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為何這裏的農民春耕不買種子?
2020-03-26 16:06:2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昌3月26日電 題:為何這裏的農民春耕不買種子?

  新華社記者范帆

  今年春耕,江西省吉安縣敖城鎮的種糧大戶王振並沒有像往年那樣,隔三岔五跑農資店張羅買種子的事情。

  “過去春耕要選種、買種,還要自己育秧,現在是直接向合作社買秧苗,他們還負責插秧。”早在春節前,王振就和吉安縣敖城鎮偉鳳糧食生産專業合作社簽約了一張“春耕訂單”,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由合作社負責提供秧苗以及統防統治的社會化服務,等到糧食豐收後,王振再以市場價格回售給合作社。

  “以前只聽説過建築工程外包,沒想到現在種田也能外包。”談起今年春耕的變化,王振感慨道,種田再也不用“肩挑背扛”,甚至還可以當起“甩手掌櫃”。

  王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人工拋秧,他的600多畝水稻要請60多個人,平攤下來畝均成本300元左右,現在有合作社開展機插服務,每畝地只要花費210元,光是插秧這個環節就能省下90元。王振説,他身邊有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選擇“春耕訂單”的模式,“種糧成本大大降低,關鍵是還不用擔心賣糧難”。

  從“買種子”到“買秧苗”,一紙“春耕訂單”背後,折射出農業生産的機械化和市場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

  在吉安縣敖城鎮偉鳳糧食生産專業合作社的育秧車間裏,記者看到育秧流水線正在高速運轉,工人們正在加底肥、灑水、蓋肥,一盤盤成品秧盤通過流水線迅速生産出來。而在旁邊的育秧大棚裏,一畦畦綠油油的秧苗擺放齊整、長勢喜人,這批秧苗一周後就可以直接移栽至田間。合作社負責人黃喜鳳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又接到鄰縣一位種糧大戶的600畝訂單,工人正開足馬力為客戶“趕制訂單”。

  “去年我們剛引進工廠化育秧設備的時候,只有不到500畝的訂單,隨著大家開始接受這種模式,今年的訂單面積已經發展到將近2000畝。”黃喜鳳説,現在合作社有烘幹機、高速插秧機、育秧流水線等機械化設備,除了滿足合作社種植的2000余畝水稻之外,還為周邊種糧大戶提供社會化服務,進一步降低他們的種植成本。

  在她看來,和傳統育秧相比,工廠化育秧不僅減輕農戶的勞作強度,而且統一選定品種、催芽管理的秧苗折損率低,品質和産量更高,有利于機械化耕作,從而實現增産,因此通過訂單將農事生産各個環節進行“外包”,已經成為田間地頭的新風尚。

  “隨著農業機械化日益普及,通過訂單將分散的小農戶集中起來規模化經營,可以引入現代生産要素改造小農戶,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提高産量、連結市場。”黃喜鳳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重慶萬靈古鎮引客來
重慶萬靈古鎮引客來
陜西西安:桃花灼灼鬥春芳
陜西西安:桃花灼灼鬥春芳
武漢市部分公交車恢復開行
武漢市部分公交車恢復開行
武漢:動物醫院裏的臨時“奶爸”
武漢:動物醫院裏的臨時“奶爸”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77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