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城市相冊】為一人“定制”的庫區上學路
2020年05月19日 15:50 來源: 新華網

  5月15日早上六點二十,太陽還沒從山頭升起,耳畔還充斥著鳥語蟲鳴,重慶市巫山縣雙龍學校的學生們開始起床,進入早讀時間。三峽深處的大山裏,這時已經響起了朗朗讀書聲,與風聲、鳥唱蟲鳴聲一起,演奏著一曲清晨的交響。新華網 馬天龍 攝 文/李海嵐

  重慶市巫山縣雙龍學校,是三峽庫區二期水位淹沒學校。庫區漲水後,學校搬遷至山上。雖是一所開設了幼兒園、小學、初中課程的寄宿制學校,但在校學生不足200人。“有經濟條件的家庭大多把孩子送去了縣城就讀,因此學校主要針對轄區內家庭貧困的學生。”雙龍學校校長劉忠良説。新華網 鄭傑 攝 文/李海嵐

  陳振財便是雙龍學校的學生之一,目前讀初三。與大多數在校學生一樣,陳振財生在大山、長在大山、學在大山。與其他在校學生不同的是,陳振財的上學路顯得有些孤單——去年姐姐初中畢業後,他便開始了一個人的求學路。新華網 馬天龍 攝 文/李海嵐

  5月15日恰逢周五,上午的課程結束後,學生們陸續放學回家。正值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安排學生保持一定距離離校。新華網 馬天龍 攝 文/李海嵐

  雙龍鎮是三峽工程移民搬遷鎮,也是一個袖珍型小鎮。從山上的學校步行至大寧河雙龍碼頭,不過十幾分鐘時間。到了碼頭,陳振財便與其他同學分開,獨自踏上學校專門為其“定制”的上學路。新華網 馬天龍 攝 文/李海嵐

  陳振財的家在雙龍鎮袁都村,位于大寧河岸的山上。船主董井平介紹,“以前袁都村這一片在校讀書的學生較多,從雙龍碼頭到臨時停靠點,一個人收兩三塊錢,渡船每周能固定跑,後來只剩下陳家兩姐弟,船就沒法固定跑了。”新華網 馬天龍 攝 文/李海嵐

  雖然袁都村已經通了公路,但山路十八彎,行車也比較少,水路依舊是陳振財兩姐弟上學最近的路。為了解決兩姐弟的實際困難,學校從3年前開始,每年從公用經費中拿出2000多元,專門租下了渡船,送姐弟倆上下學。去年,姐姐考上巫山中學後,這條船便只接送陳振財一個人了。新華網 鄭傑 攝 文/李海嵐

  從大寧河雙龍碼頭到倒睡美人峰臨時停靠點,陳振財要在渡船上待上20多分鐘的時間。在很多外地遊客眼裏,這一段水路是欣賞小三峽美景的絕佳地,一路上青山綠水相隨,運氣好還能看見大寧河岸上活潑的猴子。但在陳振財眼裏,這一切都已習以為常,一個人坐在渡船裏,16歲的少年只是懷揣著自己的夢,在書本裏汲取追夢的力量。新華網 馬天龍 攝 文/李海嵐

  從渡船上下來,陳振財沿著近70度的石梯坎往山上走,山頂上便是他的家。這條山路,僅有三分之一是這樣路況還不錯的石梯坎,其余的都是曲折不平的山路。陳振財説,放學回家的路全都是上坡,速度快時要走近兩個小時;遇到高溫下雨天,即便是熟門熟路的他,也要走上近三個小時。新華網 馬天龍 攝 文/李海嵐

  陳振財的家庭較為特殊,他的媽媽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幾乎不能自理,一家五口的生活來源全靠父親一人做點農活。即便目前學業繁重,陳振財回到家後,仍會抽出時間同父親一起下地幹活,努力減輕家裏的負擔。陳振財父親説,“如今政策好,老二、老三學費全免了,我在村裏也有公益性崗位,養兩頭豬,種點糧食,加上低保兜底,生活基本沒有問題。”新華網 鄭傑 攝 文/李海嵐

  陳振財説,他去過最遠的地方是巫山縣城,看得最多的事物便是上學路上小三峽的山與水、樹木與山路……16歲的他,心裏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著渴望,想去很多地方看一看;16歲的他,平時沉默寡言不善交流,心裏卻裝著一個夢想:“能走出去、能掙錢”就是這個少年種下的夢想種子。新華網 鄭傑 攝 文/李海嵐

編輯: 李永琦
精彩圖片
010160000000000000000000011117121126004388