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推動高品質發展調研行】皖浙“對賭”留住一江清水
2019-06-17 10:46:09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網合肥6月17日電(李東標)“過去,村裏的垃圾都被倒在河邊,房前屋後更是臟亂不堪,一遇到雨天漲大水,垃圾都被衝到河裏了。”安徽休寧縣流口鎮茗洲村地處新安江上游,63歲的村民張大順一直生活在江畔,對這裏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非常熟悉。

    新安江源頭。新華網發(程天石 攝)

    最近幾年,張大順發現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茗洲村正在經歷一場蛻變:不僅亂砍濫伐現象幾乎絕跡,以往隨處可見的垃圾也難覓蹤影,而往常難得一見的野鴨、白鷺、鴛鴦等,開始成群結隊出現在村頭的水面上,令人眼前為之一亮。更讓他想不到的是,每逢節假日,來自上海、南京、湖北等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在張大順看來,如今的茗洲村新修了水泥路,建了路燈,衛生條件也大為改觀,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生活越來越好了。“我現在種了八九畝茶葉,平時外出打零工,年收入有十幾萬元。”張大順高興地説。

    這些“改變”得益于皖浙兩省在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經過兩輪試點,新安江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泛舟穿行于其中,宛如置身于一幅流動的水墨畫。新安江流域也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制度效益的多贏。

    “億元對賭”撬動新安江生態環境保護

    “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新安江發源于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流域總面積11452.5平方公里,幹流總長359公里,平均出境水量佔千島湖年均入庫水量的60%以上,是下遊地區重要的戰略水源地,也是華東地區的生態安全屏障。

    新安江上游風光。新華網發(程天石 攝)

    2012年起,為了扭轉千島湖水體富營養化水準加劇、入庫水質逐步惡化的趨勢,財政部、原環保部等有關部委在新安江流域啟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首輪試點,設置補償基金每年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3億元、皖浙兩省各出資1億元。如果年度水質達到考核標準,浙江將撥付給安徽1億元,否則相反。2015年起,皖浙兩省又啟動為期三年的第二輪試點,中央財政資金支援外,皖浙兩省出資均提高到2億元。從2018年開始,第三輪試點也全面實施。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上下遊建立聯席會議、聯合監測、汛期聯合打撈、應急聯動等跨省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統籌推進全流域聯防聯控,走出了一條上游主動強化保護、下遊支援上游發展的互利共贏之路。

    來自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上游黃山市通過實施農村面源污染整治、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工業點源污染整治、生態修復工程、環保能力建設等5大類262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30.8億元。7年來,黃山市持續推進和開展河面打撈、河道疏浚、增殖放流、採砂治理等20項工作,累計拆除網箱6300多只,關閉搬遷禁養區家畜禽養殖場124家。

    此外,黃山市以強化城鄉垃圾污水治理為重點,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推進農村“三大革命”,大力推進農村改水改廁工作,中心村平均改廁率達80%以上,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以上。新安江流域共建設城鎮污水收集管網555公里、雨污分流管網329公里。

    據黃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態建設保護局副局長畢孟飛介紹,試點實施以來,流域總體水質為優並穩定向好,跨省界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品質二類標準,每年向千島湖輸送60多億立方米幹凈水,千島湖水質實現同步改善。

    “小投入”換來生態環保“大效益”

    家住黃山市屯溪區的維修工人陳小鎮,由于工作原因長年往返于城市和鄉村之間,説起近年來當地生態環境的變化,一些細節讓他印象深刻:“這幾年,在河道上採砂的少了,河水越來越清澈、幹凈。村裏的衛生有專人打掃,幾乎每家每戶門前都有垃圾桶,環境確實比以前好多了。”

    休寧縣流口鎮流口村“生態美超市”。新華網發(陳佳 攝)

    與環境一起變化的,還有村民的環保意識。在休寧縣流口鎮流口村“生態美超市”。每周,村民將撿拾收集的煙頭、煙盒、塑膠袋等廢棄物,集中拿到超市,兌換醬油、肥皂、味精等生活用品。

    “自從有了生態美超市,村裏的煙頭都很難找了。”不少村民感慨。

    據了解,像這樣的超市目前在黃山市共有142家。這種“以物易物”的方式,讓村民得實惠、轉觀念、見行動,推動形成“戶分類、村收集、鄉運轉、縣市處理”垃圾處理生態鏈條,逐步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目標。

    畢孟飛介紹,村民通過“變廢為寶”得到實惠,極大改變了原來隨手丟棄垃圾的不良習慣,激發了村民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鄉村環境美化和良好風尚養成。

    “從最初的不理解到理解,再到主動參與,政府小投入換來了生態大效益。”

    畢孟飛説,下一步,將通過開展“好人好事”“美麗庭院”“好媳婦、好婆婆”等評比活動,進一步完善積分兌換制度,讓“生態美超市”在提升村民環保意識的同時,還能促進鄉風文明。

    立足生態優勢做好特色文章

    一江清水,流出了生態富民的大産業。

    位于新安江源頭的休寧縣鶴城鄉右龍村,大片的有機茶園沐浴在陽光下,放眼望去,滿目翠綠。

    航拍右龍村有機茶園。新華網發(程天石 攝)

    “這裏種植的有機茶,擁有天然優勢。由于周邊生態環境好,沒有污染源,泡出來的茶,口感特別好。”方國強是土生土長的右龍人,1997年開始嘗試種植有機茶。讓方國強自豪的是,由于品質好,他的有機茶還遠銷到歐洲市場。

    目前,方國強的合作社茶葉種植規模已達3萬畝,其中有機茶園6800多畝,年産值2億元,並帶動了1000多戶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來,隨著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順利推進,越來越多的村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這讓方國強很是欣慰。“很多村民對環保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主動控制化學肥料的投放,種植有機茶。”

    方國強的生意正越做越大。離右龍村不遠,一座佔地一萬多平方米的名優茶加工廠正在建設中,計劃于今年9月底完工。下一步,他還謀劃按照“茶旅融合”的模式,打造一個集有機茶生態旅遊、度假、休閒娛樂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基地。

    依托“茶産業”,做好“大文章”。近年來黃山市以現代生態農業作為茶産業的發展方向,推動綠色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發展,茶産業核心競爭力全面提升,2018年黃山市茶葉一産産值達34.28億元。

    為了盤活生態資源,黃山市還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打造新安江百裏大畫廊,建設環保、交通、農業、旅遊等42個項目,促進鄉村旅遊、休閒養生、攝影寫生、徽州民宿等業態發展,使之成為皖浙交界處重要的旅遊集散地和亮麗的旅遊名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將充分發揮上游地區的自身和區域優勢,積極探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新路徑,推動實現環境與發展良性迴圈,加快建設山水相濟、人文共美的新安江生態經濟示范區,努力打造新安江流域綠色發展和‘兩山論’轉化示范區。”畢孟飛説。

+1
【糾錯】 責任編輯: 房子妤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護
一片林·一群人·40年守護
國際油畫展“添彩”中俄博覽會
國際油畫展“添彩”中俄博覽會
國際·一周看天下
國際·一周看天下
青藏高原首次進口瓶鼻海豚
青藏高原首次進口瓶鼻海豚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203112463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