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湖南望城綠色+創新實現高品質發展
歷史文化與現代産業融合發展
2018-10-18 作者: 記者 鐘源 長沙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

  “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 唐代詩人李群玉在《石渚》裏用這樣的詩句描述了當年銅官窯(現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內,又名“長沙窯”)大規模傍山建窯、柴火燒瓷的壯觀場面。伴隨窯火起滅間,進入新時代,銅官窯博物館、新華聯銅官窯古鎮、銅官窯壇子菜等新文化産業業態競相綻放。美麗鄉村、特色村鎮群落、新型城鎮化為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望城樣板正加快成型。

  歷史文化與現代産業融合發展

  銅官是一個古鎮,據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陶器證明,早在2100多年前的西漢,銅官一帶就有陶器生産,是中國陶瓷釉下彩的發源地。鼎盛時期,銅官窯瓷器遍布亞洲各地、遠至非洲,出口29個國家和地區,通過水運,從湘江入長江,經揚州、寧波、廣州口岸,開辟了一條通往南亞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

  圖為銅官窯古鎮全景。資料照片

  1998年,印尼勿裏洞外海,一隊德國探險家打撈了一艘阿拉伯風格的貨船“黑石號”,6萬多件中國陶瓷從海底重見天日,其中5萬余件産自長沙銅官窯,震驚世界。“一處湘江古鎮群,半部湖湘文化史”,銅官窯作為蜚聲海內外的“千年陶都”,成為1200年前湖南與世界交流的窗口,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為湖湘文化走向世界舞臺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5年,新華聯集團投資100億元,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準打造的國際文化旅遊度假目的地——新華聯銅官窯古鎮在長沙望城區開工建設。以歷史文化為魂,以陶瓷演變為根,以唐風古韻築形,以工匠精神鑄品,將再現大唐盛世風採,傳承千年湖湘文明。銅官窯古鎮是國家旅遊局確立的全國旅遊優選項目,已獲批為湖南省重點工程、湖南省重點旅遊項目,裏面有20家民宿客棧、18處人文景點、8大博物館、5大演藝中心、3個星級酒店,是融歷史文化、演藝、民俗、科技、美食休閒、親子遊樂、特色商業等于一體的全域旅遊新標桿,是湖南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工程。

  銅官窯古鎮佔地3000畝、建設總面積110萬方,分兩期建設。目前,一期古鎮景區已于8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後期還將計劃增加5000畝足球小鎮的投資和建設。銅官窯古鎮作為湘江古鎮群的龍頭,除了擁有“吃、住、行、遊、購、娛”等傳統旅遊要素,還集“文、商、養、學、閒、情、奇”等旅遊新要素于一身。項目多業態、多産業的布局,為湖南“旅遊+”産業的新經濟發展模式提供了一個范本。

  據長沙新華聯銅官窯國際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旨在打造研學基地的新華聯銅官窯古鎮,通過豐富的典藏,讓包括中小學生在內的遊客在休閒遊樂之余感受到中華民族悠遠歷史。由八大博物館組成的銅官窯古鎮博物館集群,總建築面積達43000平方米,其中長沙窯博物館、繡珍閣博物館、錢幣博物館、金東老酒博物館、礦物標本博物館、機器人博物館等專題博物館在今年國慶節期間也迎來了客流高峰。

  陶瓷遇上菜結出新“姻緣”

  千百年來,窯火起滅之間,銅官隨著它的支柱産業陶瓷業經歷了興衰交替。興盛時,這裏是“十裏陶城、百座龍窯、萬名窯工”。衰敗時,這裏的陶瓷企業先後停産,銅官人抱著金飯碗“討飯吃”。進入新時代,當地人轉變思路、銳意進取,做起了陶瓷與蔬菜結合的大文章。

  “銅官窯壇子菜是我們公司的主打品牌。目前公司産品有卜豆角、醬辣椒、老壇酸菜等12個單品。公司下一步著力全産業鏈模式,建設中國第一家壇子菜産業示范園。”湖南陶蔬戀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曹剛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據悉,該公司法人李旭師從爺爺李冬喜,也是壇子菜傳統工藝制作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其祖輩技藝超百年歷史,公司已研發了多項國家專利,獲得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合作單位、湖南名優特産商品、長沙市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榮譽。

  “這樣的企業要大力支援。”在蔬菜産業發展現場辦公會上,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胡忠雄連連稱讚。他認為,該公司採用銅官窯壇子和蔬菜相結合加工壇子菜的創意很好,既賣菜、又賣銅官窯文化。

  事實上,作為長沙特色農産品大區,除了傳統壇子菜外,望城區還有眾多現代蔬菜加工企業。湖南八佳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現代化農産品種植、加工企業。據該公司董事長熊宇明介紹,他們擁有蔬菜種植基地超3000畝,發酵基地超過5000平方米,精深加工廠40.1畝,現已投資近6000萬元。擁有年産量2000噸雪裏蕻精深加工生産線1條,1200噸脫水蔬菜生産線1條,休閒食品生産線1條,年産值過8000萬元。

