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酒糕點包裝不得逾3層
    2007-08-20    記者 王旭輝 實習生 李倩    來源:市場報

  繼月餅包裝執行強制性標準後,飲料酒、糕點、化粧品、保健食品、茶葉、糧食等6類商品的過度包裝問題也有望在短期內得到改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通則》(下稱《通則》)已經通過國家標準審查委員會的審定,並上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將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審批、編號後發布實施。
  多年來我國商品過度包裝的問題十分嚴重,標準缺失是商品過度包裝現象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則》提出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和計算方法。其中,對飲料酒、糕點(月餅除外)、化粧品、保健食品、茶葉、糧食等6類商品包裝的限量要求屬強制性條款。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解釋説,《通則》適用國內所有商品,但不包括出口商品。

5類商品 內包裝不得超過3層

  《通則》對包裝的層數和空隙率作了強制規定。包裝層數是完全包裹産品的包裝的層數,不包括直接與産品接觸的初始包裝。《通則》規定,飲料酒、糕點、化粧品、保健食品、茶葉的包裝層數不得超過3層,糧食的包裝層數不得超過2層。
  包裝空隙率是商品銷售包裝內不必要的空間體積與商品銷售包裝體積的比率。《通則》規定,飲料酒和糕點的包裝空隙率不得超過55%,化粧品和保健食品的包裝空隙率不得超過50%,茶葉的包裝空隙率不得超過25%,糧食的包裝空隙率不得超過10%。另外,如商品銷售包裝中有附加商品,包括開瓶器、産品説明書等所佔體積,將被視為包裝空隙,這條規定將有效限制商家通過搭售其他商品的方式強迫消費者消費。
  此外,對於內裝商品凈含量均等於或小於30毫升或30克的,可以免除包裝空隙率和包裝層數的要求;對於大於30毫升並小於等於50毫升或大於30克並小於等於50克的,可以放寬包裝空隙率的要求,其最大包裝空隙率不應超過60%。  

包裝成本 不應超過出廠價15% 

  《通則》規定,飲料酒、糕點、化粧品、保健食品、茶葉、糧食等6類商品除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應超過商品出廠價格的15%。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解釋説,包裝成本和核算,按製造商與包裝供應商和銷售商間的合同為準。沒合同的按市場平均價計算。
  《通則》提出了材料的減量化要求、材料的適當化要求、結構的簡單化要求和包裝成本控制要求。材料適當化:根據商品的特徵和品質,選擇適當的包裝材料;商品包裝宜採用單一材質或便於材質分離的包裝材料;包裝材料宜採用資源比較豐富,可回收利用材料。材料減量化:在滿足商品包裝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設計並適時評估包裝材料的使用,以減少包裝材料的用量。結構簡單化:在滿足包裝基本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簡化包裝結構及功能,不宜採用繁瑣的形式或複雜的結構,不應施加沒有必要的額外功能。
  成本要求是,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包裝直接成本;應盡量避免由於包裝材料選擇不當、空隙過大、結構複雜而産生的間接成本;應考慮包裝全生命周期成本,鼓勵使用可循環再生、回收利用的包裝材料。

過度包裝——買“櫝”還是買“珠”

  8月8日晚,《市場報》記者來到北京市金台西路的京客隆超市,看到一盒高檔茶葉最外層是皮質手拎袋,第二層是一個精美的雕花方形木盒,盒內墊着一層塑料泡沫,襯有一層黃色綢緞,放着兩個瓷質的密封罐,罐內才是用塑料袋包好的茶葉。標籤顯示,袋子裏的茶葉只有300克,而包裝重量卻將近1000克,整個包裝一共用了6層,包裝盒的體積是商品體積的六七倍,該茶葉禮盒的售價達680元。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包裝好的茶葉與同品質的散裝茶葉相比,價格往往高出好幾倍,如超市內最貴的散裝龍井僅為200元/500克。“自己喝還是買散裝划算,禮盒裝的茶葉也就是賣包裝,主要是作為禮品,送人有面子!”售貨員告訴記者。
  “禮盒太過分了,那複雜的包裝讓人看著都心疼,竹子的、厚硬紙盒的、鐵盒、木盒的都墊着嬌嫩的黃綢緞,少而精的禮品淺淺的躺在碩大的禮盒之中。這些包裝材料,既不能吃也不能用,只能眼睜睜看它成為廢品。” 市民楊小姐對《市場報》記者表達了她對過度包裝的反感。由於目前我國對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率很低,包裝廢棄物成為城市垃圾的主要來源。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王維平&&,過度包裝的禮品大量投放於市場,不僅容易助長社會奢靡的風氣,甚至滋生腐敗。

部分企業面臨重新定位

  “一角錢的産品當然不能配三角錢的包裝,但是幾萬元的産品你也總不能只配幾元錢的包裝吧?好馬配好鞍才對!”北京同仁堂(集團)責任有限公司宣傳部負責人表明了同仁堂在包裝上的“檔次理論”。國家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司副司長周長益曾&&,包裝要在保證包裝基本功能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包裝物的使用和包裝廢物的産生。記者了解到,包裝首先是對商品起保護作用,其次才是對商品進行宣傳推介、使用指導以及樹立品牌形象,從而達到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效果。研究顯示,普通商品的包裝成本佔總成本的3% —15%時最為合理,而“豪華包裝”的成本往往超過商品成本的30%。
  一石激起千層浪,業界對《通則》可能對相關行業的售價體系、成本和産品定位等帶來的影響&&高度關注。保健品一直是過度包裝的重災區,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很多保健品生産廠家的經營重點就在於禮品類保健品的生産和銷售,這類産品的包裝成本要控制在出廠價格的15%後,其包裝檔次必然會下降,很可能會喪失作為禮品的功能屬性,在市場競爭格局不變化的情況下,企業必須重新尋找自己的市場定位。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