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好生態為延慶帶來了什麼
2019-08-07 09:11:32 來源: 北京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消暑娛樂哪裏去?世園會正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在這片錦繡天地,人們不僅可以遠離城市喧囂,欣賞山水田園之美,還可以參與音樂美食節、光影魔幻秀,體驗不同文化的風情。在日前發布的《2019暑期北京旅遊熱力榜》中,世園會排名僅次于故宮、八達嶺長城、圓明園,成為今年增長最快的旅遊景點。而這股熱潮也撬動了延慶旅遊業的發展,僅民宿一項就較去年增長了76%。

  世園會像一張名片,讓更多人認識了“一城山水半城園”的延慶;又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當地對綠色發展的孜孜以求。其實,30年前,延慶還是另一番景象——氣候幹旱、砂石裸露、土地沙化、植被稀疏,全年大風天數在40天以上,年蒸發量超過降水量的6倍。“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延慶人如是形容當時的天氣。天不幫忙,人要努力。僅就植樹造林而言,當地就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衛桂英,當年作家劉恒在本報刊發的《老衛種樹》寫道:為種樹,老衛不吭不哈,把全家人連窩端上了村後的荒山,種下了100多萬棵樹。她説,“一棵樹就是俺一個兒!”再如楊進福,面對“山是石頭山,灘是沙石灘”的南荒灘,他帶領大夥兒在石山上炸出一個個樹坑,再把土背上去,而這一個坑就要背33袋土才能填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如今延慶的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80年代不足7%增加到近60%。

  好生態為延慶帶來了什麼?僅2019北京世園會、2022北京冬奧會兩個國際盛會的落戶就足夠吸睛。而這樣的現實,再度印證了何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我們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淩駕于自然之上。道理簡單,但有些地區之所以遏制不住犧牲環境的衝動,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一時的經濟發展。延慶為什麼可以跳出這一窠臼?在于歷史記憶的警示,更在于頂層設計的保障。政府工作考核以生態指標為先,建立山區生態林補償機制,建立跨區橫向轉移支付制度……一係列舉措讓保護環境的人不吃虧。如今,豐厚的綠色家底已經成為延慶的聚寶盆,初步統計,今年上半年當地已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3億元。求發展也求綠色、既要增長也要品質,這才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的大智慧。

  北京呈現“大京郊小城區”的地理格局。面積巨大的生態涵養區,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更是我們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基礎。如何更加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又該怎樣探索綠色發展的廣闊空間,是擺在治理者面前的現實課題。從“延慶樣本”來看,不論是對群眾環保意識的調動,還是制度的充分保障,都是寶貴的經驗。總而言之,我們要不斷深化對“兩山論”的理解,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必將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發力點、展現大國首都形象的支撐點。(崔文佳

+1
【糾錯】 責任編輯: 馬若虎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捏面人伴七夕
捏面人伴七夕
音樂培訓班扮靚兒童暑期生活
音樂培訓班扮靚兒童暑期生活
河北讚皇:核桃産業助力脫貧增收
河北讚皇:核桃産業助力脫貧增收
夏到雅江
夏到雅江

01016018000000000000000001110485112484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