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激發創新實現增長動力線上轉換
2018-10-17 作者: 陳濤 來源: 經濟參考報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産生的波動超出了基本面的合理范圍,表明市場預期出現了明顯超調,這實際上反映出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受當前愈演愈烈的國際貿易摩擦以及美元持續加息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全球經濟增長不確定性正在增強。為應對各種復雜的內外部衝擊,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我國應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通過激發創新來實現增長動力線上轉換。

  經濟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在于技術創新。據新晉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默開創的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在經濟增長曲線上,內生的技術進步是經濟持續增長的保證。通俗而言,技術進步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獲取新知識,二是刺激新知識運用于生産,三是提供運用新知識的資源,這些都需要依靠創新來驅動。而創新的實質就是要突破傳統知識的束縛,想方設法尋求新的知識、技術和工藝;就是要破除經濟增長的路徑依賴,堅決放棄以高資源投入、高能源消耗為代價的經濟增長方式,積極探索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為核心的新增長道路;就是要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堅持鳳凰涅槃和騰籠換鳥,壯大發展新動能,實現增長動力線上轉換。

  技術創新必須依靠微觀經濟主體。企業是微觀經濟資源配置方式的集合,是産業發展的組織支撐,是現代技術創新主要載體。但也要看到,經濟層面的“脫實向虛”,將會導致全社會熱衷于投機炒作,也將有損企業家精神。應該看到,現代技術創新不同于以往,試錯代價高昂,如果缺乏適宜創新的營商環境,各種現實和潛在的限制與門檻,加上金融體係風險偏好的調整,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企業技術創新的步伐。技術創新也是市場競爭的産物,如果“僵屍”企業僵而不死,那麼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將不會有效發揮作用,也將減少企業利用技術創新佔據競爭高地的努力。

  技術創新更需要激發每個人的活力。經濟發展歷史和重大科技創新都已經充分表明,任何技術創新都離不開具體的人。可以説,每個社會成員幹事創業的努力,將匯整合創新的巨大動力,也是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需要正視的是,目前人才選拔、使用、評價和晉級上存在各種條條框框,使得人力資本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最佳配置和效應。全社會對知識的尊重仍需改善,只有認識到“知識就是財富”“創新就是創富”,才能真正從骨子裏激發人們創新創業的動力。應該看到,只有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才能讓致力于創新的人們心無旁騖,專心攻堅克難。

  毋庸置疑,當前我國推進技術創新必須有壯士斷腕的決心。經濟轉型的陣痛在所難免,在當前內外部壓力下,必須依靠壯大新動能來穩定增長,必須通過創新來實現增長動力線上轉換。一是堅持鳳凰涅槃,該減量的必須減量發展,該退出的堅決退出;二是堅持騰籠換鳥,切實改變路徑依賴,積極壯大新動能,符合資源稟賦特徵的地方要主動引入新興産業;三是堅持尊崇企業家精神,平等對待各種類型企業,鼓勵企業創新,並有效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秩序,積極打造適宜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使得企業家精神成為發展壯大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精神支柱;四是堅持激發社會活力,積極推進保障性住房體係建設,破除人才使用流動限制,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既要為優秀人才提供幹事創業平臺,也要創建技術成果有效轉化的應用平臺,使得創新與創富無縫銜接。(陳濤)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用水“三高”將遼河攔腰截斷

用水“三高”將遼河攔腰截斷

用水“三高”將遼河攔腰截斷,導致中遊河段斷流20年之久。治理遼河生態,“三高”問題亟待解決。

·中介“資金池”抬升租賃市場資金杠桿

海南農墾:66年老國企改革謀新生

海南農墾:66年老國企改革謀新生

改革紅利充分釋放,2017年,海南農墾實現總營收225億元,總利潤4.62億元,較改革前的2015年大幅增盈約17億元。

·新一批國資投資公司試點名單將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