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北京門頭溝:市民分享垃圾減量經驗
2020-05-30 09:08:37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5月29日上午,朝陽區小紅門鄉鴻博家園三社區“小手拉大手”全民參與垃圾分類投放啟動儀式上,10名小學生成為社區垃圾分類指導員,孩子們認真地與居民志願者一起進行模擬投放,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本報記者 程功攝

  “日常做飯遵循少量原則,夠吃即可,能不剩飯就不剩飯”“儲存食物多用玻璃器皿,少用塑膠保鮮袋”“‘垃分寶典’隨時查,千萬別怕麻煩”“包裏常備環保袋,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膠袋”……昨天下午,門頭溝區政府召開了一次垃圾分類計量分享會,5位機關職工通過連續15天不間斷計量家庭垃圾日産生量,陸續養成垃圾分類習慣,並交流分享了開展垃圾分類過程中發現的垃圾減量經驗。

  記者了解到,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近一個月,為了幫助居民早日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門頭溝區政府早在本月中旬就在全區機關幹部中選出了50人,為他們發放垃圾分類計量卡、彈簧秤和可降解垃圾袋,要求大家對家中每天産生的垃圾進行分類並稱重。經過15天的計量統計,不少人發現,自己家中的垃圾産生情況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大家看,這就是我家15天垃圾産生的數據變化,説實話,這一稱重計量才發現,原來家裏每天産生的垃圾裏,廚余垃圾才是佔大頭兒的。”來自門頭溝區環衛中心的職工周穎説著,指了指身後大螢幕上的一張曲線圖,橙色、藍色兩條折線,清楚地反映了家中每天的垃圾産生情況。周穎説,垃圾分類之後,家中的其他垃圾日産生量大多在0.2千克到0.5千克之間,而廚余垃圾的産生量普遍維持在0.6到0.8千克之間,這期間還有兩天的廚余垃圾量突破了1千克。周穎坦言,“因為那兩天的飯做多了,産生了大量的剩飯剩菜,還有一天的其他垃圾量陡增也是因為那天買的商品過度包裝了。”周穎説,這15天的稱重計量過程,也讓她總結出不少從源頭實現垃圾減量的小經驗,“比如,以前做飯總想著多做一點兒吧,別不夠吃,但其實沒必要,夠吃即可,應該遵循少量原則,否則不但容易産生廚余垃圾,吃剩菜剩飯對身體也不好。”此外,周穎也提出,儲存食物可以多用玻璃器皿,減少一次性保鮮袋的使用,外出時可在包裏常備環保袋,避免使用塑膠購物袋。

  門頭溝區政府辦“90後”職工李丹青的垃圾分類稱重計量卡上,有一天的廚余垃圾量也驟然增加。原來,李丹青業余時間也像不少年輕人一樣喜歡看主播帶貨,有一次跟風買了不少鮮花,但收貨後發現有品質問題,一大捧鮮花變成了廚余垃圾。“所以我覺得,要想做到垃圾減量,還要控制好自己的購物欲,避免買買買之後的扔扔扔。”李丹青説。另外,李丹青建議在廚房裏能用抹布就用抹布,減少不必要的廚房紙張使用。她還提到,為了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她在家裏根據不同區域的需求擺放了垃圾桶——廚房産生的大部分垃圾都是廚余垃圾,所以廚余垃圾桶就擺在廚房、可回收物垃圾統一收納到陽臺、其他垃圾桶放在衛生間、有害垃圾量少就準備一個收納盒即可,“要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最重要的就是別怕麻煩。”

  另外,來自區委辦的年輕小夥牛鎮提出,家裏有老人的,對垃圾分得不仔細,作為年輕人的子女可以幫忙再檢查一遍;來自區城管委的職工胡靜和來自區住建委的職工劉彥博還分別通過親子遊戲的方式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通過“小手拉大手”養成家庭垃圾分類的習慣。

  市城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類似的垃圾分類計量分享活動接下來還將在北京海關等多家黨政機關和全市多個社區廣泛開展。(記者 王天淇) 

+1
【糾錯】 責任編輯: 彭嘉靖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四川滎經:修復茶馬古道
廣西環江:夏日田園美
廣西環江:夏日田園美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冰雪世界的前進營地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重慶高校大學生有序返校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5439112605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