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玩具協會秘書長李卓明説,目前在中國玩具行業中,日美卡通和卡通形象所佔份額超過80%。今年初,香港貿易發展局委託市場調查公司奧瑞高公司訪問了733名參展商及1046名買家,採訪者認為最受歡迎的專利授權産品以迪士尼人物為首選,次之為哈羅吉蒂(Hello
Kitty)及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而中國原創卡通根本排不上隊。
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卡通産業無法做強做大,關鍵是卡通産業沒有形成完整的産業鏈,缺少給“孫悟空”“鍍金”的機制。一般認為,卡通産業鏈應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卡通片本身的播出市場,第二個層次是卡通圖書和音像製品市場,第三個層次是卡通形象衍生的産品,包括服裝、玩具、飲料、兒童用品等。但我國的卡通産業鏈恰恰被分割斷裂。
上海今日動畫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天曉説,面對中國如此大的卡通市場無人投資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投資回報。國産卡通片90%針對國內市場,而僅靠國內播出和音像市場是根本無法收回鉅額投資成本的。卡通片是所有動漫産業中投資最大的,應該是卡通書的200-300倍。一般來講,國內拍攝一部每集26分鐘、26集的卡通片所需資金約為400萬-700萬。而全國播出收入及音像製品版權收益總計只能回收約200萬。除了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等極少數的電視台之外,絕大多數電視台給出的價格之低甚至不如翻錄相應數碼帶。眾多的卡通公司舉步維艱,也讓眾多投資者徘徊在卡通産業門外。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卡通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傅鐵錚認為,我國卡通業一直沿襲着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條塊分割管理體制,文化、出版、工業等各個部門都在管這個行業,形成有行業無産業、有作品無商品、有産品無市場的狀況。
傅鐵錚説,由於沒有一個完整的産業鏈,無法形成投資回報,整個産業就很艱難。他分析説,從資金的角度看,近年來卡通産業一直是金融機構關注的焦點,在全國第一屆卡通産業論壇上,就有包括湘財證券、工商銀行等在內的17家金融機構參加。與此同時,中國連續多年GDP高速增長,很多行業已完成了原始積累,僅廣東就有1千多家玩具企業,註冊資本超過10億的就有十幾家。應當説,中國並不缺錢,但任何投資都是有回報的,現在卡通産業沒有閉合的産業鏈,投資沒有回報,金融機構也好、民間資本也好都不會來投資。
從人才的角度看,我國似乎也不缺少卡通人才。肖永亮就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每年全國舉辦動畫片評獎,都會出現一些創意、技術一流的好作品。在去年法國昂西動畫節上我們送了36部作品,8部入圍。
從題材的角度看,中國也不缺少故事。加拿大一家公司和中國合作,就要求我們提供中國故事,由他們改寫劇本。外國人對我們的《聊齋》也非常感興趣。問題在於我們總想拿故事教育人,把動畫片當成教育載體而不是娛樂的載體,卡通作為商品,消費者的第一需求是快樂,全世界90%以上的卡通片都是教人為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