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湖南龍山:“百合之鄉”今夕變
2018-08-13 16:18:3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長沙8月13日電 題:湖南龍山:“百合之鄉”今夕變

  新華社記者張玉潔、張笑宇

  八月正值百合收獲季,驅車行駛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拿著小鋤頭蹲在地裏挖百合的農戶。

  龍山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是集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集區和邊遠山區為一體的貧困縣,截至2014年,還有240個貧困村、11.32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達19.45%。

  盡管地理位置偏遠限制了龍山的經濟發展,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孕育出的百合卻小有名氣,素有“百合之鄉”稱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卷丹百合産區之一。今年3月,“龍山百合”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龍山縣百合産業建設辦公室主任陳鴻告訴記者,龍山百合始種于清朝,當時種植的主要是野生百合,産量不高。1958年,洗洛鄉(今洗洛鎮)供銷社職工從江西帶回卷丹百合種子在大井村試種40畝。

  “卷丹百合味微苦,為食藥兩用,僅一年即可採。而龍山年平均氣溫15.7攝氏度,境內弱酸性砂壤和富硒元素為百合生長提供了優良的氣候和土壤環境。試種後在縣內快速發展。”陳鴻説。

  此後,隨著百合的保健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銷路漸寬,龍山將其作為新的經濟支柱予以扶持,于1998年成立百合生産辦公室,專門服務百合産業。

  但正當市場看似一片紅火時,2013年,由于農戶盲目擴種、市場逐漸飽和等原因,百合價格一落千丈。受到衝擊,龍山不少散戶放棄了百合種植。這也讓龍山縣認識到一哄而上盲目生産缺乏發展後勁,轉而由政府引導農戶向規模産業發展。當年,龍山縣出臺《龍山百合品牌使用及管理辦法》,實現公用品牌“標準生産、授權使用、依法管理、規范運作”。此外,還總結出一套適宜當地環境的百合栽培技術,形成地方標準加以推廣,以此規范生産。為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又在縣內百合主産區石牌鎮、洗洛鎮試建萬畝百合標準化生産示范園和千畝百合精品園等,提高品質。

  係列利好政策下,龍山百合産業逐漸成熟。目前,全縣百合常種面積8萬余畝,輻射全縣21個鄉鎮(街道、辦事處)5萬余戶農戶,有規模不等的百合加工企業(作坊)100余家,産品遠銷上海、江蘇、福建等20多個省市。

  記者在龍山採訪時遇到了專程從哈爾濱趕來的百合批發商李慶良。他告訴記者,過去他一直在天津批發百合,後來發現天津市場的百合大多來源于龍山,于是2016年他專程過來。

  “雖然北方喜歡食用口感較甜的蘭州百合,但龍山卷丹百合是食藥兩用,相對價格也較低,所以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來一趟。”李慶良説。

  如今,百合産業不僅成為帶動龍山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更帶領縣內不少老百姓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茅坪鄉老場村貧困戶蘇明華2013年結束打工後回村,就近在村內志國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所屬的老場村百合基地務工。“從剛開始90元一天到現在100元一天,做足半年基本保證能有一萬多元的收入,時間靈活還方便照顧家人。”蘇明華説。

  “從每年農歷五月百合開始採收一直到九月播種都需要大量務工人員,種植、除草、挖百合、剝百合,各種工種,老人婦女都可以做。”洗洛鎮志國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宋志國告訴記者,合作社還以每畝400元一年的價格流轉了周邊2000畝土地,除龍山外,還覆蓋了貴州、湖北、四川、重慶等地貧困戶。

  陳鴻告訴記者,近年來,龍山根據實際情況,將百合等一批縣內發展情況較好的産業確立為縣域穩定增收的主導産業帶動脫貧,除對新建百合園給予租地補貼外,還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企業吸收貧困戶參與百合種植,解決了貧困戶經營成本高、缺乏技術等困擾。

  如今,龍山百合産業已覆蓋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1.2萬戶、4.5萬人。每年消化貧困戶鮮果3.6萬噸,吸納2700多貧困戶參與生産性服務。

+1
【糾錯】 責任編輯: 唐斕
相關新聞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雲南西雙版納舉辦世界大象日活動
雲南西雙版納舉辦世界大象日活動
颱風來襲 船只歸港
颱風來襲 船只歸港
雲霧繚繞狼牙山
雲霧繚繞狼牙山
廣州長隆大熊貓家族再添新成員
廣州長隆大熊貓家族再添新成員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106112326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