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京西老礦區將崛起工業遺存文旅區
2020-08-07 16:44:15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在木城澗煤礦千軍臺坑,工人正在對巷道進行改造。記者 鄧偉攝

  隨著最後一座煤礦——大臺煤礦的退出,北京從今年起告別千年採煤史,但老礦區的轉型之路還在探索中。記者昨天獲悉,京能集團下屬京煤集團聯合華北科技學院,利用礦區建築和井下巷道,正在打造國家級安全生産事故預控與應急處置技術實驗實訓和科普基地。目前基地正進行基礎設施改造,預計9月中旬亮相。

  昔日門頭溝至大臺的運煤專線未來也將被激活,串起沿線四個礦區,在青山綠水間打造集文旅、康養與戶外運動于一體的生態文旅區。

  牽手高校

  煤礦遺存變身科研基地

  京煤集團千軍臺礦區位于門頭溝區大臺街道,距北京城區60公里,礦區總佔地面積超10萬平方米,井下保留有9000米巷道。2015年煤礦關停後,一直在摸索轉型。

  機緣巧合的是,京煤集團與位于河北燕郊的華北科技學院一直保持技術交流往來,高校師生常常到礦上做科研課題。京西煤礦離華北科技學院比較近,高校希望能保留一部分巷道進行井下實訓。

  于是,經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批準,依托中央安全生産預防及應急專項資金,由京煤集團和華北科技學院聯合共建的項目——“國家級安全生産事故預控與應急處置技術實驗實訓和科普基地”最終落戶京西。基地總投資3億元,包括京西科研基地和京東實訓基地兩部分,其中京西科研基地選址就在千軍臺礦區。

  “落實減量發展,基地不新建建築,總體上不改變礦區原有結構和環境。”京煤集團華科項目部負責人周彥軍介紹,將利用礦區關停後的1.9萬平方米地面建築和3000多米井下巷道,建成國家級礦山、城市地下空間和地鐵交通等防災減災救災科研實驗室和救災演練培訓、科普基地。地面上,將建調度展示中心、檢測檢驗中心、事故分析評鑒中心等17個實驗室;在井下,將搭建包括無人掘進、無人回採、礦山地質、通風測定等10個實驗模組。

  沉寂5年

  老礦區恢復生機

  相比這條山溝的其他煤礦,千軍臺煤礦最靠裏。2015年停産後,除保衛科留守看攤兒外,礦區幾乎再沒有外人進入。如今,200多名工人正在現場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沉寂5年的礦區,正逐步恢復生機。

  走近礦口,一股強勁的涼風迎面襲來,過去礦工就從這裏下井。往裏走100多米,巷道內的小火車軌道、排水溝,墻上的管線、指示牌等清晰可見。工人們正在進行巷道加固、地面鋪磚。過段時間,一批採煤老設備將“回到”崗位,形成一個真實的採掘面,還原採煤場景。

  周彥軍是一位老礦工,從1988年大學畢業後就來到礦上。在他眼裏,熟悉的老礦區正在發生巨變:過去礦區建築都是奔著安全生産建的,經過一番改造,漸漸有了文旅味兒。

  礦區原來的小商店與二層食堂,加裝樓梯上下打通,將改為帶有茶吧的圖書室,還設有賞景露臺;辦公樓加裝保暖層後,將改為上下鋪床位的青年旅社,方便學生到此實習學習;一批實驗室、主題教室改造也即將收尾,過段時間實驗設備就將入駐;礦區一景——當年礦工們修建的“龍墻”,經過維修粉刷,光彩重現……

  過去封閉管理的礦區,如今開始盼著人來。為此,礦工宿舍通過二間合一間,改造成140間帶有獨立衛浴的客房;礦工食堂變身為滿足150至200人就餐的自助餐廳。部分礦區特色將被保留下來,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礦工文化廳、禮堂,將修舊如舊,打造“懷舊俱樂部”,未來遊人到此,將可直觀感受到昔日的礦區生活場景。

  轉型文旅

  盤活京西煤礦工業遺存

  預計9月中旬,京西科研基地就將亮相。基地將主要面向全國安全監察幹部、在京地礦院校大學生等客群,在滿足科研實訓需求的基礎上,還將承接社會企業及單位各種會議、培訓、團建、拓展等活動。

  周彥軍表示,未來基地將打造成集科普、培訓、體驗、親子互動、文化展示、遊玩、住宿、餐飲等功能于一體的文旅項目,形成應急培訓、企業團建、研學旅行、親子教育、大眾休閒5大服務。

  下一步,京煤集團將打造“一線四礦”京西煤礦工業遺存文旅區。“一線”就是門大線,是門頭溝到大臺的運煤鐵路。這條鐵路歷史悠久,是詹天佑京張鐵路的輔助鐵路。隨著煤礦退出,這條鐵路已閒置下來。“四礦”是指王平、木城澗、大臺和千軍臺煤礦。

  在開發“一線四礦”,加快盤活京西煤礦遺存的同時,也將帶動門頭溝農村的經濟發展,讓周邊老百姓能從中受益。(記者 孫傑)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文敏
載入更多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遊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非遺入校園 假期亦快樂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中國西北角:有個村子叫神座
彗星與巨石陣
彗星與巨石陣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126339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