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長城腳下“鳳凰”來——京郊“國際村”探訪
2020-05-27 19:25:4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 題:長城腳下“鳳凰”來——京郊“國際村”探訪

  新華社記者羅鑫、樊攀

  從一個“不想讓孩子知道”的 “後進村”,到遠近聞名的“國際村”,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北溝村在過去10多年裏發生了“蝶變”。

  遠處,長城巍峨;近處,鮮花、綠樹裝點……春末夏初時節,記者走進這個位于慕田峪長城腳下的村莊探訪。

  很難想像,這裏十幾年前還是個“後進村”。“以前一下雨,村裏到處是泥,路被衝得坑坑洼洼,環境太差了。”村民黃俠榮回憶。

  “城裏的孩子回村裏時説,將來我有兒子,我就不讓他知道地球上有個北溝村。”村民們抱怨的話語讓村支書王全至今記憶深刻。2004年,王全擔任北溝村黨支部書記後,開始治理環境,培育文明新風,創新管理模式,村裏的路變得平坦幹凈了,《弟子規》《三字經》上的名句也以壁畫和文字形式躍然于路旁墻面上……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利用地處慕田峪長城腳下的地理優勢,加上鄉村環境的有效治理,這個昔日的“後進村”吸引了包括十多位外籍友人在內的投資者發展民宿旅遊業,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國際村”、網紅打卡地。

  “村子出名了,村民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王全説,“在旅遊消費拉動下,北溝村每人平均收入從2004年的4500元增長至2019年的28300元,增長了好幾倍。”

  “好多朋友來村子裏走一走、轉一轉的時候都跟我反映,説好像到國外的小鎮一樣,特別幹凈、安靜,很舒服。”村裏民宿“長城小院安逸園”老板靳曉靜從小在北溝村長大,借著民宿發展的“東風”,她和家人把陪伴她長大的小院重新設計裝修後開放營業,現在一邊種樹、收栗子,一邊經營民宿,不僅增加了收入,也提高了生活水準。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生態文化村……榮譽紛至遝來。

  “我們一個100多戶、300多口人的小村,拿到這麼多全國榮譽,真的很難,但也説明我們村真的發生了巨大變化!”王全説。

  北溝村的環境越來越美,關注度越來越高,已成京郊農村名副其實的小康村,如何將這份成果更好地延續,成為王全思考的問題。

  王全説,有必要建立長效管控機制,維護農村已有的發展成果。

  從2016年起,北溝村試點物業化管理,設置公益性崗位,解決了低收入戶、殘疾人家庭的就業問題,擔負起護林防火、長城管護、停車管理等職責。王全説:“開始很難,但我們堅持下來了,效果非常好,村民很認可。”

  “這種管理方式還節約了村級支出成本,使北溝村的管理更加規范,解放了村幹部,讓他們有更多精力為村民開展精細化服務,為全村謀發展。”王全説,“這讓我們較早就開始了垃圾分類,物業公司為每戶配備了分類垃圾桶,定期由工作人員收集、運輸到分類處理站,北溝村的居住環境上了一個臺階。”

  黃俠榮目前就在村裏的物業公司上班,每天負責村裏廣場和周圍區域的打掃工作:“就在家門口把錢賺了,不用在外面跑,我對這份工作挺滿意的。”

  談及未來,有著“很多想法”的王全説:“我最大的願望和追求就是幫助村裏人增收,過上更好的日子。另外,我們每年都要投資上百萬元建設基礎設施,進一步打造環境,這樣才能吸引城裏人、外國朋友到我們北溝村居住,今年也不例外。”

  如今,北溝村所在的懷柔區,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懷柔科學城。

  “有一些建設懷柔科學城的科學家和科研工作者也到我們這兒來住宿、研討,享受農村的自然環境。”王全説,“我們會把京郊懷柔的美麗鄉村打造成懷柔科學城的會客室、發布廳。”

  隨著疫情好轉,來北溝村的遊客人數在逐步增加,村裏也在加緊改建新房、疏通河道、修整設施……王全和村民們,正靜待更多遊客的到來。(參與採寫:田晨旭、夏子麟)

+1
【糾錯】 責任編輯: 吳咏玲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廣西環江:夏日田園美
廣西環江:夏日田園美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04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