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與專業相悖的“慣例”是積弊
2018-11-22 08:50:24 來源: 南方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盡管公眾和業內人士不約而同地對蘇州太湖馬拉松衝刺階段志願者向中國選手何引麗遞國旗的做法提出了批評和質疑,但賽事運營者好像並不覺得這是個大問題。運營方智美體育集團的一名負責人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披著國旗去衝線是一個慣例,是對中國選手的一種禮遇、一種尊重”,不會改變這一“慣例”。

  表面上看,或如一部分態度溫和者所説,此次志願者的做法之所以引發了爭議,是“時機問題”。假如當時何引麗不是在與埃塞俄比亞選手爭奪女子組冠軍,或者是遙遙領先,很可能會如賽事組織運營者期待那般,披著國旗衝過終點,迎接觀眾的掌聲和歡呼。現在,運營者很可能還會援引何引麗不希望苛責志願者的回應為這種安排作注腳。然而,這些都並不能從根本上為其不專業之舉提供充足理由。對組織運營者來説,一場馬拉松賽可以被賦予很多意義,例如,到了一個傳統深厚的城市可以冠之以“文化馬拉松”,換到一個山清水秀的城市又搖身變成“美麗馬拉松”,等等。然而,作為一場運動賽事,其賽事規則、要求的訂立,首先應該體現專業性,符合運動規律,這應該是也必須是底線。

  專業地組織好一場賽事,這既是公平競技原則的要求,也是對運動員的一種保護。從這個角度説,對任何一種性別、一種國籍參賽者在比賽過程中給予特殊“禮遇”,都是對對手乃至其本人缺乏起碼的尊重。正因為如此,賽事運營方事後拋出的各種解釋,都像是一廂情願、自説自話的狡辯。那位負責人説“中國選手披著國旗來衝線,這個場面是非常震撼的”,但在觀眾眼裏,衝刺階段兩位選手的你爭我趕、一決雌雄的場面,何嘗不震撼?如果何引麗戰勝了盛産長跑健將國度的選手,不是更令人鼓舞?那位負責人還説“運動員是自願去選擇披國旗的,而不是強迫”,然而,當運動員在場上爭分奪秒、接近身體極限時,讓他們做競技之外的選擇題,豈不變成了幹擾和負擔?

  近年來,馬拉松賽事井噴似的在全國各個城市落地開花。統計顯示,2014年,中國田徑協會注冊備案的馬拉松及相關路跑賽事只有51場;到了去年,各地舉辦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800人以上規模)已高達1100場,參賽人次近500萬。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馬拉松賽事,通過跑步強身健體,形成一種全民運動風潮,莫説可以為專業競技儲存後備力量,其本身就傳遞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健康與美的追求。對賽事運營者來説,這當然是商機,但無論如何包裝、運作,都不能忽視專業性要求。馬拉松剛興起那會兒,恰恰是一些組織運營者忽視了選手的健康要求,結果出現了數起猝死悲劇。前不久,青島海開工拉松賽後,有參賽者發現完賽包裏的飲料是過期産品,有選手飲後出現身體不適。這些從不同側面説明,只有把專業的工作做到位,賽事才是成功的。捧著“慣例”説事,殊不知與專業相衝突的“慣例”是積弊。

  蘇州馬拉松賽事運營者聲稱不會改變遞國旗的“慣例”,不知道是面對公眾質疑強撐門面呢,還是發自內心地認為是志願者的“無心之過”,更不知道所謂的接下來“會和各個組委會再去明確、細化競賽組織和服務標準”能否有效避免場外因素對選手的幹擾。無論如何,一場馬拉松賽辦得專業與否,參賽者應該能切身感受得到,完全可以“用腳投票”,各個城市也應該本著對參賽者負責的態度,在選擇合作者時多一些專業考量。(張東鋒)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潔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漠河迎來入冬最低溫
漠河迎來入冬最低溫
山火肆虐後的天堂鎮
山火肆虐後的天堂鎮
蜂鳥戲花
蜂鳥戲花
探訪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
探訪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61123749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