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向大山要效益 從綠色中尋機遇——一個石漠化縣的生態致富經
2020-04-24 19:28:0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南寧4月24日電 題:向大山要效益 從綠色中尋機遇——一個石漠化縣的生態致富經

  新華社記者黃浩銘

  在廣西東蘭縣武篆鎮拉樂村,村民王有傑正在山林裏為油茶樹剪枝。作為村裏致富帶頭人,王有傑帶領拉樂村群眾種植1100多畝油茶,使3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穩定收入。

  東蘭縣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近年來,當地實施退耕還林,積極發展經濟林産業,走出一條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記者日前在江洞油茶核心示范區看到,連片油茶分布在群山之間,盤山而上的産業路從油茶林中穿過,種植戶正抓緊為油茶施肥。

  縣林業局油茶産業發展中心工程師韋孝海介紹,江洞油茶核心示范區所在地以前是荒山,零散分布著一些老油茶樹。2018年設立示范區後,政府修建産業路,幫助群眾改造和新種油茶。如今,核心區達3120畝,輻射周邊7500畝林地,帶動一批群眾脫貧致富。

  武篆鎮上圩村貧困戶羅智種有9畝油茶。羅智説,以前群眾在山上開荒種玉米,水土流失嚴重,玉米産量很低。産量越低,群眾越開荒,陷入越種越窮困境。退耕還林後,他開始種植油茶,原來的荒山逐漸變綠,原本夾雜著黃泥的溪水開始變清。

  “特別是近幾年産業路修通後,林業技術人員幫忙改造油茶低産林,提供種植技術培訓,油茶産量逐年上升。”羅智説,現在每畝油茶年産值1500元左右,他已經順利脫貧。

  板栗種植在東蘭縣已有400多年歷史,目前全縣板栗面積32.5萬畝。在隘洞鎮板老村的東蘭縣板栗産業核心示范區,原本樹冠高大的板栗嫁接後,産量和效益都得到提高。

  板老村貧困戶韓建凡説,林業部門免費幫助貧困戶進行低産林改造,為貧困戶提供技術培訓。他家有10畝板栗林,以前每畝年産板栗300斤,改造後預計今年畝産達500斤。按照每斤6元的平均收購價,收入達3萬元。

  2019年東蘭縣森林覆蓋率84.25%,林業産業已成為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支柱産業。縣林業局副局長石華介紹,全縣已形成油茶、板栗、核桃三大經濟林産業,帶動油茶生産、食品加工、冷鏈物流等發展,2019年全縣林業産業總産值達18.14億元,6.6萬余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退耕還林、生態公益林補償和相關林業特色産業中受益。

+1
【糾錯】 責任編輯: 施歌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伶仃夕陽美
伶仃夕陽美
珍愛地球 呵護家園
珍愛地球 呵護家園
武漢動物園有序恢復開放
武漢動物園有序恢復開放
彩蛋繪出“正能量”
彩蛋繪出“正能量”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6011259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