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首頁 時政 國際 財經 高層 理論 論壇 思客 信息化 炫空間 軍事 港澳 臺灣 圖片 視頻 娛樂 時尚 體育 汽車 科技 食品
韓國頻道
首 頁 時政 經濟 文化 軍事 地方 外交 社會 科技 評論 韓語 娛樂 旅遊 時尚 留學 圖片 TV 商務

韓國大叔失聯30年的中國朋友

2018年02月08日 10:51:5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平昌2月8日電 題:韓國大叔失聯30年的中國朋友

  新華社記者王子江

  如果不是平昌冬奧會,李瀅鎔埋藏在心中30年的心結可能永遠無法解開。

  1988年的漢城(首爾前稱)奧運會上,李瀅鎔是籃球賽場的媒體運作官,為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服務。在那裏,他認識了一位來自中國的記者,與這位記者成了朋友。

  那年李瀅鎔只有36歲。時隔30年,在電話中用英語談起這位中國朋友時,他依然記憶猶新:“我們幾乎每天都聊很多,他非常聰明,非常睿智。每天中午,我都將很多吃的給他送到記者席上。”

  奧運會閉幕後,他們就再也沒有聯繫過。這也不奇怪,那時不僅沒有網絡,電話在中國都是“大件”,聯繫起來很不方便。

  李瀅鎔説,漢城奧運會改變了每個韓國人的生活。從小處來説,奧運會之前,韓國人很少排隊,亂扔煙頭也不覺得是個事,但奧運會後整個國民的素質都不一樣了。從大處説,韓國政府放開了普通人國外旅遊的限制。切身感受過奧運會的李瀅鎔成立了一家旅行社,專門組織出國遊。

  這些年中,他去過中國10多次,走遍中國的知名景點和城市,但沒有辦法聯繫到那位中國朋友,盡管他清晰地記得他的名字。

  他的旅行社生意做得越來越好,但只要韓國舉辦大的國際賽事,他都抽時間去做志願者工作,包括2002年世界杯和2014年的仁川亞運會。

  30年後,韓國再次舉辦奧運會。李瀅鎔是平昌冬奧會首爾志願者協會主席,在得知成為奧運志願者後,他穿上1988年奧運會的工作服,專門到博物館裏與奧運會火炬合了張影。他這次志願者工作是在仁川國際機場給剛剛抵達韓國的外國參賽者和媒體服務,在那裏他遇到了前來負責電視轉播工作的中國媒體人白李。

  “他非常熱情,由于時間尚早,他邀請我去喝咖啡聊天。”白李説。

  得知白李採訪了很多屆奧運會後,李瀅鎔問他是否認識那名30年前認識的記者。

  白李告訴新華社記者:“他告訴我非常想念那位中國朋友,希望我能幫他找到他。”

  手機朋友圈的威力很大,況且當年採訪過漢城奧運會的中國記者人數本來就很少,那位居住在北京的王姓記者很容易就被找到了,他已經是位82歲的老人。

  李瀅鎔非常激動,拿到老人的電話號碼後,一連打了好幾個電話,一開始老人出去散步沒接,他非常焦急,最後終于通話成功,兩人聊了很久。

  我們再次與李瀅鎔聯繫的時候,他非常激動地表示,願意到平昌冬奧會新聞中心,面對面分享他的喜悅心情。

  那天是他志願者工作的休息日,他開車100多公里趕到平昌,來到新華社工作間。他穿著紅色的志願者服裝,頭髮已經白了,但舉止儒雅,完全不像是位已經66歲的老人。一見面他就興奮地説:“我和王先生聊了很久,我們共同回憶了30年前的美好時刻,他也邀請我有機會到北京見面,我覺得像是做夢一般。”

  他在我們工作間聊了很久,見到了很多的中國記者,留下了聯繫方式後,不舍地離去。

  我們後來也聯繫了那位身在北京的王姓記者,老人在電話中表示:“我對當年的記憶已經不深了,但當年的採訪中,我遇到的每個韓國人都非常友好,都非常有禮貌,很願意給我們提供幫助。”

  也許是事情過去太久,也許是採訪過太多的奧運會,認識過太多的媒體運營官,記不清楚也很正常。畢竟漢城奧運會對他來説或許只是匆匆的過客,而對李瀅鎔來説,是生命中的唯一。

  平昌冬奧會的口號是“Passion.Connected”。官方的中文翻譯是“激情平昌ㆍ和諧世界”,其實更多的意思是,在網絡發達的時代,讓全世界每個人都能分享到奧運會的激情。這個時代,不會再有李瀅鎔那樣的心結和遺憾。

  臨別時,李瀅鎔希望申請擔任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志願者,順便去看看那位“老朋友”。

  也許,見了也就想起來了。

【糾錯】 [責任編輯: 馮文雅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7137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38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