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雙橋河清引蟹來
2020-08-24 10:38:38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天津8月24日電 題:雙橋河清引蟹來

  新華社記者劉惟真、王井懷、劉英倫

  暑熱漸漸散去,天津市津南區雙橋河鎮西官房村廣闊的稻田中,綠油油的水稻正茂盛生長。細看田地裏,不少小螃蟹探出頭來,在水稻間悠閒地吐出串串氣泡。

  和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的村民王德亮蹲在田埂旁,臉上漾起欣慰的笑容。

  “前不久投了一批蟹苗到田裏,現在看著稻蟹長勢都好,我就放心了。”王德亮説。

  今年51歲的王德亮是西官房村有名的種田好手。隨著周邊工業園區的快速發展,不少村民選擇外出務工,王德亮卻一直堅守在田間地頭。

  稻田怎麼樣,老王最內行。

  此前,村裏環境臟、水質差,土地收成也不好。“當時村民的生活污水到處倒、垃圾遍地是,小河溝都成了臭水溝。”王德亮回憶説,村裏的土地多是鹽鹼地,受到周邊村鎮污水排放的影響,灌溉農田的雙橋河水質也一直不理想。雖然王德亮不辭辛苦地勞作,但水稻産量只能達到每畝五六百斤。

  近年來,西官房村的稻田迎來了發展轉機。《天津市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2018-2035年)》方案提出,在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之間建設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區,開展水生態環境治理、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其中,西官房村被劃入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一級管控區的范圍。

  三個污水處理站陸續建成、雙橋河水質不斷提升……隨著綠色生態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西官房村走上了高品質發展的道路,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灌溉水質的改善以及水係的打通,給西官房村傳統的稻田種植提供了“轉型”發展的新路徑。2019年,雙橋河鎮引入“稻蟹混養”模式,西官房村將土地集中流轉再開發,在部分田地開展示范試點,老王成了村裏“稻蟹混養”的帶頭人。

  雖然老王種稻經驗豐富,但“稻蟹混養”卻是頭一遭,最初他的心裏也直打鼓。“沒想到,到了去年的收獲時節,水稻不僅每畝增産200斤,河蟹也個個肥美,每畝收益跟過去比翻了一番。”王德亮自豪地説。

  “螃蟹對水質要求比較高,污水裏養不活。現在灌溉用水更清澈了,田裏養的蟹能給水稻施上‘綠色有機肥’,比之前更環保。”王德亮説。如今,稻田一側的水渠中水流清澈、魚翔淺底,幾只鳥兒展翅飛掠稻葉,不時在田埂間落腳棲息。

  王德亮望著遠處正飛過的鳥群説:“在田裏耕作時,時常能看到白鷺等等這些之前沒見過的候鳥。水質好了,水渠裏的魚兒也多了,還引來了不少野鴨。”

  “生態修復成效最直觀的衡量標準就是野生動物是否願意到這裏繁衍生息。目前在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的不少地方,我們已經能夠看到候鳥和一些珍稀的保護動物,説明它們對生態環境的認可程度在不斷提升。”天津市雙城中間綠色生態屏障區規劃項目負責人郭志一説。

  據天津市津南區委書記劉惠介紹,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僅津南區就植樹造林3.12萬畝,栽植喬灌木212萬余株、地被花草和水生植物近65萬平方米。

  “我們希望在生態屏障區打造綠樹、鮮花、植被、碧水相互映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氛圍,為京津冀地區增加一葉‘綠肺’,使人民群眾得以共用生態文明建設帶來的高品質發展成果。”劉惠説。

  已過處暑,豐收的秋日越來越近了。在稻田間穿梭的王德亮臉上淌著汗珠,眼神中充滿著期待。“明年我計劃在村裏的700畝田地上全部推廣‘稻蟹混養’,相信一定會有個好收成。”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載入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6112640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