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黃土高原小山村脫貧後的“江南夢”
2018-08-17 作者: 記者 王皓/太原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吃水不再靠旱井了,一出窯洞還能看見江南風格的建築,我們這些黃土地上的老農民,以前可是想也不敢想。”56歲的康有糕站在村裏新建的水塔旁,望著不遠處一排白墻青瓦的徽派建築,饒有興致地説。

  康有糕所在的山西中陽縣神圪垯村,地處溝壑縱橫、梁峁交錯的黃土高原腹地,一直以來是純農業經濟的貧困村。

  黃土高原缺水少雨,村民日常飲水主要靠旱井裏集存的雨水,能吃上清澈的甘泉水是村裏幾輩人的渴望。“上百年過去了,雖然山頭修建了廟宇,但沒能保佑村子風調雨順,沒能解決村民的吃水問題。”康有糕説。

  變化始于2015年。當時還在呂梁市新聞工作者協會任職的雒峻被派往神圪垯村擔任第一書記,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成為當地扶貧攻堅的主要項目之一。在各方努力下,2017年7月,村裏建成了一口757米深的深水井。

  “這口井圓了幾代人的吃水夢,農田用水、糧食收成也有保障哩。”康有糕這回心裏有了底。而更讓他高興的是,兼職護林員的工作讓他有了份穩定收入。

  “隨著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落實,加上用水問題的解決,村裏的坡地、山地重新煥發了生機,護林員也從過去的2名增加到了8名。”雒峻告訴記者,每名護林員一年能有9600元的收入。

  2017年底,神圪垯村實現了脫貧摘帽。作為對口幫扶單位,呂梁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神圪垯村“美麗鄉村”建設。

  沿著山路向村裏走,各式各樣的畫框鑲嵌于黃土壁之上,圖案以中陽縣特色剪紙為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農村民間趣事為內容,呈現出一道獨特的剪紙文化墻。中陽剪紙依托粗獷渾厚的黃土高原文化,風格細膩、古樸典雅,2006年入選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爬上山坡就能望到不遠處的山峁上,屹立著一座福建土樓樣式的圓形建築,與周圍的黃土地融為一體。與福建土樓不同的是,這座土樓是封頂的,不具備群居功能,而是一座村史陳列館。建成後,這裏將通過擺放實物、圖片、講解展板、播放視頻等形式,全面展示神圪垯村的歷史沿革,展現那些帶領神圪垯村脫貧振興的人物事跡。

  “村史館在學者眼中是鄉村的‘文化自覺’,在村民眼中是告別貧困、迎來小康的見證,是存放家鄉氣息的地方,有遊子心中‘鄉愁’的味道。”雒峻説。

  鄉村旅遊接待中心依山而建,院子裏滿是竹子和鮮花,加上不遠處的一排徽派文化墻,白墻、灰瓦、石雕的和諧組合,讓這座古樸的小山村初具江南氣韻。

  這些江南風格的建築是神圪垯村振興戰略的一期工程,今後還將陸續建成康養基地、攝影寫生基地、書院和文化中心,逐步讓更多的返鄉村民參與其中,從中獲益。

  神圪垯村口有座古樸的笸籮牌坊,兩側對聯格外醒目:“老母盼兒歸,等你好久了”。身後,一幅家旺業興的鄉村畫卷正在這座小山村徐徐展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涉假紅頭文件“奪走”千億礦權

涉假紅頭文件“奪走”千億礦權

自2006年年底以來,金宗博先後向有關部門遞交七百多封申訴、控告和檢舉信件,並于2017年6月12日通過微博實名公開舉報青海省商務廳涉嫌出具虛假紅頭文件。

·房地産虛假廣告“畫皮”之下套路深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今年央企領導層的調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進行了176位領導人員職位調整。

·地方國企混改擴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