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飲、秦州春酒、柳林酒、鳳翔橐泉酒、鳳翔燒鍋、鳳香經典,六代西鳳酒,綿延三千年。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西鳳酒如何做到無斷代傳承?有多少歷史名人結緣西鳳?有多少故事增加了西鳳酒的歷史厚度?又有多少傳奇成就了西鳳酒的文化高度……帶着眾多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國際酒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徐少華。
現年62歲的徐少華,退休前曾任西鳳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曾著有《中國酒文化大典》《中國酒與傳統文化》《西鳳酒文化》等五部酒類文化專著,被稱為中國酒文化專家,更是西鳳酒的研究專家。徐少華認為,誕生於距今三千年前的西鳳酒經過歷代的不斷改進,發展並完善了中國傳統的蒸餾工藝,其每一次重大工藝的改進都代表着中國酒及其文化的發展方向,是中國酒工藝發明、發展和世代傳承的典型代表。
第一代西鳳酒:“秦飲”奠定中國酒工藝基本方向
西鳳酒始於殷商時期的“秦酒”,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殷商晚期的尹光方鼎銘文和西周初年的方鼎銘記載,遠在3000多年前,這裡出産的“秦酒”(即今西鳳酒,因産於秦地雍城而得名)就成為王室禦酒。此後的三千多年裏,這裡一直“燒坊遍地,滿城飄香”,成為中國名酒之鄉。
自后稷誕生至周文王遷都,周人主要活動於今寶雞地區,這裡成為中國酒文化的主要發源地,釀酒業極為發達。西周時期,當地先民在長期生産實踐中總結出用曲作為釀酒發酵劑的工藝,這一工藝可使糖化和發酵這兩個過程結合為複合發酵法,使酒的質量産生一個飛躍。用曲發酵是世界釀酒史上的重大技術進步和技術革新,確定了中國酒工藝三千年來發展的基本方向。
商周時期,當地先民在用曲釀酒基礎上總結出“五齊”和“六必”的釀酒經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釀酒工藝流程,它構成了我國曲法釀酒獨特工藝的基礎,使釀酒走上科學化的工藝軌道。“五齊”是指“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即釀酒必先進行發酵,使穀物膨脹叫“泛齊”;發酵最旺盛時,正發酵的穀物會不斷冒出氣泡,並能發出輕微的響聲叫“醴齊”;發酵成熟的穀物酒精成份增多了,浸出了原料的顏色,那酒色由淺變深起來叫“盎齊”;發酵成熟的穀物酒精成份增多了,浸出了原料的顏色,酒色由深變旺起來為“緹齊”;發酵停止後,酒糟便自然下沉叫“沉齊”。
“六法”是指“秫稻必齊,水香必香,陶器必良,湛熾必潔,曲蘗必時,火齊必得。”“秫稻必齊”即釀酒時用的糯米要求顆粒飽滿、均勻整齊;“水香必香”即釀酒用水要求香甜、優質、無異味;“陶器必良”即釀酒用的設備要求完好無損、潔凈;“湛熾必潔”即浸米蒸飯要求適時、潔凈、無污染;“曲蘗必時”即拌飯用的曲要求品質優良、發酵時間足、新鮮、無霉變;“火齊必得”即酒醪發酵恰到好處,要求及時榨酒、煎酒、陳釀。
第二代西鳳酒:“秦州春酒”一“曲”成名
“曲是酒之骨”。鳳翔地區酒的産量和制酒工藝日見提高的同時,民間制曲技術亦有長足進步。一些民間釀酒的藝人和專家開始逐步鑽研釀酒工藝,改進釀酒設備。在這些明間先驅者的努力推動下,漢朝鳳翔酒有了“酒曲春酒法”,由於“曲”的製作工藝和製作過程比較獨特,所釀造的酒很受歡迎。很快征服了鳳翔以及中原地區,並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開來。當時鳳翔所産的白酒在全國已頗有名氣,達到了風靡當朝、國人盡曉的程度。
