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缽池街道東湖社區黨委始終把養老服務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一項重要民生工作,出實招、下真功、破難題,持續完善老年助餐服務體系,不斷提升老年人高品質就餐服務需求和生活幸福指數,真正做到“老有所呼,我有所應”。

  從“無”到“有”,“食”事暖民心。東湖社區轄區面積1.62平方公里,下轄商業小區17個,總人口15755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1895人,佔總人口的12.03%。為解決老年人普遍反映的“做飯難、就餐難”問題,社區黨委組織工作人員開展入戶走訪,廣泛徵集民意,在綜合考慮轄區內老年人口規模、助餐服務需求、服務覆蓋半徑等因素後,按照“就近、方便”原則科學選址,投入近80萬元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成佔地200多平方米、可容納70人同時就餐的老年人助餐點,並與“禾康智慧養老”簽訂合作協議進行市場化運營,周一至周日中午正常開放,依照老年人的口味和飲食特點,提供三葷兩素一湯的套餐,還有紅豆米飯、黑米飯等主食,老人根據喜好自行搭配。60歲以下的人群每餐收費12元,60-79歲老人每餐收費10元,80-89歲的老人每餐收費5元,90歲以上老人免費就餐。自2022年7月運行以來,助餐點已服務周邊600多名老年人,平均每天就餐100多人。

  從“有”到“優”,助餐“精細化”。東湖社區針對老人提出的膳食品種多元化的要求,建立內有近千名群眾助餐服務群,開通“東湖社區食堂銀齡課堂”抖音賬號,每日下午發送第二天的午餐菜單,收集老年人反饋意見,並督促餐飲企業採購新鮮食材,科學制定食譜,保證營養均衡,優先供應大眾化家常菜,保證老年人吃得健康、吃得放心,1年多來,助餐點發送菜單400多期,5名廚師每天改變花樣品種,保證每日菜品不重樣,每日菜單也從原本的兩大葷兩小葷兩素優化成了現在的四大葷四小葷四素。10月21日,在收到群眾關於“助餐點離家較遠,家裏老人出行不太方便,希望社區送餐上門”的反映後,東湖社區開展“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活動,圍繞“拓展優化老年人助餐服務”這一主題集思廣益、熱烈討論,形成“社區黨委主導、紅色物業參與、各方力量接力、老人最終受益”的送餐服務模式,組織網格員、黨員樓棟長、志願者、外賣騎手等為孤寡老人、腿腳不方便老人提供免費配送服務,讓老人們足不出戶就能吃上營養實惠的“熱乎飯、營養菜”。截至目前,已組織送餐服務100余次,服務轄區內8個小區19位老人。

  從“優”到“久”,黨企同發力。為了做好托底保障、兼顧盈利收入,確保老年助餐點既要“辦得好”還要“辦得久”,東湖社區黨委積極與上級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積極探索“政府+市場”助餐模式,按照“政府補貼、企業讓利、老人得實惠”的原則,在工商登記、稅收、助餐補貼、場地租金等方面給予助餐企業支持,減輕運營商成本壓力,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通過政府補一點、企業讓一點、慈善捐一點、個人出一點、志願做一點等方式,多元供給,促進助餐點健康可持續發展。此外,為滿足老人茶余飯後鄰里社交、休閒娛樂的多元化需求,東湖社區依託黨群服務中心,不斷延伸助餐點服務功能,設置健身鍛煉、文化娛樂等設施,方便老人打牌、聊天、閱讀、鍛煉身體等,並開設3期“銀齡公益課堂”,教授老人廣場舞技巧,讓餐桌同時成為“書桌”“棋牌桌”“交心桌”。自2022年7月運行至今,助餐點累計接待老年人就餐4萬餘人次,開展文化樂民活動41場次,成了居民口口相傳的“幸福食堂”。(楊娟 劉鎧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