道,內地很多高校、機關、工廠、研究單位紛紛遷到雲南。北大、清華、南開的師生也是取道滇越鐵路進入雲南,組建了“西南聯合大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滇越鐵路成了連接中國內地和東南亞關鍵通道,1939年底,日軍轟炸機對滇越鐵路滇段進行了狂轟濫炸,很多橋梁、隧道被炸毀。為阻止日本入侵,1940年9月1日,中國軍隊炸毀了南溪河上的中越鐵路大橋和河口隧道,之後又拆除了河口至碧色寨177公里的鐵軌。
直到1957年,滇越鐵路才恢復通車,中越兩國自主互利的鐵路國際聯運得以正式開始,為新中國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改革開放後,中越關係逐步改善,1996年2月14日,滇越鐵路再次恢復通車。
在近百年的時間裏,儘管火車有時開,有時停,歷經滄桑,但滇越鐵路卻一直醒着,並將永遠清醒下去,因為,滇越鐵路是一段很多人不願讓它沉睡過去的歷史。雖然,滇越鐵路如一鍋熬了一百年的老湯,五味雜陳,但無論它的榮與辱,都已深深地在我們的內心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