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炎炎夏日 古代文藝青年這樣熏香!
2017-07-21 09:33:2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炎炎夏日,用上一點氣味清新的香水,不僅可以緩解暑熱,也可以消除疲乏。噴著各種香調的香水穿梭于城市中的我們,不免會産生一種香水是“摩登時代”産物的錯覺。然而,你知道嗎?要説套路深,咱可比不上古人!在古代,中國人就已建立起了非常發達與復雜、精致的熏香體係哦!

    想像在夏日的庭院中,月華沐地,翠柏投蔭,小銅香爐裏不斷升起柏子的香氣,架在泥爐上的石鍋內煮著山藥,是不是別有一番風雅情致?一起看看古代文藝青年是如何焚香用香的吧!這樣的“套路”,你值得擁有!

    體香“鐵桿粉”——把芳香物當飲料喝

    《詩經·溱洧》有雲:“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從先秦時代開始,男男女女就將自然賦予的花草採擷來編成花環戴在頭上,曬幹了制成香囊送給心儀之人。屈原《離騷》詩中稱:“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意思是將江離芷草披在肩上,把秋蘭結成索佩挂身旁,也體現了戰國時流行的一種插戴香草風俗。

    香囊,又叫“容臭”,這裏的“臭”念xiù。容臭好聞,居家可以懸挂,在古人的臥室帷帳裏都會懸挂香囊。東漢末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中的“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一語,説的就是這類用香風俗。

    在古代,比較講究的人都會隨身佩戴香囊。因為香囊是古人佩戴之物,故還有“佩幃”的別稱。先秦時人們佩戴香囊已很流行,對未成年時還有用香要求。據《禮記·內則》,“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鹹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

    為什麼見長輩要佩戴香囊?避免身上有異味,冒犯長輩。可見,古人用香並非僅僅為了好聞,而是上升到了文明禮貌的高度。

    古人為了香體,除了佩戴香囊,還有直接食用香品的現象,將芳香物調入日常飲食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便稱:“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蕙草、蘭葉、桂皮、椒葉這四種芳香物,或拌食,或泡酒喝,或做成飲料飲用。

    這種“食香”之俗在古代曾長期存在。如在唐宋宮廷中,嬪妃間便流行食用杏仁、飲用杏露,為的就是體香。以體香出名的唐玄宗寵妃楊玉環,生前不只常佩香囊,常洗香湯,也愛食芳香果實。

    有錢就是這麼任性——把香涂在墻上!

    為了保持美人閨房的空氣芬芳,古代君王甚至不惜以昂貴的香料涂墻。《九歌·湘夫人》中,湘君就用各式各樣的香木、香草蓋起一座華堂,等待湘夫人的到來,這華堂的墻壁,就是由花椒子和泥涂抹而成。

    到了漢代,未央宮有一座著名的宮殿,名“椒房殿”,是皇后的住所。紅泥椒殿綴珠珰,帳蹙金龍窣地長。這寵愛,大可媲美“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南朝的亡國皇帝自是更甚一籌,對于美人張麗華無所不用其極,建起了臨春、結綺、望仙三座香閣,材質大多為沉香木與檀香木等名貴香材,據説微風拂來,這香味久久不散。

    兩漢時,“熏香”也開始在貴族中流行開來。所謂“熏香”,就是把衣物放在燃燒香料的爐子上熏烤,使香氣散發出來,沾到衣物上。這種專用爐子叫作“熏爐”或“香爐”。為了防止衣服被燒到,外面會罩上一個罩子,這個罩子古人稱之為“熏籠”。

    當然,熏香並非只熏衣服,還熏被子、熏房間。宋李石《烏夜啼》詞中所謂“繡香熏被梅煙潤,枕簟碧紗廚”,描述的就是熏被的情形。

    到唐宋時,香品的品種越發豐富,如香粉、香丸、香餅、香膏等合成香品都已在民間使用,有的專門用來香體,有的專門用于香口(去除口臭),有的專門用于改善空氣品質。與此同時,香品的消費方式也變得簡單,如有一種“印香”,使用起來相當方便,與現代的蚊香使用方式很相似,不必用專業的熏爐來焚燒,放入香盤中點燃後可順序燃盡。

    低調奢華真文藝——宋代文青品香有講究

    經過漢唐的發展,到了宋代,海外香料的進口貿易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制香業也發達到後人難以想像的水準。南宋詩人楊萬裏有一首《燒香詩》,講述一次焚香的親歷:

    詩人自炷古龍涎,但令有香不見煙。素馨欲開茉莉拆,低處龍麝和沉檀。

    像當時的所有士大夫一樣,楊萬裏把焚香當作最高雅的審美享受,對于“香道”也很嫺熟,因此,他親手在爐中焚炷了一枚“古龍涎”香餅。

    所謂“古龍涎”,在宋代,實際是各類高檔人工合成香料的一個通稱。“素馨欲開茉莉拆,低處龍麝和沉檀”,恰恰寫出了宋代上等合成香料的原料之奢侈,更寫出了這些香料在香氣層次上的豐富——素馨花構成了香芬的前調,中調是茉莉花香,尾調則以天然沉香、檀香為主打,但混和有少量龍腦、麝香。

    在這樣的背景下,真正液態的香熏料——香水應運而生。現代制作香水的工藝“蒸餾法”,在宋朝的廣州地區已出現,所制造出來的“薔薇露”頗受時人喜愛。但這種薔薇露並不是用薔薇花制造出來的,而是用茉莉花。

    宋朝時,中國市場上的進口香水並不是法國貨最優,而是大食國的薔薇露。大食國在今阿拉伯地區,當地生産的香料、香水在當時都是世界頂級的,香氣彌久不息。由于進口香水太貴,當時的廣州商人想到了自制香水。《鐵圍山叢談》記載:“至五羊效外國造香,則不能得薔薇,第取素馨茉莉花為之,亦足襲人鼻觀。”

    《宋史·蔡卞傳》中,有這麼一個使用香水細節:蔡卞是姦相蔡京的弟弟,但蔡卞與蔡京完全不同,是名清廉的好官。當年,蔡卞來到進口貨很多的廣州時一無所取,可謂兩袖清風。後來他遷調越州,外商不好直接送他東西,便把薔薇露灑在衣服上送他。從這個細節上可知,當時的進口香水很貴。宋詩人楊萬裏也認為薔薇水是“洋貨”,其在《和張功父送黃薔薇並酒之韻》詩中稱:“海外薔薇水,中州未得方。”

    到明清時,貴族女性使用進口香水已較為普遍。如當時的明朝後宮女性,在洗澡後流行用“古剌水”擦身,“古剌水”就是薔薇露。

    為什麼古人愛消費香品?這應該與古人信奉的“香氣養性”觀念有關。這種觀念一直到明朝都有市場,明王象晉即持此觀點,他在《群芳譜》中稱,香氣“能療人心疾,不獨調粉為婦人面飾而已”。

+1
【糾錯】 責任編輯: 龐雪汀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暑假遇高溫 滬兒科醫院就診量走高
    暑假遇高溫 滬兒科醫院就診量走高
    花樣游泳——集體自由自選預賽:中國隊晉級決賽
    花樣游泳——集體自由自選預賽:中國隊晉級決賽
    西藏8名先天性疾病患兒在北京接受治療
    西藏8名先天性疾病患兒在北京接受治療
    “天窗”
    “天窗”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3112135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