  綠色+創新繪就美麗畫卷

  環境是最大的硬資源,也是最強的軟實力。望城以大投入、大整治加大環境治理力度:近年來累計投入5.6億元,共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12個、三級化糞池52000余座,實現了農村散戶集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全覆蓋;在城鎮,則按照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實施包括內澇點、市政道路、公園濕地、公共建築、居住小區等多個項目,共投入政府資金約2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30億元。在大投入的基礎上開展大整治,“藍天保衛戰”“環保春雷行動”“練兵行動”“河長制”“農村環境整治”“造綠復綠行動”“美麗鄉村建設”等一場場戰役,繪就了一幅美麗新畫卷。

  傅珍檢是烏山街道八曲河村的農民,2011年6月,傅珍檢用塑材、泡沫塑膠等做浮板,設計出由水上漂浮板、漂浮桿、漂浮網等組合成的水上種植專用設備,在一口20多畝的魚塘裏,搞起了水上蔬菜種植。水上蔬菜的根須生長在水中,可以吸收水中的營養成分,減輕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既美觀又環保。

  傅珍檢還將自己發明的水上種植技術向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申請專利,目前已獲得14項專利證書。2015年,傅珍檢注冊成立了“湖南八曲河生態種養殖有限公司”,水上種植的技術和産品賣到了江蘇、廣東、貴州、上海等10多個省市。

  “今年,烏山街道將傅珍檢的水上種植項目列入了精準扶貧項目,讓傅珍檢和26戶貧困戶結對幫扶。”望城區科技局相關工作人員説道。據該工作人員透露,傅珍檢原是從長沙市返鄉創業農民,先前由于創業失敗,可是欠錢不還的“老賴”,如今變成了依靠科技和勤勞帶動當地致富的能手。

  在望城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上,創新、綠色是最鮮明的標記,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據悉,長沙市望城區金穗種糧專業合作社以千畝示范為主,同時採取服務帶動周邊合作社、農戶模式,該合作社利用市郊區域地理優勢及周邊環境優勢,實施同心湖生態共用工程計劃,即以千畝土地流轉為基礎,全力打造體驗式生産和體驗式的旅遊産品行銷新模式。

  2016年以來,望城還大力實施生態係統建設工程,持續推進“青山——綠水——藍天——秀洲——美垸”建設,啟動“千園之城”建設計劃,提升改造了斑馬湖公園、雷鋒公園、半島水利風景區、碧園等公共遊憩空間,建設了一批濱水公園和社區公園,打造全域處處是景,宜居宜遊的生態環境。隨著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的成功打造,如今“到靖港尋古、到喬口吃魚、到銅官玩陶、到新康看戲、到書堂覽書”成為不少文化達人、長株潭市民的選擇。

  “1+3+5”可持續發展新樣板成型

  看得見的變化來自看不見的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是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要通過這種積極有效的探索,推動望城實現名望之城的目標。“我們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建設特色村鎮群落、引領城鄉一體發展、加快實現新型城鎮化’為實驗主題,堅持將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放在首位。” 望城區委書記孔玉成表示,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把望城建設得更加美麗昌盛、人民更加幸福。

  望城高度重視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工作,以建設名望之城為目標,以轉型創新發展為主線,首先做好了實驗區建設的頂層設計,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以都市區為核心、以中心鎮為紐帶、以新村落為節點的城鎮發展格局,成功構建“1+3+5”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一是“以濱水新城為核心”的一個現代中心城區,二是體現“湖湘文化、兩型産業、生態休閒”的三大特色村鎮群落,三是構建生態環境、文化資源、特色産業、科技創新、社會保障五大支撐體係。

  湘江古鎮群的成功打造只是望城“加快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實驗主題的一個縮影。按照“記得住鄉愁,留得下腳步,引得來目光”的總要求,望城區委、區政府充分挖掘和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和弘揚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古鎮文化底蘊、鄉村民俗文化、城市雷鋒文化,打造了一批特色各異的古鎮群落、美麗鄉村和公園街區,實現了自然與人文結合,歷史與現代交融,帶動了全區文化産業做優做強。

  科技創新也是望城一大亮點。望城作為湖南省唯一一個全境納入長株潭兩型改革綜合配套試驗區的縣區,近年來,一直將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作為發展戰略,重點在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方面給予政策、資金、技術方面的支援,有效提升了科技的支撐引領水準。科技創新有力助推了先進制造業的轉型騰飛。2017年,望城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229億元,佔GDP比重為34.7%。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獲取授權

部分草原保護項目竟變“生態殺手”

部分草原保護項目竟變“生態殺手”

一些高産飼料地大量抽取地下水、超量施用化肥,加劇了草原退化。

·用水“三高”將遼河攔腰截斷

海南農墾:66年老國企改革謀新生

海南農墾:66年老國企改革謀新生

改革紅利充分釋放,2017年,海南農墾實現總營收225億元,總利潤4.62億元,較改革前的2015年大幅增盈約17億元。

·新一批國資投資公司試點名單將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