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養老不養蘇大強”,有悖子女法定贍養義務
2019-03-29 09:17:09 來源: 新京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倘若任由“斷絕親子關係”成為推諉卸責的“擋箭牌”,那贍養老人的法定義務就會淪為一紙空文。

  蘇大強是“作爹”,這是看過熱播劇《都挺好》的網友們給出的統一口徑。在劇集中,明玉透露自己與父母簽訂過一份協議,大體內容為將來就算父母老死,也不需要明玉養老送終。説白了,就是明玉與父母兩方自願斷絕親子關係。那母親去世後,明玉還需要贍養父親蘇大強嗎?

  可以説在明玉成長的過程中,父親的角色缺席給她造成了難以言説的隱傷。盡管明玉經過痛苦的破繭成蝶實現了逆襲,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痛卻依然深刻地影響了她。

  當情感互動鏈條斷裂甚至脫節,當父母與子女的一方或者雙方都對對方不滿和失望,一些人便採取“斷絕親子關係”這一決絕的方式來結束一種社會關係。

  可父母和子女既是一種利益關係,也是一種情感關係。在中國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裏,父母撫養子女,子女長大以後再“反哺”,這樣的雙向迴圈養老,體現了父母與子女之間雙向義務的倫理實質。

  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若沒有給予足夠的陪伴與關愛,則難免會讓親子關係出現裂痕。從法律角度,即便父母的角色扮演失敗,沒有很好地盡到撫養子女的責任,可這與子女是否贍養老人屬于兩個范疇,沒有因果聯繫。

  法律以共識性規則為基礎,這些規則是普遍主義的,不針對個體的具體利益和情況。“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許多子女都可以找到不贍養老人的理由。倘若任由“斷絕親子關係”成為推諉卸責的“擋箭牌”,那贍養老人的法定義務就會淪為一紙空文。

  現代化進程的滾滾車輪,讓這個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改變了許多人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養老不養蘇大強”提出了一個現實的社會考題——父母的角色扮演,原生家庭的狀況會對孩子們産生長久、深遠的影響。如何做一個好父母,需要我們用一生去思考和學習。(楊朝清)

+1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潔瓊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
唐山港貨物吞吐量突破1億噸
春來鹽湖美如畫
春來鹽湖美如畫
浙江杭州:“清明果”飄香
浙江杭州:“清明果”飄香
岩壁“精靈”躍動賀蘭山
岩壁“精靈”躍動賀蘭山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61124298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