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上海何以成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
2018-11-01 08:59:05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全球科學家最希望在哪座城市工作?30日開幕的2018浦江創新論壇上,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委託全球領先的科研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所做的《2018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報告》顯示,上海成為全球科學家最希望工作的中國城市。

  理想之城上海,到底有哪些“引力”?

  文化:開放包容海納百川

  《2018全球科學家“理想之城”調查報告》顯示,城市文化已成為上海吸引全球科學家的突出亮點。受調查的科學家列舉了首選上海的理由,包括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現代時尚的都市市容、方便的生活、便利的交通以及宜人的氣候等,上海的城市文化尤其受到全球科學家高度認可。

  施普林格·自然集團旗下擁有以《自然》雜志為代表的許多高水準學術期刊,受調查的科學家全部來自這些學術期刊的作者和讀者群體,並按照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讀者比例隨機抽選,共計發放5萬多張問卷,獲得有效問卷654份。

  斯雪明教授是記者多年前採訪認識的一位電腦科學家。去年,斯雪明選擇來到上海工作,目前擔任上海市數據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復旦大學電腦學院教授。

  “上海這座城市最吸引我的是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斯雪明説,“多年前,我們開始研究擬態計算、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的時候,這些都屬于相當超前的課題,但上海市科委鼎力支援,與企業談合作也一拍即合,建立SKA科學數據處理中方聯盟,上海也有許多高校紛紛響應。這樣的科研創新環境是我最看重的。”

  實力:科研工作條件好

  許多科學家在選擇工作城市時,首先考慮的不是個人待遇高低,而是該城市有沒有全球領先的科研機構和科研基礎設施,有沒有豐富的科研資金支援,有沒有廣泛的國際交流合作機會等。

  受調查的科學家表示,希望來上海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上海不僅能提供良好的科研工作機會,還擁有相關領域領先的科研機構、能提供強大的科研基金支援,具備良好的科研工作環境。不過,與北京、深圳、香港等其他中國城市相比,上海在科技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方面還有待提高。

  分年齡段的調查結果還顯示,年輕科學家的跨地域流動傾向更強。在35歲以下年齡段的受調查者中,有40%表示在有合適機會的情況下,有一定意願來上海工作和生活。其中,副教授及研究學者是流動傾向最強的學術職位。而這兩個職位的受調查者,均有較強的意願遷來上海工作。

  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表示,35歲左右、副教授層級的科學家在學術生涯中,正處于創造力和知識積累達到最佳平衡的階段,也是重要成果最高産的階段,這部分科學家對上海的青睞非常可貴。今後,上海將在資源配置上更加注重年輕科學家的需求,不僅給予更多的經費支援,同時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將上海打造成全世界范圍內的年輕人都向往的科創熱土。

  未來:建設全球科創中心

  目前,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在關于上海全球科技創新地位現狀和前景的調查中,共有46%的受調查科學家認為,上海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前十位的創新城市;34%的受調查者認為,上海目前在全球創新網絡中扮演著高度活躍的參與者角色;絕大多數受調查科學家一致認為,未來十年上海在全球創新城市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我認為上海是一座非常有發展前途的城市,回顧其歷史,就是一座海納百川的開放型城市。上海現在非常繁榮,經濟不斷發展,可以支援長期性的科技創新和研究,上海完全可以發展成為世界上科學技術最前沿的城市之一。”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長弗蘭克·維爾切克説。

  據介紹,目前,李政道研究所已成為上海浦東張江科學城項目的一部分。在建設的過程中,研究所汲取了哥倫比亞大學和康橋大學在建造實驗室方面的諸多經驗,目標是打造世界最優秀的研究機構之一。

  開放是上海的最大優勢,協同是科技創新的必然趨勢。搭建國際創新大平臺,促進全球技術、資本、人才有效對接、有力協同、有機聯動,上海將努力打造成為開放度高、吸引力強、能出成果的創新首選之地。(本報記者張建松、郭敬丹、黃揚)

+1
【糾錯】 責任編輯: 張樵蘇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浙江:金華浦江縣“果蔬寶寶”演繹鄉土風情
浙江:金華浦江縣“果蔬寶寶”演繹鄉土風情
山西黃河濕地“迎來”首批越冬野生大天鵝
山西黃河濕地“迎來”首批越冬野生大天鵝
紅嘴鷗連續34年飛臨雲南昆明越冬
紅嘴鷗連續34年飛臨雲南昆明越冬
各地舉辦勤儉日主題活動
各地舉辦勤儉日主題活動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570112364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