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帶父母融入這個資訊時代
2017-03-17 08:32:50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鼓勵老人融入資訊時代,在參與中豐富生活、感受快樂,用“有事幹”打掉內心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正是提高其“防套路”能力的治本之策

  “服用三到五周,總膽固醇下降11.4”“糖尿病患者,吃了藥之後兩個半月血糖正常”……一些極其普通的食品,經過精心包裝就成了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並以成本數十倍的價格賣給老年人。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曝光的保健品會議銷售騙局,讓不少人驚出一身冷汗。

  先通過贈送禮品、打溫情牌和老人建立感情,獲得信任後套取個人病史,再邀其參加假名醫的演講會診,最後銷售無資質的保健品。盤點騙子們的手段,並不高明,可為什麼還是有不少老人“上鉤”?從生理上看,因年齡老化,大腦前額葉皮層逐漸喪失結構的完整性,導致思維功能的衰退;從心理上分析,還是源于保健知識、網絡知識和情感需求的多重缺失。還原老人被騙的因由,後者恐怕是主要原因。

  健康長壽、日常陪伴,是越來越多老人的生活剛需。當攻克疾病、打敗孤獨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那些虛情假意的偽親情行銷,往往就容易贏得老人的好感。不管是輕信“花小錢、治大病”,還是隨大流不聽勸,對保健品行銷趨之若鶩,背後隱藏著的都是一顆顆孤寂的老人心。人們常説,多一個盡責的兒女,就少一個被騙的老人。這裏的盡責,其實不只是告訴老人哪些話不能信、哪些事不能做,還指向如何消除其內心的孤獨感,促進其知識素養的有效提升。

  “有一種孝順,是帶老人跟上這個資訊時代。”今天,子女孝順不僅僅是物質贍養,更要注重情感贍養和知識贍養。事實證明,對于伴隨互聯網長大的我們而言,幫老人多裝備幾個“技能包”,為他們編織一張厚實的精神防護網,並非難事。從繪制圖文並茂的“微信操作説明書”,到教父母熟練使用各種出行軟件,來自後輩的“文化反哺”,既能避免老人因知識脫節而被邊緣化,也能大大減緩其身處數字時代的寂寞空虛。試想,如果子女多花點心思,引導父母化解內心的焦慮,老人怎麼還會聽信那些不著邊際的吹捧與忽悠?

  增進老年生活的幸福感,既少不了子女的精心照顧,也離不開社會治理方式和能力的改進。有位年過七旬的老讀者,曾給人民日報來信,反映許多助老活動,僅限于學習雷鋒日、重陽節、春節那幾天。這正説明,營造良好養老環境,僅有宏大敘事是不夠的,也要寫好每一個章節。具體到保健品行銷亂象,不少老年人從正規的醫療渠道無法得到滿意的保健服務,才使偽科學活動、偽健康講座有了滋生的土壤。只有在不斷提高監管精準度的同時,為老年人創造更加優質、便利的醫療服務環境,他們才有可能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健康消費觀,逐漸形成“慎買保健品,有病去醫院”的行為自覺。

  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還包括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老人來説,被人牽挂、被人需要的感覺是最有價值的,也是最重要的心理支撐。無論是為老人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服務,還是開拓參與社交活動的渠道,從長遠來看,鼓勵老人融入資訊時代,在參與中豐富生活、感受快樂,用“有事幹”打掉內心的失落感和不安全感,正是提高其“防套路”能力的治本之策。

  莫道桑榆晚,人間重晚晴。誰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受騙上當,加大對不法分子的打擊力度,用心填補老人的“心靈空洞”,類似“代天下兒女盡孝”的虛假宣傳標語,才不會成為他們緩解孤獨的興奮劑。(呂曉勳)

+1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可
新聞評論
    昆明櫻花燦爛醉遊人
    昆明櫻花燦爛醉遊人
    明太原縣城雄姿初現
    明太原縣城雄姿初現
    創意墻畫扮靚校園
    創意墻畫扮靚校園
    開往春天的高鐵
    開往春天的高鐵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7641120643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