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遭遇柑橘“癌症”之後——廣西恭城推動生態農業轉型升級調查
2020-09-21 09:59:1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新華社南寧9月21日電 題:遭遇柑橘“癌症”之後——廣西恭城推動生態農業轉型升級調查

  新華社記者王念、向志強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是一個老牌生態農業縣,但號稱柑橘“癌症”的黃龍病一度讓其拳頭産業柑橘幾乎遭遇滅頂之災。近年來,通過改良品種與技術、調整産業結構、推動三産融合等,恭城生態農業實現升級。

  浴火重生推動提質轉型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恭城縣逐步建立起“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到2000年年底水果總産、每人平均有果、每人平均水果收入均居全廣西第一。

  “那個時候每戶都種五六畝椪柑,房子樓上住人、樓下放果,每人平均年收入上萬元。”平安鎮陶莊村村民鐘昕回憶當年柑橘種植盛況時説。最多的時候,全縣柑、橙、柚種植面積達20多萬畝。

  2008年之後,黃龍病在恭城縣爆發,椪柑價格下跌、果園管護不到位進一步加劇病害蔓延。果農被迫砍樹,種植面積一度銳減至3萬多畝。

  痛定思痛,當地從品種、技術、種植方式等方面進行反思,探索新的發展道路。群眾提升了管護意識,政府部門抓好柑橘無病毒苗木繁育基地建設,加強防治技術和水果標準化種植培訓,引導成立合作社開展聯防聯控。

  記者在栗木鎮鵬宇兄弟高科技種植示范基地看到,上千畝柑橘樹蔚為壯觀,柑橘挂滿枝頭。基地負責人柴壽海介紹,他們與多所科研機構合作,引進柑橘新品種,蓋網棚進行封閉育苗,增強苗木對病害的抵抗能力,並運用信息技術實現對果園環境和果樹生長情況的實時監測。

  這個果園目前種植特早熟蜜桔、中熟臍橙、晚熟沃柑等不同品種,去年産果50萬斤,産值1000多萬元。在果園的帶動下,附近的果農常建林砍掉了桃樹,重新開始種植柑橘。

  恭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義林説,過去恭城椪柑是10月、11月採摘後,放到第二年賣,現在從8月到次年3月都有鮮果賣。目前全縣柑橘種植面積恢復到10多萬畝。

  多點開花完善産業體係

  最近一段時間,鐘昕忙著銷售紅心獼猴桃,“好果不愁賣,90%的果賣完了。”在柑橘遭遇黃龍病後,鐘昕改種桃李、絲瓜、苦瓜等作物,2016年又牽頭成立合作社,承包村裏100畝荒地,種植紅心獼猴桃,通過電商平臺推廣銷售。

  在恢復柑橘産業的同時,恭城縣積極調整農業産業結構,一方面大力培育芋頭、馬蹄、茶葉等産業;另一方面抓産業深加工,推動月柿、油茶等傳統優勢産業轉型升級。

  恭城種植月柿已有數百年歷史。近年來,當地推廣優質高端甜柿品種,已完成改擴種月柿5000多畝,新種甜柿1500多畝。記者在豐盛園農産品開發有限公司看到,倉儲、加工、包裝等車間完備。月柿冷鏈物流加工企業開發出柿餅、脆柿、果脯等産品,銷往泰國、俄羅斯等國家,月柿産業産值達20多億元。

  恭城縣還以生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為契機,提升生態農業發展品質。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建成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124個。2019年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産值達62.12億元。恭城被評為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並獲批柑、柿兩個水果類綠色食品原料基地。

  三産融合提升綜合效益

  百桌油茶宴、千人油茶舞……近日,第10屆恭城油茶文化節在恭城油茶小鎮舉行,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興致勃勃地品嘗油茶,體驗瑤鄉非遺文化。

  恭城油茶是恭城瑤族飲食文化的精華。近年來,恭城縣從原料基地建設、油茶餐飲、油茶文化等方面,推動油茶産業不斷發展壯大。2019年油茶産業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帶動3400多人就業。

  近年來,恭城縣堅持從全産業鏈的角度謀劃特色農業發展,推動一産、二産、三産融合,農業種植及配套、深加工、生態旅遊等協同發展。目前,恭城已建成月柿小鎮、油茶小鎮兩個特色小鎮。

  進入秋季,隨著連片柿子的成熟,蓮花鎮紅岩村遊客漸多。近年來,紅岩村從最初賣柿子轉為發展鄉村旅遊,村內開辦農家樂和餐館50多家,去年全村共接待遊客30萬人次。蓮花鎮形成了以月柿為主題的旅遊精品線路。

  在推進三産融合的基礎上,恭城縣大力打造集休閒度假、醫養保健等為一體的生態産業發展新模式。恭城縣委書記鄧曉強表示,恭城縣正發揮生態、文化等優勢,通過引進、整合資源,加快推進生態農業與康養産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培育壯大生態康養新業態。

【糾錯】 責任編輯: 徐宙超
載入更多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月亮山梯田搶秋收
秋日黃河美
秋日黃河美
綠色墨脫
綠色墨脫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766112651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