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業界:金控集團應成為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利器”
2018-11-25 11:22:15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11月25日電 題:業界:金控集團應成為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利器”

  新華社記者吳雨

  近年來,我國金融控股集團發展迅猛,為實體經濟發展貢獻頗多,但也存在許多亂象引起市場關注。不少專家認為,金控集團應切實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水準,成為支援民營企業發展的“利器”;切不可盲目擴張,將金融機構視為“提款機”。

  在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背景下,企業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實體經濟對金融機構的要求正從提供簡單融資向綜合金融服務轉變。

  “金融控股公司通過集團整體的資源配置、綜合服務和風險管控,滿足各類企業和消費者對多元化金融服務的需求。”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在日前舉辦的首屆光大—光華金控論壇上表示,助力高品質發展,需要金融業切實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水準和能力。

  多位參與論壇的專家指出,當前,金控集團服務的重點是民營企業,要綜合運用股權、債權、債轉股等方式,依托信貸、基金、資管等金融工具,成為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利器”。

  目前,我國已形成兩類金融控股公司:一類是金融機構在開展本行業主營業務的同時,投資或設立其他行業金融機構;另一類是非金融企業投資控股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金融機構。

  中國光大集團董事長李曉鵬認為,金控集團是金融的百貨公司,在經濟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滿足各個方面的需求,通過各種金融手段支援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但由于金控集團快速發展,加上治理不夠規范、經營不夠穩健,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過問題、走過彎路。”

  作為多家金控集團的股東,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沈如軍介紹,從國內外實踐來看,發生過不少風險事件。有的機構違規經營,通過層層嵌套、交叉持股,盲目擴張放大財務杠桿。有的機構管理層級長,授權管理不完善,子公司投資失控,造成巨大損失。還有的機構通過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和風險轉嫁。

  朱鶴新表示,目前金融風險呈現跨機構、跨行業、跨市場的復雜狀態,一些金融控股公司野蠻生長,盲目向金融業擴張,將金融機構作為“提款機”,風險不斷累積和暴露,但相應的金融監管制度尚不完善。

  近期,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指出,在分業監管體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主體不明確,存在監管盲點,金融控股集團的風險還在加速積累和顯現,迫切需要明確監管主體,出臺監管規則,將金融控股公司納入監管。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金控集團發展不宜“遍地開花”,更忌“一哄而上”,應盡早推出“金控公司監管辦法”,明確金控集團的金融屬性,通過實行持牌經營,把金控這一特殊經營形式法制化。

  “金控集團本身具有制度中性的特點,其組織架構和制度安排並不會天然帶來風險。”李曉鵬表示,通過監管辦法在經營范圍、組織形式、治理結構、風險隔離等方面對金控集團進行清晰的界定,不僅能針對當前金控集團發展中的各種亂象“糾偏”,還可為金控集團“正名”,引導金控集團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日前,人民銀行宣布,正通過對5家金融控股公司進行模擬監管試點,累積相關經驗,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監管辦法力爭明年上半年正式推出。

  業內人士表示,金控集團一般規模較大、業務多樣復雜,在金融體係中佔有重要地位。金控集團要發揮“金融穩定器”作用,以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體係安全為擔當,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初冬美景如畫
初冬美景如畫
【圖片故事】“洋媳婦”的中國生活
【圖片故事】“洋媳婦”的中國生活
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新華社國內照片一周精選
西安:漢服巡遊展示傳統文化
西安:漢服巡遊展示傳統文化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9806121000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