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梁書》:一部修撰時間比朝代還長的史書經歷了什麼
2020-09-29 11:04:25 來源: 中國青年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梁書》修訂本

  姚氏父子簡約流暢的行文,精準刻畫的筆觸,讓那些來自短促而遙遠的梁朝之人,依然鮮活閃耀于書冊間——《梁書》重現了一個朝代的生動氣息。

  現在國産劇裏的“歷史架空劇”,往往是虛構了一個朝代背景,恣意講述帝王將相朝堂博弈的故事。不過,觀眾們還是會樂此不疲地想去挖掘,也許“架空”的背景也在真實朝代裏有跡可循,那些攪弄風雲的人物也能在歷史上找到原型。

  近年來的“架空劇”佳作,如《瑯琊榜》《慶余年》《鶴唳華亭》等,都有非常熱情的觀眾去對照歷史。很巧的是,這幾部劇多多少少都有南北朝時期的影子。鮮少被關注、頗為“冷門”的朝代,或許潛藏著更大的藝術創作空間,比如“蕭梁”,梁朝。

  前一陣子,中華書局點校本《梁書》修訂本線上上舉行新書發布會。那場發布會的時間特別有意思,下午5:02至5:57,精準對應了梁朝建立與滅亡的時間:西元502~557年。

  梁朝自開國至滅亡,僅僅56年。一提起這麼一個短暫的王朝,大眾往往會先想起兩個人:一口氣在位長達48年(佔據梁朝6/7的時間)的梁武帝,以及在坊間人設非常“男神”的昭明太子。要真正了解他們,毋庸置疑,《梁書》是最靠譜的渠道。

  《梁書》56卷,包括帝紀6卷、列傳50卷,是紀傳體斷代史,記述了南朝梁王朝自開國至滅亡56年的歷史,是唯一完整傳世的梁代史籍。

  相較梁朝短暫的歷史,更神奇的是《梁書》的修撰時間。盤一盤《梁書》的撰寫過程,若從陳末姚察負責編撰梁史算起,至唐貞觀十年成書,姚察、姚思廉父子撰寫《梁書》的時間,前後共計有50多年之久;如果從梁朝末年,姚察參與國史撰寫就算起,那麼總時長多達80多年。無論哪種演算法,《梁書》的成書總時長,幾乎等于或大于梁朝整個朝代的時間,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像一個段子?

  梁王朝是南朝蕭齊之後,由蕭衍建立的政權。蕭衍為南齊宗室疏屬,齊末任雍州刺史,趁政局混亂,自襄陽舉兵東下,攻佔建康(今江蘇南京),于齊和帝中興二年(西元502年)稱帝,國號梁。

  蕭衍為高祖武皇帝,在位長達48年,幾乎覆蓋了梁朝大部分時間軸。且不説南北朝,梁武帝在中國古代皇帝裏也是在位時間Top 5了,他之後梁朝又傳了三位皇帝,三人分了梁朝僅剩的1/7時光。太平二年(西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立陳朝,梁朝滅亡。梁朝前期疆域與南齊略同,北面以淮河與北魏為界,南北對峙,北魏分裂成東魏、西魏後,形成鼎足三分局面。梁末,疆土喪失大半,只剩長江下遊以南的東南一隅之地。

  《梁書》是唯一完整傳世的記述南朝梁代歷史的重要典籍,唐代官修正史之一。在姚察、姚思廉父子撰成《梁書》之前,已經有多種梁史存在,但今都已亡佚,完整傳世的梁代史籍,僅有姚思廉《梁書》一種。姚思廉《梁書》主要依據梁朝史官所修國史,“又採謝炅等諸家梁史續成父書”,對前人相關史著也有吸收,保存大量原始史料。

  後人看到《梁書》的署名是姚思廉,此處有一個重要知識點:《梁書》實際上是姚察、姚思廉父子相繼編撰而成。

  姚察(533~606年),字伯審,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歷仕梁、陳、隋三朝,在陳朝官至吏部尚書,陳亡入隋,為秘書丞。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作名簡,以字行),因父姚察入隋遷關中,遂為雍州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姚思廉在陳為揚州主簿,入隋官至代王侑(即隋恭帝)侍讀,在唐為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受到唐太宗的禮遇,官至散騎常侍。

  梁朝末年,20歲出頭的年輕人姚察開始協助修撰國史,入陳後歷為史官,負責編撰梁史和陳史。隋開皇九年(西元589年),姚察受敕編撰梁陳二代史。在臧世俊的《<梁書>略論》中提到,姚察很受隋文帝賞識,隋文帝曾對朝臣説:“姚察學行,當今無比,我平陳,惟得此一人。”

