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烏蒙山裏的“針線情”
2020-01-11 09:27: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貴陽1月11日電 題:烏蒙山裏的“針線情”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段羨菊 劉智強 崔曉強

  隆冬時節,雲貴高原的烏蒙山裏,寒氣逼人。

  脫貧路上的村民們用手中“一針一線”,表達著心中樸實情感。

  一件背扇——“穿在孩子身上,暖在我們心裏”

  1月8日,常年雲霧繚繞的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石門鄉,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駐團結村的鄉幹部何平正忙著督促村民整治人居環境,琢磨合作社開春後發展養牛産業,確保13戶49人實現脫貧。

  貴州常見的背扇是母親背上的襁褓與搖籃。何平家中“二寶”出生時,收到了苗族婦女王智英贈送的背扇。

  何平在駐村,妻子楊洪帶著孩子住在鄉政府院裏的公租房內。記者趕去時,楊洪正用那件背扇包住孩子,係在背上。背扇呈長方形,上面有圖案、花紋,鮮艷漂亮,使用傳統苗繡手法,一針一線,透露著編織者的用心。

  記者聯繫上正在外地打工的王智英,她説聽説何平的二胎快要出生時開始動手的,花了一個多月的業余時間。“不值錢,那就是一點心意。”性格爽朗的王智英輕描淡寫道。

  在王智英眼裏,何平是個好幹部,常來家裏串門、噓寒問暖,“看我們白天經常不在家,他就晚上來,幫助我們商量怎樣賺錢脫貧。”如今,王智英的丈夫做護林員一年收入近萬元,家裏養牛養雞,地裏還種了馬鈴薯,全家摘掉“貧困帽”,日子越來越踏實。

  “穿在孩子身上,暖在我們心裏。”回想起王智英送來背扇的情景,何平仍然非常感動,“面對真誠情誼,唯有奮力工作回報。”

  四雙鞋墊——“我要珍藏,要是用了不可惜了嘛”

  前不久,六盤水市水城縣駐村的縣文旅局幹部杜昌麗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照片是四雙手工縫制的鞋墊,配發文字:“再到杜興喬家走訪,衝洗得發亮的水泥地板、整齊擺放的家具,看到這些改變,心裏有些小歡喜。最感動的是杜興喬妻子甘白琴一針一線為我縫制的鞋墊,收下了,一份深厚的情誼。”

  回憶起第一次到杜興喬的家,杜昌麗還不由皺起眉頭。“家裏面的衛生那可真是糟糕:粘蠅板的旁邊擱著飯菜、衣服被子隨便堆放……”杜昌麗手把手著教他們打掃衛生,還叮囑當上村保潔員的甘白琴:“你要幹好保潔,首先家裏得幹凈,別人才不會説閒話。”

  全村剩余40戶113個貧困人口,爭取2020年6月達到脫貧標準,這是杜昌麗念念不忘的幫扶工作目標。在她眼中,駐村幹部不僅要幫助貧困群眾提高收入,還要幫助他們提振精神面貌,才能形成脫貧內生動力。

  “她給我家買衣架、鞋架,我婆婆生病的時候還拎著牛奶去醫院探望,這樣的幹部總讓我心裏感覺暖暖的。我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就給她縫了四雙鞋墊。” 如今,甘白琴每天都把家裏收拾得幹幹凈凈,人也變得更自信。

  杜昌麗則把鞋墊珍藏了起來:“甘大姐手工縫制的鞋墊,就像是藝術品,要是用了不可惜了嘛。”

  一罐蜂蜜——“那些時刻,我的眼圈偷偷濕潤了”

  前不久晚上,駐村青年女幹部宋冰挨家挨戶給幫扶對象粘貼脫貧明示牌,第一家便給她準備了些紅豆,叮囑她過年回家帶給家人吃;第二家的鄉親給她準備了自家採的一小罐蜂蜜,説過年帶給家裏的老人。

  “那時,我的眼圈偷偷濕潤了。”宋冰説,自己會以適當的方式回饋贈送東西的老百姓,更會以全身心的工作投入,回報鄉親們的關愛。

  2017年,宋冰研究生畢業後到鄉裏工作20天,便被派駐威寧縣石門鄉泉發村幫扶。駐村兩年多,除了幾次外出培訓,幾乎每天都在村裏忙碌。“去年殺年豬的時候,有一天有三戶打電話讓我過去吃飯,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把門一關,躲在屋裏不敢出去。”她笑説,村民的關心時常讓她感動。

  受石漠化土地、大霧等自然條件限制,泉發村常年很多植物難以生長,只能種玉米、馬鈴薯,“窮根”難除。宋冰組織村民種過核桃,失敗後她愧疚不安。後來,她請來農業專家、開展試種後確證,草烏非常適合種植,近兩年,泉發村草烏産業從無到有,也讓老百姓看到了希望。

  每天,宋冰都會用村委會的喇叭宣傳政策、引導村民。“要是哪天村裏的喇叭沒有響,很多村民就會給我打電話,問我是不是沒有在村裏。”她告訴記者,自己能體會到村民對她的“依賴”,更能感受到村民對自己的“疼愛”。

+1
【糾錯】 責任編輯: 詹婧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豫園亮燈 喜迎新春
豫園亮燈 喜迎新春
賀蘭山冰瀑
賀蘭山冰瀑
世界冰雕能手盡展酷寒之美
世界冰雕能手盡展酷寒之美
新西蘭北島突發森林大火
新西蘭北島突發森林大火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54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