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中國是世界最大“人造太陽”項目建設“真正的典范”——訪ITER組織總幹事比戈
2017-12-07 20:38:5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華盛頓12月6日電 專訪:中國是世界最大“人造太陽”項目建設“真正的典范”——訪ITER組織總幹事比戈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郭一娜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TER)組織總幹事貝爾納·比戈6日宣布,這一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陽”項目已完成一半的建設工作。比戈在華盛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高度讚揚中國貢獻,認為中國起到了“真正的典范”作用。他對美國政府可能不會全部兌現出資承諾表示擔憂。

  ITER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至今已建設10年,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核聚變技術商業化的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這個項目,其中歐盟出資約45%,其他6方各承擔約9%,最終目標是在2050年前後實現核聚變能商業應用。

  11月28日,中國科技部在北京召開“ITER十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宣布從2008年至2017年,中國承擔的ITER採購包制造任務已全部落實。此外,在中國參與ITER的帶動下,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共部署119個項目,總計安排經費約40億元人民幣。

  比戈高度稱讚中國發揮的作用:“中國的貢獻很大,積極性很高,政府充分支援。迄今,中國一直按時按規格需求交付創新型的特定組件。所以,中國是ITER項目建設真正的典范。”

  “顯然,目前世界獲得能源的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比戈説,“我們需要有創新性的替代技術,為世界提供巨大、可預測且可持續的能源供應。現有新能源存在斷續性和分散性等問題,而它(聚變能量)正是新能源的補充。”

  與目前的核電站通過原子核的裂變反應發電不同,ITER通過原子核的聚變反應産生能量。核聚變的特點是零碳污染、環境可持續,但釋放的能量巨大,菠蘿大小的燃料能提供1萬噸煤炭提供的能量;聚變燃料可從海水中提取,幾乎用之不盡;即便聚變反應受到幹擾,反應堆也可安全關閉,由于燃料用量很少,一次只要2到3克,也不用擔心發生堆芯融化等事故。

  比戈介紹説,ITER至2025年階段的最新總預算為200億歐元(約合236億美元),迄今已用掉近一半的資金。作為總幹事,比戈表示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讓7個參與方齊心協力,按時交付各自負責建造的組件。“這就像一個樂高玩具,如果有一塊積木少了,整個項目就要就要受阻”。

  除美國之外的ITER的6個參與方現已同意在2018年年中之前承諾支援最新預算。比戈説:“但美國一直沒有這麼做,他們還需要更多的討論,所以我來到華盛頓,準備會見一些高層官員,向他們解釋50%進度完成的意義,爭取獲得一些支援,讓美國能按時提供他們負責建造的組件。”

  比戈承認:“如果美國沒有按時提供資金……這會破壞整個項目,我們將無法在2025年完成建設任務。”他希望美國政府把ITER項目放在高優先級位置。

+1
【糾錯】 責任編輯: 陳聽雨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金光穿洞”
北京頤和園十七孔橋“金光穿洞”
北京“東四南歷史街區保護更新公眾參與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北京“東四南歷史街區保護更新公眾參與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浚縣古城展新姿
浚縣古城展新姿
冬韻西湖
冬韻西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207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