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冰雪+科技”:解碼冰雪大世界的創新“代碼”
2020-01-13 14:50:27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文互動)(1)“冰雪+科技”:解碼冰雪大世界的創新“代碼”

  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一支巨大的溫度計顯示,當地氣溫達零下20攝氏度(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新華社哈爾濱1月13日電  題:“冰雪+科技”:解碼冰雪大世界的創新“代碼”

  新華社記者楊思琪

  每年冬天,“冰城”哈爾濱都會誕生一座“冰雪王國”,滿足四方遊客對冰雪的期待和想像。

  復合冰材料讓冰雪結構不斷延展,LED點光源暈染出炫麗“冰花”,非線性冰建造型更新冰雪建築的現代審美……作為我國最大的冰雪主題樂園,第21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共使用22萬立方米的冰,通過一係列材料創新、技術創新、施工創新,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

  在這座“夢幻城堡”,佔據“C位”的當屬主塔——“冰雪之冠”。不同于以往西式城堡、中式城樓等古典建築橫平豎直、棱角分明,這座主塔遠眺像兩座連綿的山峰,又像洶涌的波浪,頗具線條感和流動性。它高40米,相當于15層樓高,用冰量2萬立方米,是本屆單體最大、用冰量最多的冰建景觀。

  本屆冰雪大世界設計師王曉雨説,主塔採用非線性雙子塔結構,運用建築業內流行的設計手法——參數化設計語言。在以往二維曲線冰建基礎上,團隊創新應用三維立體曲線,展現了剛與柔、力與美的完美融合。

  匠心不僅體現在設計上,也凝聚于雕工上。這些非線性的圓弧,都是冰建師在幾十米的高空,冒著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一刀一鏟手工打磨出來的。由于外表都是曲線,每300毫米就要做一個橫剖面圖紙,也就意味著每鋪一層冰就需要一張施工圖紙,設計師要與冰建師一起測量,找準位置和距離。

(圖文互動)(2)“冰雪+科技”:解碼冰雪大世界的創新“代碼”

  這是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拍攝的冰雪建築“光之旋律”(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除了“高大上”的冰雪建築,一些“小而美”的冰雪設計也讓人眼前一亮。“光之旋律”如同錯落排列的音叉,只要音樂響起,光柱就隨之律動,演繹聲與光的協奏;在“冰雪琴鍵”上,遊客踩上去便會發出清脆的音符,呈現人與景的互動……

  “日光下晶瑩如玉,月光下萬紫千紅。”夜晚,冰舞臺上燈光閃耀,如同一團烈火熊熊燃燒。王曉雨介紹,這是今年首次嘗試的LED點光源技術,也就是每個光源點都可以向周圍空間均勻發光,整塊冰面可以通過電腦控制變幻出各種圖案。

  以往,冰燈使用一節一節的傳統燈管,光線刺眼、連續性差,觀感不佳。2015年,LED燈帶“上線”,讓冰燈發光逐漸均勻。如今的“點光源”則讓燈光更加柔和細膩、明亮通透,也更加節能環保。

(圖文互動)(3)“冰雪+科技”:解碼冰雪大世界的創新“代碼”

  兩名南方遊客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體驗“冰火鍋”(1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思琪 攝

  在冰雪大世界一角,一座貝殼形狀的建築裏,不少遊客坐著冰椅子、圍著冰桌子,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享受“冰火兩重天”的樂趣。這是一座佔地600平方米的超大型冰殼建築。

  冰殼設計和技術提供方——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國際冰雪建築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羅鵬説,大跨度冰雪建築的背後,蘊含著材料、結構、設計、建造等方面的協同創新。“簡單來説,就是在水中增加某種物質,使冰的強度增大、韌性增強,克服冰屋內部空間小的局限,實現冰雪建築建造技術與冰雪復合材料的創新結合。”

  “傳統冰屋是用冰一層一層砌上去的,這個冰屋則是‘澆’出來的。”羅鵬説,從結構性能和空間需求出發,運用充氣膜結構定型;施工人員每天在膜外澆築復合冰材料。兩周之後,其厚度達到15至25釐米,再把膜撤掉,冰屋就基本建成了。考慮到冰屋內人多,熱氣容易成霧,屋頂上還設計了若幹個排氣孔。

  “用源源不斷的科技創新,為冰雪建築和冰雪産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羅鵬説,冰屋的建造不僅可以為餐飲、娛樂提供硬體設施,還能增加酒吧、迪吧、秀場、婚慶等項目,給遊客帶來更多新鮮體驗。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冰雪+科技”:解碼冰雪大世界的創新“代碼”-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45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