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3.0”系列圖書--
世界征服者實錄:蒙古秘史
帝國末日的山水畫:老殘游記  
迷人的詩謎:李商隱詩
夢幻之美:聊齋志異
明鏡與風幡:六祖壇經
想象唐朝:唐人小説
豪宅孤女:簡愛
靈魂的史詩:失樂園
什麼是幸福:戰爭與和平
  編輯推薦

  關於封面——經典3.0的封面邀請&師大、&藝大、北藝大、實踐大學、北京清華美院學生共同參與繪圖,讓年輕心血激蕩經典活力;

  關於導讀——邀請兩岸三地25位名家導讀每部經典,每位學者都是各領域的名家,夢幻陣容,在華人世界無出其右;且每篇導讀並搭配豐富圖片以及附加説明,使讀者對經典能有全面的了解;

  關於漫畫——每一本書邀請知名漫畫家搭配以圖像詮釋經典。名家搭配名家的超級組合,使得每本書更具閱讀與收藏價值;

  關於原典摘錄——每一本書會摘選精彩的原著文字,較為艱澀的部分會加上詳實的註釋或翻譯,使讀者可以一窺經典的堂奧;

  關於圖表——除了文字與圖片之外,每一本書均配上精心製作的歷史年表、地圖、譜係、圖表等。讓讀者一目了然,可以快速而清楚地掌握最正確的知識。

 
  作者簡介
  郝譽翔,台灣大學中文博士,現任中正大學&文所教授。着有小説集《幽冥物語》《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初戀安妮》《逆旅》《洗》;散文集《一瞬之夢:我的中國紀行》《衣櫃裏的秘密旅行》;電影劇本《松鼠自殺事件》;學術論著《大虛構時代——當代台灣文學論》《情慾世紀末──當代台灣女性小説論》《儺:中國儀式戲劇之研究》;編有《當代台灣文學教程:小説讀本》。
   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聯合文學小説新人獎、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等。
 
  繪者介紹
  541,本名吳志英,一個來&流浪10多年的韓國華僑,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現況為SOHO族,平日以插畫設計維持生計。著有《541的上班日記》《541的上班周記》等書。
 
  內容簡介
  從康熙九年(1670)的第一篇《蓮香》,到康熙十八年(1679)全書《聊齋志異》初稿完成為止,總共九年的時間,其實也正是蒲松齡一生中最為落魄潦倒的時光。
  郝譽翔認為,這段時間的蒲松齡,彷彿被困在一個“血汗暴流,扭筋拔力”、“家無四壁”的牢籠裏,而唯一能把他拯救出去的,唯有文字,唯有想象力,所他以筆墨為刀斧,鑿穿了時間和空間的墻壁,而創造出一個如夢似幻,無窮無盡的“美”的天地。
  郝譽翔指出,對於“美”的高度評價,正是蒲松齡與六朝誌怪小説分岐,而要上追屈原《離騷》《九歌》所歌頌的“香草美人”。
 
  精彩書摘

  《聊齋志異》意念的發端,最早可以推到康熙四年(1665)左右,蒲松齡二十六歲,因為長嫂的性格潑辣,故兄弟分家,使得他的生活一時陷入貧困的絕境。他描述自己的住家:“一庭中觸雨瀟瀟,遇風喁喁,遇雷霆謖謖。狼夜入,則塒雞爭鳴,圈豕駭竄。兒不知愁,眠早熟,績火熒熒,待曙而已。”家庭窮到這種地步,屋漏風吹,雷電和野獸競相來襲,早已非一個安適之地。故蒲松齡開始四處游學,找尋謀生的出路,“半饑半飽清閒客,無鎖無枷自在囚”,便是他這一時期的自我寫照,而也正是在這一段浪游不安的歲月中,他開始了《聊齋》的寫作。

   康熙九年(1670),蒲松齡應好友孫蕙之邀,到江蘇寶應縣擔任師爺,深秋時節,他離開故鄉遠行,從淄川來到了博山縣青石關,再經過沂蒙山區、魯南的沂州、蘇北的淮陰,而抵達寶應。這一去,道遠路迢,山間的寂寥荒涼,以及山勢的險峻和壯觀,均給了他極為深刻的震撼以及 啟發。對年僅三十歲的蒲松齡而言,這更可以説是一趟啟蒙的大旅行。當他來到沂州,遇到連日大雨,不得不中斷行程,停留在旅店裏,而投宿在同一間旅店的,還有一個叫做劉子敬的讀書人,兩人萍水相逢,一見如故,徹夜長談。劉給了蒲松齡一本表親王子章所寫的《桑生傳》,大約有萬言左右。蒲松齡讀了之後,大為感慨,遂把《桑生傳》改成《蓮香》,而這便是《聊齋志異》第一篇完成的作品。

   《蓮香》其實是一則讀者最熟悉的、典型書生與美女的愛情故事。桑生獨自一人住在郊外,夜中,卻忽然有兩個美女,隔日輪流出現在他的房中,其中之一是蓮香,另一位是李女。可想而知,這兩位美女都不是凡人,蓮香是狐狸,而李女是鬼。人、鬼、狐雖然殊途,但卻也不妨害他們三人之間親密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