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水陸空”全覆蓋 “特種兵”顯身手

  新吳打造小微特機器人城市治理多元應用場景

  遙控無人機巡航,快速“捕捉”到高層建築樓頂的違章作業;穿上動力救生衣,水中救援so easy;水下機器人潛入水中,精準鎖定河道水質污染源……無懼“水深火熱”,可上天入地,這是小微特機器人的特性。如今在無錫高新區,依託這些擁有“十八般武藝”的小微特機器人,一個覆蓋“水陸空”的城市治理多元應用場景正在全面構建。

  當前,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突飛猛進,給人類生産和生活方式帶來巨大改變。小微特機器人城市治理應用場景,是無錫高新區攜手中電海康等小微特機器人産業龍頭企業,以原創産品“首發首試首用”為種子,在全市率先創新打造的首個多元應用場景。據中電海康無錫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董帥介紹,中電海康目前已自主研發出10餘款覆蓋“水陸空”的立體巡檢探測小微特機器人系列産品,並在無錫高新區先後落地高空施工作業巡檢、落水警情快速救援、香涇浜河道污染治理等場景應用項目,主要聚焦在公共服務、應急突處、防災減災、生態治理等城市治理重點領域。

  “這些小巧而強大的機器人,幫了我們大忙!”新吳區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管理處科員李銀溪説,去年夏天,香涇浜北河段突然水質異常,但現場勘察並未發現明顯污染源。中電海康派出水下機器人+智能無人船“機器人組合小分隊”,對1公里長的河道進行了全流域掃測及排污口整體排查,經過3天動態監測,揪出了“罪魁禍首”:一處建築工地的生活污水管道滲流進了雨水管道,最終排入河道內。

  不僅在生態治理中大顯身手,小微特“特種兵”還廣泛應用於應急突發時刻,提升防災減災的效率和精準度。新吳區應急指揮中心主任陳奇新説,目前在應急領域開放了2個小微特機器人場景應用項目:一個是動力救生衣水上救援,這是一種集成了浮力設備和動力裝置的救生裝備,穿上它,打開電源,救生衣就能推着人自動向前游,幫助穿戴者在水中保持安全並增加生存機會;一個是無人機高空施工作業巡檢,搭載了自研識別算法技術的無人機,巡航中可精準識別出在高層建築上施工的人員,甚至有沒有戴頭盔、係安全帶都一清二楚,一旦發現違章作業無人機會發出警報。“這些小微特機器人,能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澇、災害救援、隱患檢測等日常監管和應急處置水平。”

  “今天的應用場景,就是明天的産業前景。”無錫高新區黨工委負責人&&,圍繞小微特機器人這一未來産業,無錫高新區已開放應急消防、安全巡檢等7個場景應用,聚集相關企業29家,形成球形自驅動機器人、全自由度水下機器人兩個産品&&及整機産品50餘款,産業規模超30億元。未來,無錫高新區將加快産業場景雙向賦能,到2026年,推動“小微特”機器人産業打造應用場景30個,産業總規模超100億元,建成國內一流的機器人産業集聚高地。同時,深化全域場景示範應用,到2026年,建成10個以上區域特色場景、50個以上具有推廣價值和帶動作用的示範場景。(楊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