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朋鍋”過晚年 幸福來敲門
2020-08-04 11:59: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4日電 題:“朋鍋”過晚年 幸福來敲門

  新華社記者張麗娜、徐壯、任耀庭

  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平地泉鎮花村互助幸福院,一對正在剪頭髮的白發蒼蒼“姐妹花”引起了記者注意。

  這對“姐妹花”的年紀加起來快160歲——妹妹傅蓉花76歲,姐姐田學珍80歲。她們不沾親、不帶故,卻因選擇來到花村互助幸福院而有了“朋鍋”的機會。

  “朋鍋”,當地方言中意為“搭夥過日子”。花村互助幸福院目前入住73戶114名老人,許多人老伴去世、兒女在外,幸福院像一個“朋友圈”,讓他們在這裏找到一起遛彎、嘮嗑的晚年夥伴。

  “2012年,我們整合了新農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和扶貧移民等涉農資金500萬元,改造了村裏的廢棄小學校舍,還新建了11幢平房,免費歡迎65歲以上的老人們前來養老。”平地泉鎮黨委書記劉亮介紹起花村互助幸福院的歷史。

  住戶張德禮爺爺是幸福院的第一批住戶,2012年底,他和另外5戶老人從鄰近的大井洼村搬來。

  “一開始也有顧慮,不種地了,我們吃啥?”張德禮回憶,“沒想到所有政策都能享受上,靠著最低生活保障和養老保險,我們兩口子每月能收入1000多元。幸福院分的屋子有42平方米,配齊了菜窖、涼房,還有60平方米菜地,比老家的土房條件好得多。”

  記者在張德禮家看到,幾個老人圍坐在炕上聊天,門前的菜地長勢喜人,朝南的主屋寬敞明亮。衛生間幹凈現代,抽水馬桶、太陽能熱水器等設施一應俱全。

  “集中居住、分戶生活、互相幫助”的模式在當地老人中逐漸口耳相傳。察右前旗旗委書記楊印説,剛開始,老人比較少,等部分老人適應這種養老模式後,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來到這裏。

  如今,察右前旗已經有了37處幸福院,入住6312名老人。一些幸福院,申請入住的老人甚至要“拿號等位”。

  老年人為何能很快適應這種養老模式?劉亮認為,“集中又分戶,比較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每家的幾分自留地,讓老人有營生,也能有一份歸屬感。”

  老人們有了歸屬感,情感的溫度也不斷上升。張德禮悄悄告訴記者,幸福院裏的鰥寡老人,已經有三對重新組合,再結緣分。

  2012年,班潤虎爺爺的妻子去世,孤單一人的他搬進了幸福院,雖然身體還挺硬朗,但許多事也得拜托院裏的其他老人幫忙。

  熱心的鄰居張桂英大媽看在眼裏,記挂在心,把同是孤寡老人的“老閨蜜”呂玉花奶奶介紹給了班爺爺。兩位“一人戶”老人惺惺相惜,越聊越熟,一來二去,“朋鍋”變成了“一個鍋”。

  “她的手藝不賴。”臉圓圓的班爺爺笑著説;“他能照顧我的糖尿病。”穿著花裙子的呂奶奶笑著説。

  在花村互助幸福院,活動廣場、文化室裏坐滿了悠閒的老人;洗衣房裏,全自動洗衣機、幹洗機嗡嗡翻轉。為了方便老人就醫,鎮上把村衛生所也設置在幸福院,鄉村醫生隨時隨地給老人們服務。

  烏蘭察布的一個個幸福院裏,“老有所養”的幸福就這樣生長。

【糾錯】 責任編輯: 詹婧
載入更多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32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