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不得通過微信留作業”的教育啟示
2019-02-22 09:17:48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日前,教育部在發布的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2884號提案答復中表示,將明確教師不得通過微信等社交軟件布置作業,不得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這是否意味著家長可以借機“偷懶”,意味著教師將回歸傳統“大包幹”式的教育方式?家校共育需要厘清的邊界到底在哪裏,這一切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即時通訊軟件的普及讓教師和家長間有了更加便捷的交流,開啟了家校共育的新時代。然而,這樣的變化,也讓教師和家長之間本應厘清的教育責任的邊界變得愈發模糊起來:

  一方面,教師在學校批改作業時只看結果不重過程,頻繁利用社交軟件布置大量學生很難獨立完成、甚至教師自己也無暇批改的作業;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家長則開始疲于在社交軟件上應付來自教師的各種要求,幫孩子完成層出不窮的實踐課題,甚至被迫批改孩子的作業,最終出現作業“考家長而不是考孩子”的荒誕情景。

  事實上,社交軟件布置作業只是家校共育時代下教學方式的更新,本應起到提升教育效率的作用,但前提必須是應劃定使用過程中的明確邊界,避免因濫用而使其成為教師和家長之間推卸教育責任的借口。持續濫用社交軟件布置作業,轉嫁推卸教育責任不僅會導致學生作業訓練品質的降低,起不到鍛煉孩子的作用,讓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並影響到成績,更可能使家長疲于在社交軟件上應付來自學校的各種教育要求,忽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

  禁止社交軟件布置作業乃至禁止家長批改作業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厘清家校彼此間的教育責任與義務邊界,或許才是家校共育真正的關鍵所在。家校共育作為現代化的新教學手段,是為了讓學校和家庭合作起來共同培育孩子,以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任何一方都不能偷懶,讓孩子學以成人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專業的教育教學任務由學校和教師承擔,個性化的家庭教育培養則應由家長負責,明確學校和家庭的職責,讓教師和家長各司其職,才能合作共贏。

  眼下,針對家校共育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各地已開始陸續出臺了相關規定——陜西省教育廳發布《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教師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或糾正孩子作業錯誤,不得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代勞的作業;山東省教育廳也曾印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規定作業批改必須由教師完成,不得讓家長批改作業。

  教育部的回應更是釋放出一種信號,表達了對于目前家庭和學校彼此對立,家長和教師相互疏離問題的重視以及除舊布新的決心。只有建立起健康互動的家校關係,讓學校和家長都主動承擔教育過程中應負的責任,才能真正實現“家校共育”的美好願景。(吳燕霞、伍鯤鵬)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相關新聞
  • [及時點]新式寒假作業創意多,值得點讚
    設計冬奧吉祥物與獎牌、包餃子、畫門神……寒假作業玩出新花樣,形式、內容更豐富,探究式、體驗式作業增多,不僅減輕中小學生寒假課業負擔,也鍛煉了他們的能力,值得點讚。
    2019-01-27 10:24:50
  • 新華網評:陪娃寫作業的“正確姿勢”是什麼?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家長陪娃寫作業的各種段子頻出。有人表示感同身受,有人身臨其境般地幫忙“吐槽”,有人根據“音調高低、嗓門大小”區分“佛係大家”與“咆哮高手”,有人把陪娃寫作業列入影響健康的“高危職業”,還有人陪娃陪出了“新高度”,“順便”拿下了教師資格證……
    2018-12-07 10:36:40
  • “遲交作業”成論文,這樣的師生互動當提倡
    並不是每一個任課教師都願意組建微信群,與學生開展開放式的互動。馬寅翔老師敞開溝通的大門,創造條件傾聽學生的訴求,是這番互動得以發生的前提。
    2018-10-29 09:10:17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探訪轉型期的“中國油畫第一村”
探訪轉型期的“中國油畫第一村”
工地上的元宵節
工地上的元宵節
雨水至 勞作忙
雨水至 勞作忙
火樹銀花迎元宵
火樹銀花迎元宵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148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