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古都開封復興古城讓文物“活”起來
2018-08-17 作者: 記者 劉雅鳴 劉懷丕/鄭州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昔日的古都,現今的開封城宋韻十足,尤其是夜間的燈影槳聲中遊人如織,日均人流量超過15萬,這一切得益于開封市持續加強古城保護與利用。多年來,開封市堅持規劃理念不變、突出宋都特色、利用市場運作,文物遺存得到保護,古都風貌得以修復,破解了從前“端著金飯碗討飯吃”的困境,使古城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規劃理念不變 文物遺存有效保護

  開封是八朝古都,入選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如今的開封既有建于宋代的鐵塔,又有元代的延慶觀和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城墻,還有辛亥革命紀念園、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等近代文化遺産。開封十幾平方公里的古城區保存相對完整,具有“城市格局悠久、文化遺存豐富、古城風貌濃鬱、北方水城獨特、古風民俗猶存”的特徵。

  科學規劃是古城保護的前提和保障。開封市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古城保護規劃,先後完成了宋都古城風貌保護規劃、開封城墻保護規劃等26項專題規劃和19個重點區域、重點地段的城市設計,突出城墻、水係、歷史街區、文物古跡等保護重點,著力保護古城的空間肌理和歷史風貌。

  “更關鍵的是開封古城規劃理念始終如一,以及被有效地執行。”開封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張超瑞介紹,早在2006年,開封市就請知名專家阮儀三編制了古城總體規劃,2017年又請原班人馬根據新變化編制新規劃,保證了規劃的連續性。

  在規劃執行上,開封市成立了專門的規劃管理委員會,建立了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各部門協調一致的規劃實施保障體係,切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目前古城區內僅有7棟20世紀高層建築。根據規劃,開封古城人口密度需要降低,自2010年以來,古城內人口已從原來的27萬,逐步疏解至22萬。

  “為凸顯文物保護和古城修繕工作的重要性,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充分納入文物保護這一因素。”開封市文物局局長劉順安説,在城市建設發展中,開封市將文物部門作為項目建設申報論證的前置部門,列入全市的城市規劃例會、文化産業建設例會、旅遊名城建設例會等議事機構的成員單位,擁有開發建設一票否決權。

  在古城復興坊歷史文化風貌街區的改造中,開封市採取協議徵收和自主改造相結合的辦法,最大限度恢復原有建築的風貌。復興坊生産後街37號曹家大院是典型的清代民居建築,屬于不可移動文物。該院前院8戶居民願意搬遷,政府徵收後進行改造;後院居民不願搬遷,進行自主改造。在不破壞原有結構基礎上,曹家大院修舊如舊。

  “改造以後,環境好了,生活方便了,古城的味道更重了,原本要搬走的,決定繼續住下去。”生産後街老戶居民67歲的韓小萍説。

  突出宋都特色 古都風貌立體恢復

  走進開封古城七盛角文化民俗街,宋風建築古樸典雅,客棧、酒樓、茶鋪一應俱全。在禦河七盛角碼頭登上游船,沿途可以看到多座參照宋代名橋原型而建的橋梁,活脫脫像一座宋代橋梁博物館。禦河兩岸不時有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各種表演。坐船夜遊完禦河,來自許昌的遊客李松昌説:“感覺穿越到了宋朝,只嘆一雙眼睛不夠看、一對耳朵不夠聽。”

  開封歷史上最繁華的時期,當數作為北宋的首都。近年來,開封古城明確“宋文化集中展示區、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先行示范區、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城市定位,著力打造“全城一景、宋韻彰顯、外在古典、內在時尚”的宋都人文生活體驗區,構築開封宋文化、西安漢唐文化、北京明清文化鼎足而立的中國大文化格局。

  “為保護古城整體風貌,開封對古城內的建築在高度、體量、建築風格、色彩等方面進行了分區域控制。”張超瑞説,總體要求是“小式建築、限高15米、灰色基調、宋式倣古”,目前古城內的建築、橋梁、街景小品、雕塑等正在形成獨具開封特色的“新宋風”。

  在開封古城北部,以龍亭、鐵塔為核心,約4平方公里的范圍被建成為集宋代宮廷文化、佛禪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飲食文化、宋詞文化等為一體的大景區。與此同時,依托宋文化資源,開封還積極建設“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兩大國家級節會品牌,創新打造“大宋上元燈會”“大宋花朝節”等特色文化品牌。

  開封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笪欣説,開封既注重物質文化遺産“形”的保護,又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産“神”的傳承,把官瓷、汴繡、盤鼓等140多項非物質文化産業納入了保護范圍。通過清明上河園、龍亭公園、鐵塔公園等旅遊景點,對古城民俗進行集中展示。目前,清明上河園已成為全國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示范基地。

  “為加強非遺的傳承,開封市還給非遺傳承人發放專項補助資金,舉辦非遺講座和培訓班,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笪欣説,在古城改造中,開封最大限度地留住老戶居民,以利于古城民俗的保護和傳承。

  利用市場運作 歷史文物“活”起來

  開封市在2008年以古城區為主體,設立了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産業園區,積極探索用市場的辦法進行古城文化保護和利用。“只有把文物用起來,讓文物活起來,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産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韓滿庫説。

  開封市率先在全國提出“文化+”戰略,專門出臺“文化+旅遊”、“文化+會展”、“文化+工藝設計”等10個專項方案,文商旅一體化融合發展,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實現文化産業發展提質增效,推動“開封文化”向“文化開封”轉變。

  開封鐵塔始建于西元1049年,代表北宋時期高超的建築水準,但原來的觀賞性不夠豐富。2014年,開封市打造了大型夜間文化旅遊項目《鐵塔傳奇》,運用4D成像、建築投影、水幕電影、鐳射造型等高科技手段,配以完善的演藝節目,呈現出了美輪美奐的視聽效果,贏得遊客好評,千年鐵塔“活”了起來。

  “以精品項目建設為抓手,把文化資源資産化、文化資産資本化、文化資本證券化,實現了文化産業發展與文物保護相結合。”韓滿庫説,開封市打造出了北宋鐵塔保護、城墻展示保護、宋都水係工程等一批文化産業發展成功案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開封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5800多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80多億元。全市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5.6%,高于河南省、全國平均水準。

  當前,北宋東京城遺址保護和利用項目已納入國家“十三五”文化遺産規劃,在發掘利用順天門遺址、州橋遺址的基礎上,開封市又謀劃了上善門遺址、古汴河遺址、城墻展示館等項目,將陸續報請批準實施。

  劉順安説,開封古城的顯著特點是城摞城,這造成各個朝代的文物相互疊壓,保護某一時期的就可能以拆除其他時期的為代價,建議從國家層面召集考古、歷史、旅遊、規劃等方面的專家,探討這一難題的解決方案,幫開封進行把關定位。

  開封市委書記侯紅表示,開封需要保護的文物體量大,單純依靠市場化運作,文旅産業成本收回慢,資金難以平衡,再加上開封市本地財政力量薄弱,要想實現高品質的保護與利用難度很大,還期待國家和省級層面能給予資金等方面的支援。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涉假紅頭文件“奪走”千億礦權

涉假紅頭文件“奪走”千億礦權

自2006年年底以來,金宗博先後向有關部門遞交七百多封申訴、控告和檢舉信件,並于2017年6月12日通過微博實名公開舉報青海省商務廳涉嫌出具虛假紅頭文件。

·房地産虛假廣告“畫皮”之下套路深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央企重組布局漸浮水面

今年央企領導層的調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進行了176位領導人員職位調整。

·地方國企混改擴圍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