  一個出身梁朝的人,編纂史書編到了下下個朝代,仍未完成,臨終前不得不將這份大業托付給兒子接力。姚察真的不是拖延症,而是因為態度高度嚴謹,非常完美主義,不願意草率成書、敷衍了事。

  范文瀾在《正史考略》中寫:“經父子兩世,纂輯之功始就,蓋作史之難,不難于敘述,而難于考訂事實,審核傳聞,故不能速就耳。”

  對于《梁書》《陳書》修撰時間之久,學界也有其他研究和解釋,例如認為姚氏父子親歷幾朝更替,歷史書寫多有忌諱,受到諸多方面牽掣。另外,姚思廉還要編撰其他史書,忙得焦頭爛額,不能將精力完全投入《梁書》《陳書》的修撰中。

  姚察未成書而卒,臨終囑咐兒子姚思廉“博訪撰續”。姚思廉大業年間接手補續梁、陳二史,後因戰亂,亦未成書。唐初修南北朝諸史,姚思廉奉詔撰修梁、陳二史,至貞觀十年(西元636年)正月撰成。《梁書》和《陳書》的修撰,歷經陳、隋、唐三朝,“更數十歲而後乃成”。

  《<梁書>略論》指出,《梁書》 經歷幾個朝代,從私著到詔修,最後納入官修才最終定稿,“正因為如此,《梁書》的成就超過了同時代官修的幾部史書”。文字上,行文簡潔,“姚氏父子修史用的是自由、質樸的散文,語言精煉,結構緊密,卓然突出于當時衰靡的文風之上”。

  趙俊的《<梁書>、<陳書>的編纂得失》一文指出,姚思廉延續了父親姚察行文質樸的文風,“姚氏父子受《漢書》影響較深,追求秦漢文章的古樸,反對駢文的輕艷”,“思廉為人嚴謹,不輕信奇聞異事,不好採瑣事入史”。

  很多研究者都對姚氏父子的文筆和敘事能力給予充分肯定,修撰史書,其文字也很好讀、耐讀。這若是生在現代,或許姚氏父子能成為暢銷書作家。

  比如,它描寫戰爭就很好看。鄧武蓉、史素昭在《試論<梁書>、<陳書>的文學性》中分析,《梁書》中對邵陽之役的描寫,梁、魏在邵陽洲附近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作者的文字“騰踔飛揚”,並且描寫的筆力頗得《史記》的精髓:“……風怒火盛,煙塵晦冥,敢死之士,拔柵斫橋,水又漂疾,倏忽之間,橋柵盡壞。而道根等皆身自搏戰,軍人奮勇,呼聲動天地,無不一當百,魏人大潰。元英見橋絕,脫身遁去。魏軍趨水死者十余萬,斬首亦如之。”

  《試論<梁書>、<陳書>的文學性》指出,《梁書》寫人亦善寫“獨至”,寫出人物獨特的個性。“同是開國之君,蕭衍文武兼備,陳霸先勇武果斷;同為亡國之君,蕭方智膽小怯懦,陳叔寶醉生夢死;同是武將,曹景宗急躁好動,呂僧珍肅恭禁省,侯安都縱誕輕佻,蕭摩訶謹厚恭順。人物性格各異,形象栩栩如生”。

  姚氏父子簡約流暢的行文,精準刻畫的筆觸,讓那些來自短促而遙遠的梁朝之人,依然鮮活閃耀于書冊間——《梁書》重現了一個朝代的生動氣息。

  我們還可以品品《梁書》寫大家感興趣的昭明太子的部分。“男神”昭明太子蕭統,“生而聰睿”“體素壯”,“性愛山水,于玄圃穿築,更立亭館,與朝士名素者遊其中。嘗泛舟後池,番禺侯軌盛稱‘此中宜奏女樂’。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隱詩》曰:‘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侯慚而止。出宮二十余年,不畜聲樂。少時,敕賜太樂女妓一部,略非所好。”

  透過《梁書》,昭明太子確實還挺迷人,才華橫溢,清雅而正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再短的朝代,在史書裏也會擁有姓名,擁有一個王朝的大起大落、帝王將相和平民百姓的悲喜。(任桉書)

【糾錯】 責任編輯: 劉勉
載入更多
秋日海岸
秋日海岸
秋日海上魔鬼城
秋日海上魔鬼城
稻田飄香收獲忙
稻田飄香收獲忙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新疆旅遊業“回暖” 阿勒泰秋季旅遊升溫加速

01016021000000000000000001110000139405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