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強化法治剷除“互聯網+傳銷”土壤
2018-08-17 作者: 記者 曾德金/整理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讓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傳銷,正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演化成一種新型的網絡犯罪。這種新型傳銷,打著消費返利、資金互助、虛擬貨幣、投資理財等幌子,假借慈善、扶貧、創新、軍民融合等名義,扭曲國家有關政策,對個人人身財産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網民表示,新型網絡傳銷傍上“互聯網+”,其危害不言而喻。網民“葉飄零”説,隨著互聯網飛速發展,傳銷組織開始開拓另一個“新市場”,網絡成為他們發展的主要方向。

  新型網絡傳銷興風作浪,網民呼吁執法部門持續嚴厲打擊,最大程度追贓挽損,強化跨區域、跨部門協作配合,通過強化法治,剷除“互聯網+傳銷”土壤,維護社會穩定。

  網民“吳光于”認為,當前,互聯網金融處在立法不完善、監管存缺失的階段,客觀上給網絡傳銷提供了滋生土壤。因此,完善電子商務立法體係、完善網絡投資理財法律監管體係迫在眉睫。與此同時,還應構築快捷高效的執法司法聯動機制。監管機構與司法機關之間要建立24小時全天候、360度全方位、跨地域、跨部門、跨産業的打擊傳銷的監管執法司法合作體制機制。

  此外,網民還建議提高全社會對傳銷“流毒”的免疫力,加強教育引導,提高群眾識別網絡傳銷的能力。網民“科技邏輯”建議,網絡傳銷涉及金額往往十分巨大,涉及人數眾多,隱蔽性強。但是傳銷的核心都是一樣的,繳納費用,發展下線。因此只需要注意是否需要繳納費用獲得某種資格,是否需要通過拉取下線得到報酬即可識別。

  網民“鄒利偉”建議,一是要了解新型網絡傳銷的慣用詞,如果看到資本動作、消費返利、愛心互助、原始股、虛擬幣、動態收益、靜態收益、推薦獎、報單獎等這些傳銷慣用詞,就要有所警覺;二是要判斷高額收益來源是否合理,判斷所謂的高額回報是不是符合正常的經營規律、商業邏輯。此外,遇到收入門費、拉下線的要高度警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涉假紅頭文件“奪走”千億礦權

涉假紅頭文件“奪走”千億礦權

自2006年年底以來,金宗博先後向有關部門遞交七百多封申訴、控告和檢舉信件,並于2017年6月12日通過微博實名公開舉報青海省商務廳涉嫌出具虛假紅頭文件。

·房地産虛假廣告“畫皮”之下套路深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今年央企領導層的調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進行了176位領導人員職位調整。

·地方國企混改擴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