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康人工晶體涉嫌過度醫療
借研究費變相賄賂
2013-09-17   作者:王卓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字號

  9月16日,化名為“佐羅”的爆料人向記者舉報美國愛爾康(Alcon)公司涉嫌通過醫藥産品上市後調查的形式,向相關醫生提供商業賄賂,以促進其人工晶體産品的銷售。

  愛爾康公司長期開展了大量的産品上市後調查工作,2012年時改為臨床滿意度調查(PES)。PES本應屬於“四期臨床”調查的範疇,會牽涉到一些試驗費用。但愛爾康公司卻將這些費用變為向醫生提供的回扣,以提升區域市場的銷售業績。

  佐羅出示的材料顯示,愛爾康PES項目至少向全國200家以上眼科醫院的醫生提供了“研究經費”,北京301、同仁、協和、上海瑞金、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多家知名醫院捲入。一家醫院只選取一兩名醫生,某大區經理覆蓋的醫生就有63人,涉及經費62.7萬元。

  與此前爆出的賽諾菲公司借臨床費名義向醫生行賄不同,愛爾康甚至在形式上都沒有完成PES的全部流程。佐羅&&:“賽諾菲好歹最後還按照四期臨床的規範要求,做出了一份臨床試驗報告。愛爾康連個總結報告都沒有。”

  不過,在操作手法上,愛爾康顯然要比賽諾菲更高一招。2012年11月9日的一份郵件顯示,愛爾康通過第三方的研發外包(CRO)公司H&J向醫生提供“研究經費”。本應承擔試驗設計、流程監控等工作的H&J實際成了轉賬公司。

  作為諾華制藥的全資子公司,愛爾康&&正在全力調查此事。至截稿時,愛爾康並未給出回復。

  變味的四期臨床

  2012年整個PES支付的費用在140萬以上,這些費用大致佔産品售價的10%

  愛爾康是全球最大的眼科藥品和醫療器械企業,2010年,瑞士諾華制藥分兩次共花費516億美元,將愛爾康收入旗下。

  被舉報的是愛爾康人工晶體産品,主要是Restor、Toric、IQ、Duovisc、Intrepid和Cachet六個品種,所謂臨床滿意度調查也是基於這六個産品。CRO公司H&J內部人士向記者承認,2012年愛爾康委託H&J進行了相關PES項目,“但具體情況要問愛爾康,我們這裡不掌握情況”。

  形式上看,這個PES項目與一般四期臨床沒什麼差別。每增加一個調研案例,愛爾康公司根據産品不同給予200到500元不等的研究費用,由H&J負責支付。不過根據佐羅的説法,愛爾康PES項目漏洞百齣。

  首先是醫院選擇上,四期臨床需要國家認定的具有臨床研究資質的醫院來承擔。佐羅&&:“這樣的大部分是教學級的三甲醫院,像杭州市,只有邵逸夫醫院等三家醫院符合資格。”

  而在愛爾康的PES項目表中,不乏上海公利醫院等二甲醫院,甚至還包括漳州通北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等更基層的醫院和民營醫院。佐羅認為這些醫院不符合四期臨床試驗資格。

  其次,愛爾康直接指定了醫院和醫生,並通過H&J和醫生簽訂了任務書。原本四期臨床試驗應該由第三方CRO公司設計試驗流程,愛爾康越俎代庖顯然不妥。而且愛爾康還和這些醫生簽訂了協議,要求其在規定期限內必須完成一定數量的“調查例數”。

  “實際上就是根據銷售部門的銷售任務需要,讓醫生簽訂任務書。”佐羅&&。記者看到,有的醫生簽訂了150個病例的任務書,所得的“研究經費”可達到45000元。

  這些“研究經費”也並非如正規臨床試驗那樣,給到醫院層面,而是讓醫生提供銀行卡,由H&J公司直接打到卡裏。

  佐羅&&:“有部分醫生沒能完成任務書規定的病例數,或者不願簽訂任務書,愛爾康就直接把他們剔除了。”

  即便如此盡力推進,原本計劃開展800例的Duovisc直到2012年6月才完成250例。愛爾康市場部的一封內部郵件顯示:本項目截止時間為9月底,7、8月為手術淡季,因此盡量在6月份完成大部分。佐羅&&:“這樣情況下,很多臨床試驗數據都是員工自己填寫的。”

  他估計,2012年整個PES支付的費用在140萬以上,其中僅IQ一個産品費用就達到72萬元。儘管總額不大,但從比例上看,這些費用大致佔産品售價的10%。

  過度醫療“黑手”

  “醫生還沒看到病人,就制定好了該用多少個人工晶體。這裡面會沒有過度醫療?”

  在中國,愛爾康的人工晶體可謂獨步江湖。佐羅&&:“早些年愛爾康的人工晶體可以佔到總市場的80%左右。後來隨着視力健、博士倫等企業進入市場,愛爾康比例有所下降,不過市場份額依然是第二名的一倍以上。”

  人工晶體屬於高值醫療器械,企業有較高的自主定價權。愛爾康的産品在國內市場價格也是比較高的。佐羅舉例説:“最知名的産品AcrySof IQ,香港約為1200港幣,而國內要賣到3800元,價格相差4倍左右。”

  這樣的價差提供了足夠的回扣空間,同時也使過度醫療盛行。“醫生還沒看到病人,就制定好了該用多少個人工晶體。這裡面會沒有過度醫療?”

  愛爾康特地在一家醫院只選定一兩個醫生,記者注意到很多並非知名專家。佐羅&&這是為了避免院方察覺。“這些醫生都是主刀的,對産品選擇有決定權就行了。找多個知名醫生同時用愛爾康的産品,反而會讓醫院警惕。”

  另外,諸如AcrySof IQ等實際是上市多年的老産品,臨床應用非常成熟,既沒必要開展四期臨床研究,也早就過了研究最佳時期。因此佐羅認為,愛爾康PES項目實質上就是借臨床研究為名,行回扣之實,是變相促進其産品銷售的行為。記者&&愛爾康、H&J兩家公司的多名相關負責人,均被告知不了解PES項目或已離開公司。

  9月16日,愛爾康公關部負責人王競妮向記者&&:“公司需要向市場部門核實2012年PES項目的實施細節,因此需要時間。目前公司大部分人在廈門開眼科學術會議,無法立刻&&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愛爾康隱形眼鏡陷質量門 2013-02-06
商務部有條件批准諾華收購愛爾康 2010-08-16
青島率先建立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 2013-09-11
通策醫療股權激勵肥高管坑股東 17年不分紅 2013-09-09
牛基解析後市投資堅守新興産業 醫療環保最受寵 2013-08-2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