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吉林:春滿大棚驅寒“疫”
2020-03-10 15:58:56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長春3月10日電 題:吉林:春滿大棚驅寒“疫”

  新華社記者高楠、薛欽峰

  3月的吉林,春寒料峭。幾場大雪過後,黑土地披上銀裝。面對疫情,吉林各地棚膜生産不停歇,一棟棟建設標準的白色溫室大棚成方連片,一棵棵藤蔓攀長的蔬菜秧苗吐綠含英。白色的“海洋”、綠色的“銀行”,蓬勃發展的棚膜經濟驅散寒“疫”,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政府開“路” 專家進“棚”

  戶外飄著清雪,棚內溫暖如春。在四平市梨樹縣喇嘛甸鎮王家園子村的大棚內,一根根頂花帶刺的黃瓜爬蔓而長,生機盎然。“疫情嚴重那陣,人員不能流動,大棚接瓜苗都接不了。飯店也都停業,平時三四塊錢一斤的黃瓜,五毛錢一斤都賣不出去。”村黨總支書記王艷説。

  四平批發市場群、天鴻農業蔬菜交流群、遼寧蔬菜生産基地群……王艷的手機裏,與蔬菜銷售有關的微信群不下五六個。“春節前後,各個群都‘炸鍋’了。村屯設卡,物流不通,供需雙方都挺犯愁。”王艷説,“從2月4日開始,縣政府幫助菜農協調通行證,與周邊地區的大型農貿超市對接。菜價恢復了,菜農心裏也有底了。”

  為了減少疫情影響,梨樹縣園藝特産管理站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深入村屯大棚進行技術指導服務。“馬上要迎來棚膜生産最忙碌的季節,除冬季一直在生産的溫室棚外,全縣棚膜戶已經做好了冷棚生産栽種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梨樹縣園藝特産管理站站長曹國先説。

  因地制宜 錯位競爭

  在遼源市東豐縣佰晟源富硒木耳産業園區,近300棟大棚鱗次櫛比,場面蔚為壯觀。佰晟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付中海介紹,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帶動了周邊鄉鎮500多戶農民。

  如今,木耳産業已是吉林東部長白山區的標配産業項目。為了與長白山區的木耳錯位競爭,2015年起,佰晟源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研發富硒木耳,打造高端品牌,填補行業空白。

  “在普通木耳基礎上,將硒元素通過生物轉化加入原料中,把無機硒變成有機硒,價格走公司品牌能達到280元一斤,是普通木耳價格的7倍。”付中海説。

  隨著吉林省禁伐政策的實施,付中海將發展的目光瞄準了羊肚菌種植。“種植木耳70%的原材料是木屑,而羊肚菌是撒種式土地栽培,原材料主要以稻殼為主。”他説。

  從2017年試種至今,羊肚菌棚室已達150多棟,初具規模。“羊肚菌是名貴的食藥兩用菌類,一線城市需求量很大,市場供不應求。”付中海説,“食用菌在食品行業發展空間很大,公司正在謀劃延長食用菌産業鏈,研發即食産品、飲品,增加産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科學種植 農業資訊服務要先行

  松原市乾安縣大布蘇工業園區建字村村民李文江是種菜的老把式。2007年,他拜師吉林省“12316新農村熱線”蔬菜種植專家王學國,在茬口安排、肥水管理、嫁接技術等環節都得到了具體指導。科學種植讓李文江嘗到了甜頭,2015年,他成立了文江果蔬合作社,組織12戶農民建起了68棟蔬菜大棚。

  疫情到來,李文江犯了難。“往年2月1日開始嫁接,今年受疫情影響,找不到嫁接工人。”眼看著嫁接瓜苗一天天長大,李文江又撥通了“12316新農村熱線”。

  在農業專家梁琦的幫助協調下,經省農業農村廳信息中心、梨樹縣農業農村局和疫情防控辦公室的多方努力,李文江終于從梨樹縣請到了嫁接工人。大家起早貪黑搶農時,終于在2月29日前將20萬株瓜苗全部嫁接完畢。“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在專家指導下管理到位,按時移栽和定植,能保證5月下旬香瓜上市。”李文江説。

  梁琦認為,這次疫情對農業資訊服務也是一次考驗。農業技術服務能否快速解決農民所需,解決好農村資訊服務“最後一公里”,對于政府和農民來講,摸準做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吉林:春滿大棚驅寒“疫”-新華網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569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