據《鳳翔縣誌》記載,漢代雍城(鳳翔)的釀酒業發展很快。漢朝自高祖至文景帝之祭活動,曾19次到在鳳翔舉行。“百禮之會,非酒不行”,在祭祀活動中,朝廷文武百官,騷人墨客日夜暢飲,耗酒量甚巨。所飲用的酒中,尤以鳳翔美酒為甚。在官辦採買與散市經營中,鳳翔酒是不會被遺忘的重要酒品。鳳翔美酒在此時的發展與傳播還隨着征西將士的壯色行筳,彌散在陽關外的折柳笛聲走向西域,也隨着絲綢之路上的商賈駝隊銷往歐亞各國。
讓鳳翔酒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春酒曲法”是怎樣的獨門工藝?我國第一本完整的關於農業知識的著述《齊民要術》中的“秦州春酒曲法”,對這一釀造工藝和秦州春酒的釀造方法都進行了完整的記載。除完整記載了秦州春酒的工藝和釀造方法外,《齊民要術》也對當時的其他10多種酒曲和釀造工藝進行了記載,可謂是漢代酒工藝的集大成者。豐富的資料和詳實的記述有力的説明了漢代酒文化的發達,酒工藝的高超,酒傳播的廣泛。而在這10幾種酒的工藝闡述中,將春酒酒曲的做法放到了第一位。充分説明了“秦州春酒”和秦州春酒曲法在漢代酒業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代西鳳酒:“柳林酒”發端蒸餾酒
到了唐代,西鳳酒在當時稱為“柳林酒”,其釀造工藝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柳林酒”由過去發酵度數較低的黃酒理化為經過蒸餾的度數較高的白酒,即酒醅先發酵,之後還要在蒸鍋中蒸餾出酒。蒸餾酒比之黃酒,在酒精度和香味濃度都要高出數倍,酒味更加醇厚,口感更好,備受歡迎。
當時鳳翔以及附近地區燒坊遍佈,酒香四溢,所産酒已是國宴珍品。唐初,鳳翔城內釀酒作坊更多,其中以柳林鎮所産酒最佳。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鳳翔柳林的“昌順振”作坊便已創建,成為陜西最為知名的名酒私人釀酒作坊。鳳翔境內,至今還保留着唐朝“昌順振”字號作坊遺跡。
唐貞觀年間,就有“開壇香千里,隔壁醉三家”、“白雲帶醉過柳林,天涯海角飄酒香”的美譽。多少世紀以來,柳林酒以其精湛的釀造技藝和獨特風格著稱於世,以“甘泉佳釀”、“清洌醇香”的盛名被歷代王室列為珍品,被稱為中國民族歷史名酒中的“瑰麗奇葩”。至今,鳳翔民間仍流傳着“東湖柳、柳林酒、女人手”的佳話。柳林鎮位於鳳翔縣城城西8公里。唐朝時期,柳林西接秦隴,南通巴蜀,東連長安,為關中西部重要的交通要塞,設有驛站,客鋪貨棧商賈雲集,係古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路和古老集鎮。
柳林酒的工藝發展到唐朝已經稱為酒業的典範,並因為獨特的魅力和無可爭議的實力受到了統治階層的推重和欣賞。在唐朝社會安定,經濟開放的前提下,加之上層的推寵,讓柳林酒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第四代西鳳酒:蘇軾振興“鳳翔橐泉酒”
到了宋代,西鳳酒被稱作“鳳翔橐泉酒”,此酒名稱從釀造工藝的進步中得來。由於新曲和天然泉水的使用,使“鳳翔橐泉酒”的産量和質量大為提高,鳳翔酒業極為繁盛,酒稅成了當時官府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據新編《鳳翔縣誌》載,“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鳳翔酒稅在天下諸州酒稅定額中佔據第三位。”每年為國家財政上交20萬貫以上稅緡。
宋朝初年,鳳翔城內設置釀酒作坊多出,鄉間釀酒者極多,所收遺利,以助邊費。宋仁宗時,實行官方賣曲,抑制了酒業的發展。公元1062年,宋代偉大文學家、政治家蘇軾來到鳳翔府任簽書判官,極大的促進了鳳翔酒業的發展。他上書朝廷,提出了一整套振興鳳翔酒業的措施,獲准實施後,使柳林酒和整個鳳翔酒業得以蓬勃發展,鳳翔又成為全國聞名的酒鄉。
南宋張能臣著的《酒名記》全面記載了北宋時期全國各地的名酒。這些酒有的釀自皇親國戚,有的釀自名臣,有的出自著名的酒店、酒庫,也有的出自民間。據《酒名記》記載,宋代以“鳳翔橐泉”酒最為稱著。
