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旗下在大陸設廠的富士康,2012年傳出有高層幹部集體向廠商索賄,總裁郭&銘得知後震怒報案,並組成專案小組調查。
2014年1月21日,&&地檢署指揮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刑事警察局及北檢檢察事務官等人,兵分19路前往涉案人住所進行搜查,一共約談了從大陸富士康公司逃回台灣的12名高管,其中2人被聲請羈押(台灣專有法律名詞,指辦案機關向法院申請羈押嫌疑人),2人交保候傳,全案朝違反“證券交易法”的方向偵辦。
鴻海集團自曝家醜報案
台灣鴻海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産品代工製造商,也是蘋果産品包括iPhone手機的主要生産商,旗下富士康在大陸設有多家代工廠,鴻海在大陸約有100萬名僱員。
2013年1月,有台灣媒體報道稱,2012年9月,鴻海集團行政總經理兼商務長李金明接到一封來自供貨廠商的檢舉信,指集團旗下的表面組裝技術委員會(SMT)高層,因仗恃手中握有簽核設備的生殺大權,長期向供應商索賄,檢舉信還附上賬冊資料,李金明得知後認為事態重大,立即向郭&銘報告,郭&銘第一時間指示徹查並嚴辦。隨後李金明在2013年8月成立調查小組,並在深圳龍華廠和台灣總部進行調查。
台灣媒體援引鴻海內部人士的話稱,由於集團採購量非常大,郭&銘對採購主管的道德要求相當嚴格,這也是郭&銘對該案從嚴辦理的主因。
該內部人士稱,該案內部調查工作預計很快就能結案,集團內部正在整理相關賬目數字及舉證內容,將進一步提供給大陸和台灣警方偵查。這名內部人士稱,初步的內部調查結果表明,該案只牽涉到了集團採購端主管,集團更高層並未涉及。
鴻海有關人員還&&,全案牽涉到集團採購高層和供應商的不當金錢往來,其中涉案的SMT總幹事兼經理鄧志賢於2012年9月間已在大陸被逮捕,其他SMT涉案高層也紛紛棄職返回台灣,其中不乏郭&銘過去相當倚重的老臣。
這個震撼海峽兩岸的富士康集體索賄案,因為企業規模太大,影響深遠,牽涉到的很多國際級大廠都不得不向富士康這些高管行賄,導致富士康企業形象嚴重受損。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銘非常憤怒,接獲檢舉後,立刻向大陸警方報案,但富士康參與索賄的高級幹部,一發現大陸警方有動靜,立刻潛逃回台灣,台灣檢調單位調查取證一年,終於收網。
富士康高層幹部集體索賄
曝出集體索賄的鴻海SMT,中文名稱是“表面組裝技術委員會”,負責調度整個集團內部設備、物料與資源,並對外發包採購,甚至握有合作廠商的評估、建議等生殺大權,在鴻海內部被稱為“天下第一會”。
由於鴻海生産線的機器每5年就折舊一次,因此SMT每年都會經手相當可觀的採購,僅2013年就經手人民幣數百億元的採購金額。
SMT副主委,也是鴻海資深副總經理廖萬成等人,利用鴻海、富士康是全球iPhone最大代工廠,借遴選供應商資格和採購發包的機會,向合作廠商索取2.5%的回扣。廠商送回扣後,SMT就發給廠商合格代碼,取得供貨資格。但廠商如果要進一步獲取標單,還得要再付一次錢,等於“一頭牛剝兩層皮”。
廖萬成2011年退休後,仍仗着在鴻海的人脈及影響力,繼續通過SMT經理鄧志賢索賄,甚至把回扣由2.5%提高到3%,並獨吞多出的0.5%,不法金額可能達到數億元&&&。由於需索無度,引起廠商不滿,終於向鴻海公司提出檢舉。
此前,鴻海集團人力總資源長兼副總經理何有成提早退休,對此,鴻海內部人士稱,這與上述疑似索賄涉貪案件並無直接關係,他主要是考慮年紀因素而退休。
對於媒體報道的鴻海集團執行副總裁戴正吳向郭&銘自請處分,鴻海內部人士&&,戴正吳並未由於上述案件受到影響,郭&銘對戴正吳依舊非常尊重。
兩岸警方先後調查富士康高管
目前,台灣檢方最新的行動除了聲押鴻海前副總廖萬成,還收押了SMT總幹事鄧志賢以及被指控的郝緒光等人。另外,包括SMT委員會成員的經理游吉安及資深經理陳志釧等人也都被檢方約談。
富士康除了向台灣方面報案外,其當時也向大陸警方報案,據報道,這些向供應商索賄的富士康高管,利用兩岸地下匯款將賄款用洗錢方式匯進台灣。
這起在2012年爆發的醜聞,是由富士康總裁郭&銘親自要求送交司法偵辦的,據報道,該案爆發是因為不堪被索賄的日本電子大廠向郭&銘檢舉。包括日本松下及索尼等電子業巨人都同富士康有生意往來。
富士康並未對外説明詳細案情,僅&&這是公司內部稽核發現後主動報案。富士康並説該案已進入司法階段,公司不做任何評論。
富士康的許多幹部都在其大陸的分公司任職,以被收押的鄧志賢來説,其在2012年9月富士康報案後一度被大陸警方逮捕收押,他是在近期回到台灣的。但這些人員在回&後都遭到台灣檢方這一波的調查與起訴。據了解,當時大陸警方因為罪證不足,將鄧志賢釋放。
鴻海全球擴張面臨管理困境
1月22日,鴻海董事長郭&銘在大陸發出新聞稿,對這一案件&&痛心,並明確表態支持台灣檢方的調查。
此前,鴻海公司&&,他們的確接到相關舉報,相關事件交由大陸和台灣警方偵辦,該案已經進入司法程序。
另據鴻海近期發布的一份電郵聲明稱,其正在配合派駐該公司的執法人員工作,他們正與公司內部的審計團隊一道,對有關富士康一些僱員收受供應鏈合作夥伴賄賂的指控展開調查。
鴻海的電郵聲明還稱,該公司在對自身政策和舉措進行全面評估,以找到能進一步防範這類事件的更有力措施。董事長郭&銘對本案已經指示,將嚴查舞弊人員及原因,並檢討相關措施,不容許相關事件再度發生。
有媒體指出,隨着索賄事件的出爐,鴻海的管理困境再度浮現。鴻海在大陸約有100萬僱員,2010年其在大陸工廠的一連串自殺事件以及2012年發生在其山西工廠的另一場騷亂,引發國際社會紛紛批評鴻海的勞工政策。
眼下,鴻海正在向中國以外的地區擴張,在巴西、墨西哥、土耳其進行了投資,並&&正在規劃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項目。最近,在蘋果的首席執行官庫克&&將增加本土市場的採購投入後,鴻海證實,富士康考慮進一步在美國擴張。遍及全世界的工廠給鴻海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英國《金融時報》稱,在中國以外建廠,可以幫助鴻海的客戶更快收到代工産品,並避免一些進口稅。上述報道援引富士康美國公司的一位前高級主管的話説:“他們希望像在大陸那樣,實行‘雇傭-削減-部署’的管理戰略,但在這裡根本行不通。富士康的結構非常特殊。”
對於郭&銘來説,“嚴酷的環境是一件好事”。但他仍必須注意一點——隨着製造戰略和供應鏈的地區化,其可能不得不更“嚴酷”地管好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