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奶牛”——探秘“奶牛保姆”團隊的背後
2020-07-15 13:58:54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  題:“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奶牛”——探秘“奶牛保姆”團隊的背後

  新華社記者 謝昊

  在北京市延慶區的一家奶牛養殖場,耿鐵煥正在牛舍旁巡視。養殖場裏播放著音樂,奶牛有的站著,有的臥著。一排整齊的噴霧裝置分布在圍欄四周,數十臺大型電風扇飛快轉動,牛舍裏幾乎聞不到異味。

  52歲的耿鐵煥是北京大地群生養殖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2006年,只有小學文化的她開始與人合夥在村裏養殖奶牛。到現在,養殖場共有奶牛約1100頭,其中泌乳奶牛500多頭,日産生鮮奶約16000公斤,帶動周邊50家農戶增收致富。

  奶牛養殖並不簡單。不到10年前,由于採用傳統的養殖方式,合作社的收入只能維持正常運轉,更經不起奶牛疾病的侵擾和牛奶市場價格的波動。隨著養殖利潤越來越低,陸續有人退出合作社,耿鐵煥的壓力越來越大。

  一次偶然的機會,耿鐵煥通過延慶區畜牧技術推廣站接觸到一支被稱為“奶牛保姆”的團隊。聽説團隊成員都是奶牛領域的知名專家,還無償提供技術服務,耿鐵煥開始試著接受團隊專家的指導。

  “奶牛保姆行動”發起于2012年,由奶牛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係北京市創新團隊首席專家路永強牽頭。為解決奶業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問題,“奶牛保姆行動”聯合在京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推廣單位和相關企業,運用科技手段為奶牛養殖戶解決實際問題。

  “作為‘奶牛保姆’,我們像照顧嬰兒一樣照顧奶牛,讓養殖戶獲得實在的好處。”路永強説。

  奶牛養殖經常出現各種難題,若解決不及時,會給養殖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有一次,養殖場的奶牛連續一個月配種失敗,耿鐵煥憑借過去的經驗,嘗試各種辦法還是沒能解決問題,于是找到“奶牛保姆”團隊。

  了解情況後,“奶牛保姆”團隊12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第一時間趕往耿鐵煥的牧場。在經歷現場採樣、實驗室化驗後,最終確定是飼料配比有問題。經過針對性調整,奶牛終于成功進行了配種。

  在接受新技術、新産品的過程中,耿鐵煥的觀念也得到更新,逐漸將科學飼養、福利養殖、生態養殖、種養結合等理念運用到實踐中。

  在過去,合作社的奶牛每天産生幾噸的糞便,不僅清理成本很高,還滋生細菌和寄生蟲。在“奶牛保姆”團隊專家建議下,耿鐵煥在牛舍裏鋪上一層帶有發酵菌的鋸末,在分解糞便的同時,讓奶牛生活環境更舒適,産奶量和牛奶品質也得到提升。

  隨著經濟效益提升,耿鐵煥的養殖場規模越來越大,跟“奶牛保姆”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我們經常交往互動,親得跟兄弟姐妹一樣。”耿鐵煥説。

  跟“奶牛保姆”關係“親密”的,何止一個耿鐵煥。路永強介紹,行動實施以來,共培訓各類技術、管理人員7萬多人次,推廣新技術(産品)455項,覆蓋奶牛178.7萬頭次。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測算,通過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直接經濟效益達到17.09億元。

  實際上,“奶牛保姆行動”不是個例。從2009年開始,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開始陸續建設包括奶牛産業在內的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係北京市創新團隊。截至目前,共建立果類蔬菜、葉類蔬菜、食用菌、糧經作物、西甜瓜、生豬、家禽、奶牛、觀賞魚和鱘魚鮭鱒魚等10個優勢産業創新團隊。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程曉仙表示,創新團隊立足産業需求,解決産業中下遊成果落地問題,把更多的先進實用技術成果“落戶”到生産一線,是地方推廣體係和推廣機制的重要創新。

【糾錯】 責任編輯: 詹婧
載入更多
夏日林周風光美
夏日林周風光美
鐵嶺:濕地荷花美
鐵嶺:濕地荷花美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盛裝起舞 好戲連臺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青海:巧手繡香包 濃情迎端午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24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