第五代西鳳酒:“酒海”陳香 “鳳翔燒鍋”海外奪魁
明清時期,鳳翔府柳林酒的産量和質量又有了顯著的提高,據《鳳翔縣誌》中記載的西鳳酒制曲工藝和儲存工藝和現在比較,幾乎一樣,這充分説明明清時期不僅酒業興旺,西鳳酒的釀造工藝已具有很大的發展和提高,已經在世代的生産實踐和歷史發展中,通過積累經驗,完善總結,形成了一整套釀造工藝史,科技發展史和酒文化史,在中華美酒之林中佔有重要位置。
在提高釀造工藝的同時,當時的西鳳酒在儲存技術上有了巨大的改進。據新編《鳳翔縣誌》載,“昌盛振作坊始作‘酒海’,用藤條編成,豬血、蜂蠟、豆漿為漿,麻枸紙、白布糊內,復糊數次,晾幹即可。大者稱‘海’,可盛6噸;中、小稱簍,中型盛百十公斤,小型盛三五公斤。當時的‘酒海’以鳳翔縣柳林鎮亭子頭村製作的為最佳。酒海(簍)貯酒,可使酒醇化、脂化,為歷代酒作坊儲存和運輸盛酒最佳容器。”昌盛振作坊即西鳳酒廠前身的一個酒坊。酒在“酒海”中醇化、脂化的過程也是酒自身運動、自然老熟的過程,這種貯存盛酒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這也是西鳳香型酒區別於其他白酒香型的重要條件之一。
清宣統二年(1910年),當時的“鳳翔燒鍋”參加南洋勸業賽會,榮獲銀質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由“昌盛振”酒坊選送的“鳳翔燒鍋”在31個國家選送的20多萬件展品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金質獎。國際上接連獲獎,使西鳳酒聲名鵲起,暢銷省內外。在這段時間,由陜商在各地的活動,西鳳酒的工藝也得以四處傳播,和各地的工藝、自然、人文條件相結合,産生了許多新酒的品種。
第六代西鳳酒:“鳳香經典”集千年工藝之大成 演繹國脈鳳香
“西鳳酒”的名稱首次出現在1933年的美國芝加哥博覽會。鳳翔素有“西府鳳翔”之稱,西鳳酒便又以地命名,取“西府鳳翔”之意。
輝煌歷史,榮耀當下。九次奪得國際金獎,四次榮獲中國名酒稱號。1952年,西鳳酒與茅&、瀘州老窖、汾酒共同被評為首批“中國四大名酒”;1992年,中國白酒正式確立了一大獨立香型——鳳香型,從而也使西鳳酒成為中國鳳香型白酒的開宗鼻祖和典型代表,備受推崇。作為新中國“鳳香型”白酒國家標準的制定者之一,西鳳酒經過三千年無斷代傳承的沉澱和現代工藝技術的不斷升級,已逐步形成大曲發酵、釀造獨到、儲存創新的工藝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追捧。
作為第六代西鳳酒代表的“鳳香經典”誕生於2012年,它集前五代鳳酒工藝之大成,將獨有的鳳香釀藝與現代創新工藝完美融合,汲取眾家之長,締造了“複合鳳香型”的巔峰口感。成功演繹了鳳香的國脈風采。“鳳香經典”恪守古鳳香秘法“酒海封藏”釀製秘技,精選秦嶺丘地特産的原生六棱大麥和豌豆,以優質高粱為原料,配以天賦甘美的柳林井水,取名泉之絕美好水,於琼華福地潛心釀藏,經自然老熟後精心勾兌,反復精細檢測,精裝而成,其酒品清而不淡,濃而不艷,融清香、濃香之優點與一體,堪稱匯天時地利人和,不可複製,獨一無二。同年3月,中國白酒界11位頂級白酒專家齊聚古城西安,對西鳳酒高端核心産品“鳳香經典”進行了專業的品鑒。專家團隊一致認為該産品“清亮透明,醇香典雅,醇厚豐滿、綿柔爽凈、諸味諧調、余味悠長”,既保持和發展了鳳型酒的風格特徵,又具有本品獨特的風格特點,兼容互補,口感舒適,是典型的鳳香複合型白酒,質量達到了中國高端名酒水平。
徐少華説,儘管西鳳酒名稱隨歷史的發展多次變易,但三千年來始終不變的是西鳳釀造工藝和鳳酒文化的一脈傳承。同時,西鳳酒三千年的傳承歷史是中國酒文化的重要篇章,它見證了中國白酒的産生、發展和繁榮,是中國古代酒業的非百科全書,給人們帶來的是品味無窮的物質愉悅,精神享受和文化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