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吹稻浪,遍地鋪金。在句容茅山鎮袁相村“同心工程”實驗區水稻基地上,金燦燦的稻田猶如一張張色彩斑斕的織錦,勾勒出一幅幅倉廩充實的壯美“豐”景畫卷,處處洋溢着稻花香裏話豐收的喜人氣氛。
袁相村地處茅山鎮東北側,境內吳甲水庫處該村上游,袁相河穿村而過,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近年來,該村依託“同心工程”實驗區建設,不斷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夯實農業生産根基,遵循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要求,讓科技賦能農業,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鄉村全面振興。
科學化栽培。既要種“放心糧”,也要産出“好大米”,這是做好糧食安全的“必答題”。一直以來,句容市茅山鎮袁相大米專業合作社一年種植一茬水稻,收割前撒種種植了紅花草,收割後讓土地進入“修養期”,在插秧前配合上動物糞便,旋耕覆蓋後二次發酵,改良土壤性能,不僅增加了水稻産量,也提升了大米的品質。“我們水稻種植品種主要是南粳46、5055和3908 系列,輻射示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面積達3000畝,合作社主動與‘亞夫團隊’&&,幫助村民引進新品種,改進種植技術,建設育秧大棚,幫助農戶培育秧苗,科學指導和田間管理,為同心稻米的豐産豐收提供了保障。”該村水稻種植戶們&&。
智能化管理。為讓種植戶增産增效,讓老百姓吃上“放心米”,該村合作社在鎮統戰部門的牽線下,與鎮江地區農科所、“亞夫團隊”、句容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積極合作,在田間管理、施肥、噴灑生物農藥方面廣泛採用智能殺蟲設備和無人機技術。在高標準農田中,智能化太陽能殺蟲燈的實踐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病蟲害的早發現、早預警、早防治,有效減少了農藥使用,降低農業面源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在夏季高溫季節裏,合作社積極引進無人機技術進行病蟲害防治,噴灑生物藥劑進行田間管理,既省時省力,又節約成本,效率也高。”稻米合作社負責人説道。
機械化收儲。時下正是水稻收割的季節,一台&收割機來回穿梭在稻田裏忙着收割。“我們這幾天抓住晴好天氣,與東霞村農機合作&&,組織收割機加緊收割水稻,確保顆粒歸倉。”“收割機作業效率高、成本低,在收割的同時還能粉碎秸稈還田,改良土壤,為豐産豐收打好基礎。”袁相村委會負責人&&。為有效提高水稻的收成,近年來,袁相村不斷深化農業機械化,農業設施化,在種植、管理、收儲等環節全程採用科技化技術,先後投入800多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3000畝,修建滾水壩、田間溝渠、機耕道路等,方便規模化種植、機械化作業,同時建立水稻烘乾廠房,打破“靠天收”的傳統模式,幫助農戶增産增收增效。(朱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